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亲戚二字,梁梅花只觉耳边更吵了,脑子发胀,额头青筋直冒。
都是一个村子的,祖祖辈辈都一起居住,谁家不沾亲带故?这话也说的出口。
江小花和姜莲看见婆婆被围攻,迅速围上前帮忙出声阻拦。
“诶诶诶!别挤了,别挤了。”
“想听的别吵吵!”
最后还是梁梅花在人群中怒吼一声,“谁再吵?就别想提早知道招工标准。”
此言一出,喧闹的人群迅速归于寂静,一个个瞪着大眼睛心虚地等待梁梅花张口。
梁梅花知道今天自己要不说点什么,就别想安安静静回家,无奈将昨天晚上叶蓁蓁对于招工人选的一些想法说出来。
“叶同志说了,粮油厂目前规模小,就两台机器,一共招五个人,未来粮油厂扩大再招工。”
五个说起来是有点少,但总比没有好。
一些人刚张开的嘴巴立马被梁梅花继续补充的内容堵回去。
“五个人中,有一个是负责磨面机投料,而榨油机的炒料和投料需要两个人,还有开关两台机器和出料的人,以及负责粮油厂粮食进出的仓管。”
“满打满算五个人,后面两个都是要会读书识字的。尤其是仓管,数学要过关,不识字的趁早打消念头。”
一听到其中有两个读书人,在场的村民们都紧张起来。
建国都还没十年,大部分人扫过盲就不错了,要达到会算账的程度,一个村全部扒拉过来数也没几个。
此刻,村民们第一次切身实地地感受到读书的用处。
并且对村支书李家的目光长远倾佩不已,因为他们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读过书的。
尤其是小女儿李秀丽还有小学毕业证书,在村里可以称得上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一批人。
但也有人听后心里酸胀胀的,忍不住发出酸言酸语。
“梅花,这话该不会是你自家为了进粮油厂特地伙同叶同志骗我们的吧?谁不知道村里就你家文化人最多。”
“说这话你不丧良心!仓管那可是管着自家送进粮油厂粮食的人,不认字你不担心错算你粮食?”
“还有管理机器的,一台机器多金贵,不认识字你敢上手?按错地方,机器坏了怎么办?”
江小花和姜莲的话瞬间把所有人的怀疑全部打消。
不说别的,要是真的有人敢私吞她们的粮食,她们真的敢找人拼命。
很快,关于招工的具体信息从李家婆媳三人的口中传扬开来,让每一个村民都躁动不已。
尤其是家中有人读过书的,立即放下手里的一切活计,全心全意为接下来的招工做准备。
其中自然也包括李秀丽,李家人也给予大力支持。
打今个儿起,李秀丽不再负责家里的家务,开考前的这段时间只要在家复习小学知识就行。
李守和李胜也没有闲着,时不时翻开口袋里揣着的小本本,比别人早复习一点,就多一点机会。
县城白河滩乡政府,龚乡长看着青岩村村支书递来的计划书,震惊地瞪大眼睛,越看越惊讶。
“你们村这是哪里来机器?还要开一间粮油厂!”
说到最后,龚乡长的语气都变调了。
李达的脸上是藏不住的得意,笑着说:“就是六月去到我们村的知识青年叶蓁蓁同志带来的,龚乡长你应该还有印象。”
知识青年?
听到这四个字,龚乡长立即想起来自己曾经经手的文件,“原来是市里下乡的叶同志。”
“真不愧是大学生,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竟然就带领村民们开办粮油厂了!人家知识青年真诚奉献,乡里当然要加上一脚油门。”
龚乡长一边说,一边在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乡政府的章。
将同意书交还的时候,他还不忘叮嘱,“李支书,往后村里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来乡里。”
“多谢龚乡长!”
李达和王有福笑着点头弯腰离开乡政府的大楼,走在路上,整个人都轻飘飘的。
王有福有些感慨地说:“没想到乡里同意的那么快,还是上面来的人有面子。”
“我看是你想多了,又不需要乡里出什么力,有什么不能同意的。”李达不赞同地反驳道。
王有福一想也是,管他呢,反正他们此行的目的已经达成。
坐在办公室的龚乡长两种念头都有。
村里办厂不用乡里出钱出力,能够自力更生,他当然开心。
之前上面说要给他们乡分配一个大学生,他还以为是单纯镀个金,回去好晋升的,没想到竟然是个真的办实事的。
不管青岩村的粮油厂办的如何,倒闭影响不了他,成功的话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总而言之,不亏。
李达和王有福回到村,没走几步路,已经将粮油厂招工的具体事宜听得一清二楚。
王有福在今早的会议上并没有听到,当即好奇地盯着李达不放。
李达一听就知道是自家人泄露出去的,抬头回应王有福的困惑,“不好意思,应该是昨晚蓁蓁在家说的时候,我家媳妇听了几耳朵,说出去的。”
“估计是村里人着急,嫂子才说出去,”现在王有福没心情计较这个,他更关心招工的信息。
“这次招工的确是要招一个仓管,管粮食进出的?”
“没错,你回去叫你家昌林准备起来,具体招工的日子还得等村里商量。”
“好好好!”王有福情不自禁地连声喊好。
实在是他家小儿子王昌林身形瘦弱,对需要力气的活计没什么本事,要不然之前水泥厂招工早就成功工人了。
也因为工分挣得少,有他这个当村会计的爹也没找到什么好对象。
每年分粮,小儿子就跟在他身旁打下手,现在村里有了对口的岗位,不容有失。
王有福刚刚还想先回村部一趟,此刻什么都顾不了了,只想回家说这个好消息。
李达一眼看穿王有福的想法,点点头说:“去吧,去吧,我一个回去安全的很。”
王有福是心急则乱,都已经传遍整个村子的消息,王昌林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回到家的时候,王昌林已经拿起书本和之前的学习笔记开始复习。
一时间,读书的浓厚气息在整个青岩村流淌。
在学习的气氛中,整个村子的人挤在即将开办的粮油厂内,焦急地等待中午十二点的来临。
叶蓁蓁清楚这个年代的电闸来电没有什么具体的讯号,只能开关机器才清楚。
因而,今天试用磨面机不是空转,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