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般配?”郑女士被这词惊得一震。
她实在难以相信,女儿随手在人群中抓来的闪婚对象,竟是天作之合?
她这么想着,也这么问了出来。
元满月解释道:“天作之合也算不上,只是他俩的命格确实十分互补。”
如若他们遇见性格相似的人,同样能过得圆满,但谁让成就姻缘的是他俩呢?
郑小姐大学期间便开始开店创业,磕磕碰碰到了今日,大富大贵算不上,但称得上一句“风生水起”。
作为一个小有成就的女老板,她性格算得上强势,忙碌的工作性质让她根本无暇顾及生活琐事。
从前,这个“后勤”岗位由父母担任,但随着她进入婚育年龄,又因父母年事已高,这“家庭CEO”一职进入了空缺待补状态。
郑小姐的前未婚夫在一家私企做财务,朝九晚五甚是清闲。郑小姐自然而然地盘算着,既然自己的收入是两人一起花的,那他多分担些家庭琐事也是理所应当。
可那位前未婚夫看得上她的钱,却看不上那些家务活,全家人一合计,决定给这个“不贤惠”的准儿媳一个下马威。
他们倒没想真心退婚,毕竟郑小姐确实会赚钱。
一家子只是想杀杀她的威风,甚至私下都商量好了,他们做白脸,未婚夫做红脸,两方一唱一和,等把郑小姐的性子磨软了,白脸就搬走,绝不耽误小两口过日子。
谁知道郑小姐压根没给他们讨价还价的余地,直接掀了这谈判桌。
这是一年后的某个雨夜,郑小姐那位前未婚夫,背着怀孕七个月的妻子,冒雨找到郑家门前哭诉时说的。
当时郑小姐出差去了,不在家,郑女士跟丈夫跟听相声似的,听得嘎嘎直乐,只有郑小姐的丈夫,敏锐嗅到了饭碗的危机,挥舞着拖把将人轰了出去。
听了元满月的卦象,郑女士沉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只是心中仍有意难平:“可是他条件还是太差了,我女儿可是名校毕业生啊……”
“善信。”元满月打断了她的抱怨:“有一件事你需谨记,令爱务必每年去做一次体检,尤其要注重肝脏的养护。”
郑女士的絮叨戛然而止:“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我女儿身体会出问题?”
元满月沉默颔首。
在她看见的命运轨迹里,郑女士会因老年丧女,哭瞎了一只眼睛。
而女儿早逝后,她那位不善经营的女婿只得变卖店铺,将换来的现金存进了银行,存成了定期,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和踏入社会后的第一笔启动金。
而后,这个脱离社会十余年的男人,由于学历低,又没有工作经验,最后只得在附近菜市场找了一份扛货的工作,供着孩子读完了博士,又为岳父母养老送终。
临终之际,郑女士颤抖着握住女婿的手,气若游丝:“这辈子……最后悔两件事……一是没发现囡囡肝病……二是当初……没好好待你……”
郑眉华敏锐地察觉到,自从母亲散心回来后,态度明显软化了下来,不仅没再一见王华就横挑鼻子竖挑眼,反而能和颜悦色地跟他说上几句话了,还让他把这里当自己家。
虽然这话说的假惺惺的,但王华听了却感动得不行,小声地对她道:“妈是不是接纳我了?”
郑眉华笑着扫过他的脸,心情甚好地上手捏了捏:“我看上的男人,我妈当然也会喜欢了。”
王华腼腆地笑了笑,然后像一只快乐的鸟儿飞进了厨房,光是听那“咚咚”剁肉馅的声音,就能听出他心情有多好。
郑眉华凑到母亲身边小声问道:“妈,您真的接受王华啦?”
郑女士想着大师的批命,压下心头酸涩反问:"囡囡,跟妈说实话,跟王华结婚后,你开心吗?"
郑眉华认真想了想,确实挺开心的。
作为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独生女,她非常享受承欢父母膝下的生活,可推己及人,她并不愿跟公婆同住,因此一开始就提出,要跟未婚夫一起从大家庭里搬出来,组建一个新的小家庭。
但王华不一样,他自小爹不亲娘不爱,在跟她确定关系后,便把郑家当成自己梦寐以求的温暖港湾。
这份渴望,也是促使她下定决心跟他结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接下来的考察中,她发现他不仅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对物质更是毫无奢求。
不像她那前未婚夫,明里暗里说她赚的钱是夫妻共同财产,他也有知情权和分配权……当然了,当时的她也愿意跟他共享财富,但王华则全然不同,只要三餐温饱,从不过问她的钱财去向。
最最重要的是,他生得好看,将来更容易生出漂亮宝宝,而且他不爱出门喜欢家里蹲,出轨风险几乎为零。
这种人品性情,恰恰好是她想要找的“良配”!
郑女士望着女儿眉飞色舞的模样,心中释然轻叹:算了,至少他能哄得女儿高兴,就算大师批命是错的,她女儿也不算吃亏。
这样想着,她放下了心中那点不甘,决定真心接纳这个女婿。
而另一边,在送走郑女士后,张鬼谷手脚麻利地将卦摊上的东西全部收进了大布袋里,生怕再慢一步就又来了客人。
可到底还是晚了一步,两人刚走到天桥口,忽然听见前方传来一道熟悉的呼喊声,两人下意识低头,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天桥,气喘吁吁地拦在两人面前,发出了惊喜的呼喊:“还好赶上了!”
许久未见,阿杰那头曾经张扬的红发已褪成枯草般的黄色,发根处长出的黑发与上面的发色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却并没有来得及去补色,再配上那头胡乱支棱的头发……显而易见,他这段时间过得并不好。
他望着元满月,鼻尖莫名生出了一些酸意,哽咽着声音道:“大师,我现在该怎么办才好?我爸竟然在外面有私生子,最大的那个都上初中了,最小的……今天刚办完百日宴,他们跟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
张鬼谷记性很好,几乎立刻就认出了这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