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南州闷热又潮湿,简直让人喘不过气。
更衣镜前,陈蔚青站得笔直,像一支尚未开封的钢笔。
她身上那件银白斜襟旗袍是母亲亲自选的,说是从南京送来的样式,素净中藏着讲究。布料在她锁骨处反着光,她低头看着胸前的盘扣,仿佛一枚即将落下的印章。
身后传来高跟鞋轻轻踩在木地板上的声音,一步、两步,不紧不慢。母亲的声音随之落下,温和得好似一道剪影:“太素了。”
蔚青没有回头,她低着头尽量避免她们母女俩的眼神在镜子里交汇,她知道母亲一定在身后皱起了眉。她淡淡地说:“可以了,我不想在人堆里像盏吊灯一样。”
“你是陈家小姐。”母亲站定,轻轻抬手,为她拨正肩上的布料,妥协似的说了句,“这件料子倒也还可以,不丢脸。”
陈蔚青这时才抬起头,对上母亲镜子里的眼睛。她与那双眼角有着隐隐的皱纹的眼睛对视了一阵,看不见任何的情绪。
那就是母亲,不怒、不急、不动声色地将一切收入掌控之中。今天她穿着一身墨蓝色的缎面长裙,头发挽得干净利落,鬓角一点银光,像是故意留下的警告。蔚青低头看自己那条身上的银白色旗袍,胸口包得紧紧的,像个被固定好的模型。
“别动。”母亲低声说,伸手为她戴上一只珍珠耳环,金属冰凉贴在耳垂上,像个标记,碰得她耳朵痒。
“沈家那位少爷你听说过吧?”母亲漫不经心地问,“前阵子刚从西洋回来,是婉芝的表哥,你和婉芝一向关系最好。”
蔚青没出声,只轻轻地“嗯”了一下,像接住一颗子弹,又迅速藏进口袋里。
“听说是学机器的。”母亲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你不是一直喜欢这些?”
她笑了下,淡淡地说:“似乎不是聊这个的场合。”
母亲看了她一眼,眼里终于浮现出一点点的满意,但她什么也没说。母女两人沉默了一阵,片刻后,转身离开房间,只留下一句:“半小时后下楼,别迟了。”
门“咔哒”一声关上。屋子里安静下来,窗外蝉声像是被困在水里。
蔚青站在镜子前没动。那件旗袍果然不丢脸,也的确合身——合身得像一层皮。
她忽然从妆台抽屉里拿出一根笔,轻轻托起右耳,把耳环摘了下来。镜子里那个女人没说话,只朝她扬了扬下巴,像在说:
“你有本事,就别戴上。“
楼下灯火已然点起,厅中亮如白昼,水晶吊灯像是一只只倒悬的蛛网,把整个空间缠得无处躲藏。
宾客三三两两围着长桌,有穿洋装的,穿旗袍的,甚至还有些人穿着马褂,中西混杂,显得有些可笑。
蔚青下了楼,一步一步,她远远就听到母亲在和她的——也不记得是哪个姨妈在谈话,她听得不真切,但内容无非是一些寒暄、提及哪家少爷刚从哪里回国,又或者哪家小姐订婚在即。
她不想听,也不想演。她知道,今晚她得是那个得体的陈家小姐,可她只想转身逃出去。
见她下来,姨妈迎了上来。
“哎呀,蔚青小姐真是出落得越发好了。”她胳膊肘里挽着一个巴掌大的琉璃包,眼神里满是精算过的笑意,“最近还在读什么书呢?你年初送的那本诗集我还放床头呢,一页一页翻着,真觉得自愧不如。”
“读多些书好。现在的少爷们学了那些新东西,都说要娶读过书的女子。”林家的太太也慢慢地踱了过来。
蔚青突然一阵反胃,母亲走了过来,笑容恰到好处:“蔚青最近在学一些洋玩意,爱钻这些,她父亲说她不如男孩子省心。蔚青年纪也不小了,我们也正商量着该为她寻一门合适的人家了,我看就刚刚同我说话那位林公子就还蛮合适。”
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像是听见一个风雅的玩笑。
但那一瞬间,蔚青的心“咯噔”一下。
她原本还撑着微笑的嘴角,顿时像被什么拽住了似的微微抽搐。心里像被什么尖锐的东西扎了一下,疼得她几乎要脱口而出“不要”两个字。
不要,不要,不要!
有什么声音在她脑海里尖叫着,试图冲破这灯火辉煌的笼子。她忽然觉得喉咙发紧,那银白色旗袍的盘扣全都变成了锁链,紧紧勒着她的身体每一寸,整个人都被命运裹进了一张不容抗拒的丝绸网里,越挣扎,勒得越紧。
她想开口,却又强迫自己闭上。场面不允许她喊出来,她僵住了一瞬,脸上又换回了得体的笑容。
有人附和:“哎呀陈先生那样读书人,生出女儿都像才子呢。”
有人又低声道:“最近听说你家与礼顺洋行又签了新约?可真有本事。”
蔚青站在一旁,听着那些名字、生意、关系链从她耳边流过去,像一张巨大的网慢慢织起,她知道,她只能说得恰当、得体、温和的话,最好还能顺便显得聪明而不冒犯——她还是选择闭嘴吧。
母亲朝她一瞥,似乎是对她的沉默颇为不满,蔚青才猛然回过神来,赶忙接话:“礼顺洋行其实是想打通内地的香料线。我们原本不打算应的,是我母亲看准了他们这两年在中南的采购动向,提前囤了几批马六甲肉豆蔻,又调整了运输路线。“
“哟,陈太太果然眼光独到。”林太太又转向母亲,“你家老先生现在可好?最近很少在外头见他了。”
母亲神色不动,只淡淡答:“他忙着读书呢,天天在楼上同莎士比亚讲道理。”
这句话说完,众人都笑了。
姨妈捧着酒杯转了一圈:“哎?听说沈家的那位沈公子今日也应邀了?“
母亲一怔,几乎无法察觉地皱了皱眉,林太太接过话头:“是啊,从德国回来的,念的洋人那一套,也不知靠不靠谱。
“哎哟,他若是来了,今晚咱们这些姑娘怕是都没心思吃点心了。”
“不过我刚才问了,说沈夫人回信说他身体不太爽利,这几日闭门休息。”
“是吗?可惜了。”
“可惜什么啊……”说话那人把声音压的极低,“沈家都不指望他了……据说准备扶他弟弟……”
蔚青从人群中悄悄退到墙边,端着杯子,仿佛自己就是一张桌布上多余的折角。
她的目光越过厅中人群,看向窗外黑得发蓝的天。风从南边吹来,带着水气,也带着一种说不清的躁动。
笑声还在桌边萦绕着。蔚青顺着笑意点着头,脸上的弧度仿佛还没散去,脚步已经悄悄后退了半寸。
她走向洗手间方向,拐进走廊深处那段没人注意的暗角,把扯得她头皮疼的,梳的一丝不苟的头发放下。
再走出来时,她像是换了一个人,像在夜色中呼吸到了久违的空气。
她小心翼翼地走出陈宅后门,沿着夜色中的小巷一路向东,街灯昏黄,蝉声交错,远处隐隐是江边码头的汽笛声。
她穿过两条巷子,一道石阶,一排围墙,拐进那座熟悉的女中后门。那儿早被人撬开过锁——她记得,是上次婉芝说“每座牢笼都该有个出口”。
教学楼还亮着灯,但不是值班老师的那种惨白,而是从三楼那间教室透出的,暖黄、闪动、像熔了蜜蜡似的光。窗户没关紧,传出西洋乐的片段旋律——是黎婉芝最爱的法国香颂,还有年轻人压低声音的笑。
穿过昏暗的走廊,她终于来到那间掩着门的教室。
教室不大,座椅推到两侧,讲台上挂着旧黑布,遮住校训标语。纸串灯绕着黑板转了一圈,旧收音机正播放着音乐,音质模糊得像隔着层雾。
教室本是只能容纳十来个人的小房间,但此刻竟挤了三十多张面孔。门一打开,热气几乎是扑着脸卷进来——带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