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我成了最有钱的公务员 提笔圈地

第 148 章 部长的考题

小说:

我成了最有钱的公务员

作者:

提笔圈地

分类:

古典言情


五月底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多水县纪委**办公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毅飞刚在一份关于村务监督的调研报告上签下名字,内线电话“嗡嗡”震响。

“李**,省委组织部紧急通知,”办公室主任陈玉秀的声音清晰传来,“要求您下周一前往省委党校报到,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青年干部培训班。”

“党校培训?”李毅飞指尖的笔微微一顿。他这个位置刚坐稳,县里的反腐倡廉工作正推向深入,省里这突如其来的调训,时机有些微妙。

是常规轮训?还是……他压下心中思虑,沉稳回应:“收到,安排一下工作交接。”

几乎同时,县委**庄稼官也接到了通知。他捏着话筒,目光落在窗外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上,眉头微蹙。

省里点名让李毅飞去?这小子刚和苏家办了婚礼,又发了那两篇震动不小的文章……这步棋,是什么意思了?摇摇头,甩开无谓的猜测,上面安排,执行便是。

傍晚,李毅飞开着他那辆半新不旧、洗得干净的国产SUV(这是老李买的,李毅飞拿来开的,自己那辆车给老李开了,李毅飞觉得老李的车开的舒服),驶入多水县城一个稍显破旧的小区。

这里还是他上高中时买的房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了,虽然显得破旧,但是温馨整洁。

推开家门,一股家常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父亲戴着老花镜在看本地晚报,母亲江舒兰正从厨房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红烧鱼。

“回来啦?洗洗手准备吃饭。”江舒兰笑容温暖,眼角的细纹透着慈祥。家里的小超市生意不错,日子宽裕,但夫妻俩依旧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朴素。

“爸,妈,”李毅飞换了鞋,走到餐桌边,“省里通知,下周一起去省委党校封闭学习一个月,中间回不来。”

“去省城学习?”江舒兰放下盘子,立刻关切地问,“得住党校宿舍?那伙食能合口吗?

妈给你装点自己晒的笋干、腌的酱菜带去?省城的饭油水重,对身体不好……”她絮叨着,转身就去翻柜子找玻璃罐。

儿子在省城有房子她知道,但党校有规矩,她更关心儿子的身体能不能吃好睡好。

老李从报纸上抬起眼,沉稳地说:“学习是组织培养。认真学,注意身体。”简短的话语,是父亲无声的信任和支持。

李毅飞心头暖意流淌,接过母亲递来的玻璃罐:“妈,够了够了,党校伙食肯定不差。您别操心,我能照顾好自己。”

他从未在父母面前显露那特别丰厚的身家,只是告诉父母有钱,父母也享受着这份平凡踏实的亲情。

李毅飞拨通远在京城苏舒的电话“舒舒,省里安排党校封闭培训一个月,白天可能联系不上。”

苏舒在那边噗嗤一笑:“知道啦,李大**要深造啦!跟我爸当年一个样。安心去吧,我正好在家多陪陪我妈。

记住啊,按时吃饭,不许熬夜,少喝酒!”语气轻松,透着理解和熟稔。

周一清晨,省城空气中已浮动着初夏的燥热。

李毅飞只拎了一个深色款式简洁的旅行袋,驾车驶入省委党校庄重的大门。

报到点很是热闹。办理流程非常高效,李毅飞领到的宿舍钥匙显示的是302。

推开302的房门,一股新刷墙面和消毒水混合的气息。

一个四十岁上下、身材敦实、穿着半旧POLO衫的汉子,正满头大汗地和一套不太听话的被套“搏斗”,背心洇湿了一片。

“哎哟,小兄弟!”汉子听见动静,扭过头,抹了把汗,带着北方口音爽朗一笑,“是来帮哪位领导收拾铺盖的吧?辛苦辛苦!

这次培训上头可盯得紧,点名说了不能缺勤,你可得提醒你领导别不当回事儿!”他显然把面容年轻的李毅飞当成了随行人员。

李毅飞放下旅行袋,神情自若地伸出手:“您好,我是多水县纪委**,李毅飞,这期学员。”

“啥?!”汉子郭兵手里的被角“啪”地掉下,眼睛瞬间瞪圆,嘴巴微张,像被定住了一样,上下打量着李毅飞,“多…多水县纪委**?

你这么年轻?!”他猛地一拍脑门,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李毅飞!哎呀我的天!我想起来了!《党报》头版!《中央日报》二版!那两篇大文章的作者!是不是你?!”

李毅飞微微一笑,点头确认,手依然伸着:“幸会,郭县长。”他过目不忘,门牌名单上的“金水县县长郭兵”早已印入脑海。

郭兵慌忙在裤腿上蹭蹭手心的汗,双手用力握住李毅飞的手,脸上混合着激动、尴尬和由衷的佩服:“李**!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太年轻有为了!刚才眼拙,闹笑话了,您别见怪!”宿舍里那点随意的家常气氛,瞬间被一种微妙的敬意取代。

傍晚,夕阳的余晖给党校的红砖楼镀上一层金边。宿舍楼的喇叭准时响起,声音穿透走廊:“全体学员注意!十分钟后,一号礼堂集合!薛部长做学前动员!”

楼道里顿时响起密集的脚步声以及低沉的交谈声和关门的碰撞声。

李毅飞和情绪依旧高涨的郭兵抓起笔记本,随着人流涌入宽敞明亮的一号礼堂。

前面几排木质座椅被陆续坐满,发出轻微的嘎吱声,一百位来自全省各县的实权人物汇聚一堂,空气仿佛都凝重了几分。

当省委**组织部长薛高宇步履沉稳地走上主席台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薛高宇面容肃穆,双手抬起,掌心向下轻轻一压,如同按下一个无形的开关,偌大的礼堂瞬间落针可闻。

“同志们!”薛高宇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沉稳,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青干班,是省委给你们这些县域发展的中坚骨干,搭建的‘加油站’和‘练兵场’!

未来一个月,把心沉下来,把本事提上去!这是硬任务!”

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语气陡然转严:“纪律是生命线!封闭学习一个月,非极特殊、经严格审批的情况,一律不得请假!

严禁任何形式的外出应酬!周六日可在市内活动,但晚九点前,必须归队!宿舍楼门禁系统,准时落锁!别挑战组织的管理底线!”

这斩钉截铁的要求,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水面,台下瞬间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和细微的骚动,不少习惯了地方上相对宽松环境的干部,脸色都变了变。

薛高宇仿佛没看见那些变色的脸,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同志们!时代巨轮,一日千里!

我们坐在县域发展的舵手位置上,眼光不远,思想不新,就会被时代浪潮远远抛下,甚至可能把航船带入险滩!

这次培训,就是要给你们更新导航图,校准罗盘!不想将来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追悔莫及,现在就要心无旁骛,学深悟透!”

他略作停顿,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台下某个区域,声音更加凝重:“尤其要深刻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的考卷上,答好‘发展’与‘保护’这道必答题,找到破茧重生、绿色崛起的新路径!

这是关乎一地兴衰、百姓福祉的时代命题!”

李毅飞端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背脊挺直,听得全神贯注。

薛高宇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击在他敏锐的思维上,与他深厚的经济学积淀和对未来大势的精准预判产生强烈共鸣。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寻求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动态平衡——这正是他文章的核心,也是未来十几年地方发展能否破局的关键!这培训,绝非寻常。

动员讲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散场时,郭兵还在咂摸着薛部长的话,感叹道:“句句敲在骨头上啊!这一个月,是真得脱层皮了!”

旁边有人深以为然地点着头,也有人脸上挂着不以为然的神色,小声嘟囔着“要求忒严”。

党校的学习生活,节奏快得像上了发条。

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解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实践、公共管理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新时代党性修养与纪律规矩、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内容既高屋建瓴,又紧贴基层实际。

对于拥有多个顶尖学科博士学位和过目不忘能力的李毅飞而言,课堂的理论学习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印证和深化。

他听得极为专注,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快速移动,记录下的并非长篇大论,而是精准提炼的关键词、逻辑链和瞬间迸发的思考火花。

李毅飞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让他在教授讲述的间隙,偶尔提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