首页 > 穿越架空 > 当我死去三十年 薛岑

4. 变故

小说:

当我死去三十年

作者:

薛岑

分类:

穿越架空

灵帝生的公主是个盲女。

降生数月后,发现公主不能视物的灵帝大怒,如此尊贵的煌字竟浪费在一个身有残缺的公主身上。

灵帝没有再来看过襁褓中的孩子,连同生了公主的宫娥,一起遗忘在深宫。

那些在宫娥得宠时潮水般涌来的宫仆,又潮水般退去。

按礼制,公主该摆百日宴了,但帝王也没有说,众人也就没有提。

直到煌公主七岁那年,灵帝五十大寿,所有子女殿前谒贺,一张张熟悉到腻烦的脸似一颗颗流星在帝王面前划过,他只是略略点头。

昏聩庸老的帝王坐在殿上,无趣地观着众生百相,但见队伍末尾,一只美丽的黄雀在寂冷的宫里扑闪着雏翅,朝他一蹦一蹦地跑来。

灵帝眼前一亮。

生出公主的宫娥,灵帝已记不起是哪个了,他早年励精图治,不近女色,晚年报复性般补偿着自己的肉|体,欢好过的女人很多。

是哪一场情事催生出了这位公主?又是何原因赐名为煌?她的生母是否也如她雪亮明媚?

记忆是模糊的,模糊到他甚至想不起有过这么一断情缘。

是夜,煌公主不再是煌公主,赐封“永阳公主”。

在一众芳宁、玉林、清宁的封号中,永阳煌公主一出,众人当即心知肚明。

从前服侍公主的礼官以苛待皇族治罪,连夜问斩,心疼的帝王仍不解恨,又指派三千扈从从抬手到走路伺候着过去饱尝自己冷落的女儿。

那些潮水般撤去的宫仆又聚过来了,然而公主一一遣散。

唯独留下一名年岁相仿的小礼官。

她不需要那么多人,她可以自己走路。

倒是可以留一个人,分担阿娘照顾她的辛劳,做她的眼睛。

这个人不能是大人,大人太爱以自己有事撇下她了。

这个人最好有一双明亮的眸子。

阶下血污腥烈,公主步下玉阶,对着地上屡次私逃而被鞭成血人的小礼官伸出手。

问:做我的眼睛好不好?

从此,公主多了一双眼睛。

那双名为阿九的眼睛一直陪在公主身侧,寸步不离。

下阶时他是公主的扶手,飘雨时,他是公主的伞,骑马时,他跪在马前四体着地,只为她能践踏自己而上。

眼睛会和主人同死,他曾说届时身披袈裟为其墓内诵经。

他?一个最怕死的人来做殉人?

想想便知是说笑。

死人说开了是一团腐肉,以生人殉腐肉,没有必要。

也不知故人现下如何了?

刘煌揉揉腿肚。

墓内割破的伤口隐隐作痛。

破庙神坛下,流民饥黄着脸,或躺或跪,眼眶里是一双双黑窟窿般灰蒙的眼。

刘煌被挤到仅剩的空地,抬头,神像近在咫尺,低眉若菩萨,慈悯的目光分在庙内每个人身上。

她朝着那座一点也不像自己的神像,跪了下去。

自己磕自己,说不出的怪异,自己能求自己什么呢。

“女帝庇佑,姑娘的梦魇会好的。”老妪领着她磕头。

“阿嬷,”刘煌轻轻唤着她,“他们在求什么?”

有人披麻戴孝抬着一卷草席入庙,摆在神像下,抚着长条的草席跪下,口中念念着至亲的名字,额头磕得殷红。

老妪叹口气,捂住刘煌的眼:“别看。”

“……走了好啊,走了好,”老妪垂首喃喃,草席里的人是青白着脸,眼膜瘀血浑浊,“女帝在天之灵,会来接他的。”

刘煌默然。

“姑娘,”老妪忽然出声,刘煌猫儿似地提起耳朵。

“若我死了,也请带我来。我想躺在这块砖上,被她接走。”

刘煌:“可是……”

周遭分明满是人,依旧压不住的死气。

啜泣、呻吟、啼哭槌击着她的每寸骨肉,几乎要将耳膜撕裂,而高坛上的神像不为所动。

“求你了,姑娘。”

刘煌沉默半晌,终是颔首说了个“好”字。

尽管,那里并没有女帝。

草席里的人断气多时,据说是荒年收成不好,交不上粮,被主家打死了。

尸身上青紫的血痂像是树枝划破的豁口,片片割身,如遭滚钉。

当初阿九身上的鞭伤也是这个颜色吗?会不会更加严重?

刘煌从前不觉目盲有什么不好,直到现在看见了颜色、光影。

以及许多人的脸,老妪的、孩童的、饥民的,想看多少看多少。

她蓦地,很想知道那些曾陪伴自己的人,他们长什么样子?

却是再也无法看到。

三十年沧海桑田,就算有缘重逢,也不是从前面对她的那张脸了。

到头来,她连母亲的长相也无从得知,脑海里只余下空洞洞的一片声音与触觉。

“阿姊,你磕完头气色都好上不少呢!”从破庙出来,阿婴皮包骨的手挽住她。

“阿婴,你……真相信庙里的神仙吗?”

阿婴敲着脑袋嗯了声。

“为何?”刘煌不解。

女娃娃敲敲脑壳,“因为她在的时候每一张嘴都能吃饱呀!”

“阿嬷说有她在的时候官兵不会抢村里的粮食,不会把大家放进锅里洗澡,也不会点火烧屋子,还有放米的米仓,能把米堆烂呢。”

与村里的孩童一样,阿婴不懂来的兵是哪一路,也不懂为何他们来了走走了又来,只知道屋子没了,地里长不出粮食了。

“阿姊,有米的米仓是什么样子的?”

她天真地问着刘煌,见刘煌不答,不免失落,“连阿姊也没见过么。”

“你想去见吗?”

阿婴点点头。

“改日带你去。”刘煌刮刮她的鼻子。

阿婴的双眸亮成明星,然而她们终究没去成米仓。

比粮食先到的是官兵。

朝廷飘摇,官兵多成了本地州官私兵,挨家挨户催粮赋。

刘煌是睡梦里惊醒的,推门便见火光冲天,当即唤醒老妪与阿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