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材料的申请都通过后,亦嘉回来一看时间还早,心里盘算着这段时间不能闲着,得再去一趟水产市场,说不定能发现些新的商机。
他来到小杨店里,小杨不在,小杨姐夫在,见亦嘉到来,招乎道:“坐呀,签证搞好了没?”
“今天申请好了,等签证官的批复。”亦嘉边回答边打量着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观察着各种海产品的价格波动和交易情况。市场里弥漫着海水的咸味,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他注意到最近螃蟹的价格似乎有所上涨,这让他思考着印度之行该如何与供应商谈判。
“这次去印度多久?”
“现在不确定,大概一二个月吧。”亦嘉答道。
“那挺长时间的,在那要去找那种质量好的螃蟹,以前发过来的那家AU的螃蟹质量很好呀,现在是否还可以拿到?”
AU是印度一家海产品工厂供应的螃蟹,质量是好,但是规格偏小,且数量不多,可能是在市区里,收购的渠道不多,因此量总提不上来,但亦嘉也怀疑该工厂可能将大规格的螃蟹发去新加坡,因为新加坡需要大规格的螃蟹且价格总体来说比国内高一个档次,而小规格的螃蟹不要,AU发过来几乎是小规格的螃蟹正符合这一说法,亦嘉准备这次去印度时抽空去该公司看看情况,与他们老板商谈价格,也许可以拿到更多的量,于是道:“有拿到呀,之前不是发过来了十二件吗?你又说不是加尔各答的螃蟹,那可是正宗的印度蟹呢。”
“我看不太象,那AU的螃蟹你拿给我们卖多了,感觉与上次发的不一样。”
“那SS的卖得少吗?我们SS的螃蟹进得最多呀,上次那十二件就是SS的螃蟹,但成活率似乎不是很好,所以我也没再发那货。晚上货多吗?”亦嘉问。
“货不多,死亡大。最近缅甸的螃蟹很多,他们国家的螃蟹开始上市了,他们的货一进来,价格会跌落许多。”缅甸螃蟹主要以母蟹为主,它们的进入使得市场供应增加,对本地螃蟹价格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缅甸的螃蟹不用税收的,是好便宜,但母蟹多,可以卖吗?” 什么螃蟹都可以卖的,只是价格的问题。”小杨姐夫道,“你以前发的那种绿壳螃蟹价格便宜点也照样可以卖的。”
“不是说有臭味,饭店都来退货吗?我看你为难便不再发那种货。”亦嘉不禁奇怪看了他一眼,可以卖的螃蟹却不帮自已推销!当时花了不少的时间才找到那品种的螃蟹,数量倒不少,且质量也好,死亡率低,他这店里不愿意卖出去后,拿给别人销售,部分大规格的螃蟹寄回老家,让小莹卖,却因供货不正常,有时有货,有时没有货被小莹责怪了好一阵子,而现在小杨姐夫说那螃蟹可以卖出去,当真是一头雾水,难道当时有隐情?
“卖市场是可以的,而且规格也大,春节时你拿不到货,不然的话,你会赚不少钱的。”小杨姐夫笑了笑,不经意说道,亦嘉听后,倒吸一口冷气,自己赚不到钱的原因似乎有点明白了。
要有自己的店,什么品种都要有,不好卖的就平价卖,哪种好卖的便可以囤积居奇,客户需求量一大价格便上扬,而这机会全被小杨他们掌控住,行情好利润是他们的,行情差亏本却是自己的。
“我的运气就是差,行情好时没货,有货时行情又非常差,国庆节是黄金周,最好的销售时间,我却亏了几十万,真是倒霉透顶。”亦嘉想起去年国庆之事便恨声道。
“嘿嘿,我叫你别进,你却一直发货,不亏才怪,而且市场价每斤卖三十元。”他半讥半讽说道。林伟年轻气盛向来做事较为冲动,缺乏周密的计划,常常不顾后果进行经营,上次被人故意压价,把你的螃蟹随意卖到二十三元一斤,比行情便宜六七元每斤,整个市场都在看笑话,你不亏谁亏呀。
一说到去年国庆节的情况,亦嘉心里就隐隐作痛,真正亏损的也就是去年国庆节前后五六天时间,亏了近二十万元,连自己都没想到会亏损这么多!那是自己在印度供应商那里亲自挑螃蟹,一天需要挑选一吨半左右的螃蟹,那是五六千只呢,手指经常被螃蟹咬得鲜血淋淋。
一次急着挑货,没注意看旁边的螃蟹情况,结果被一只脱了绳子两斤左右的大螃蟹咬住食指死死不放,鲜血直流,疼得整个人差点晕过去,在工人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扯掉了蟹钳,本想坐下来休息几分钟,可是想着要赶时间发货,还得咬牙用创口贴包扎一下,继续坚持挑螃蟹,一天下来,常常直不起腰来。
回到宿舍后又没什么东西可以吃,打包场附近的小菜场卖的菜几乎是蔫不拉几的小花菜、菠菜、小萝卜、土豆等,猪肉没有卖,有的是鸡肉但都是小鸡,估计只有一个月的肉□□,亦嘉不敢吃,仅买些面粉做烙饼,再买些鱼,打包场带回几只螃蟹就一天伙食。
本想一天一票一吨半左右,若是行情好,一天可以赚一二万元呢,是自己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这个供应商,他直接在海边的渔民那儿收购,价格低,数量又多,关键是这家供应商在当地声誉颇好,因此收购一段时间后附近的小批发商都将螃蟹卖给这个供应商,供货量庞大,价格也便宜,大小统货每公斤才十元左右人民币,大规格的螃蟹占据三分之二,虽然每天挑螃蟹干得很苦很累,亦嘉心里却开心极了,心想:这么多的数量随便挑,随便发回去,国内大规格每斤可卖五十元,小规格的螃蟹也可以卖到三十元左右,扣除运费、关税、死亡率外,利润会非常可观。
亦嘉感到无奈与疲惫,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倍感压力。那次被螃蟹咬伤的疼痛似乎还留在指尖,提醒着他创业的艰辛与风险。
亦嘉自认为忙碌这么长时间寻找的这个供应商太符合自己要求,终于挖到金矿了,可以大赚一把,尽管又苦又累,一个月时间人瘦了近十斤,心里可乐开了花,静待捷报飞来。为了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亦嘉进行了数十次的谈判,走访了不下二十家公司,才最终确定了这一家。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期待着丰厚的回报。
可辛苦操劳后,精心挑选的螃蟹质量却不如预期,自认为死亡率肯定小,一定会赚大。哪想到发回来死亡率高,价格又差,重量还常常不够,结果可想而知了!亦嘉怀疑自己是否见鬼了,反思自己为何厄运之星一直笼罩在自己头上,似乎被命中魔咒一般!国庆节是销售的黄金季节,那么好的机会别人都赚钱了,自己却亏损得那么惨。也正因如此阴差阳错的遭遇,近阶段亦嘉的人生一直在低谷徘徊。
这时客人进来问价,道:“黑蟹有吧?四两蟹怎么卖?”老张是这里的常客,每周都会来采购几次,对价格颇为敏感。他一眼就看出价格的差异,于是说道:“老王那四两蟹才40元,三两螃蟹33元,比你便宜三块钱。”一脸嫌弃的表情溢于言表。
“货不一样嘛,我是刚到的新货,他那是库存货,当然得便宜处理啦,不然哪会差三块钱。”小杨姐夫说道。这是生意经,商家惯用的手段,一家痛贬另一家。
“算了,便宜点吧。三两蟹给我来二百斤,四两蟹来一百斤。”老张是老客户了,杭州人,他拿的货也是运去杭州市场卖的,贵买贵卖无所谓的,只要是长期的客户,价格好商量,生意都好做。不会因为行情不好而跑去别家拿便宜货,那样子行情好时会拿不到货源的。
“行,老客户了,价格好说,什么时候来拿。”小杨姐夫问。
“直接送去停车场那里,车号浙C-32338的保鲜车里,说是老张的货就行。”老张说。
“好嘞。”小杨姐夫笑着应道,这单生意便成了,利润滚进他的腰包。
老张刚走,另一客人进来也问道:“现在四两蟹多少钱?”
小杨姐夫眼睛一亮,察觉到晚间四两蟹的需求增加,行情来了。他迅速转动脑筋,决定提价:“45元。”
客人略显惊讶:“太贵了吧,43元行么?”
小杨姐夫心中窃喜,刚才老张问价时他还自报43元,现在行情看涨,便坚持道:“那就算44元吧,你要几斤?”他边说边打开箱盖准备挑蟹。
客人思索片刻,问道:“四两螃蟹打二百斤,三两蟹是多少钱?”
小杨姐夫迅速计算,“三两螃蟹35元,便宜二元给你,没意见了吧?”他咧嘴一笑,转眼间一斤就涨了二元。
亦嘉在一旁看着,心中暗暗感慨:零售生意真是好赚钱,但他自己辛辛苦苦把货发回来,价格还得听他们安排。打定主意,他告别小杨姐夫,回家休息去。
此刻亦嘉心情似乎很好,回到住处打电话给老婆,想让她高兴一番。他知道小莹是职场精英,温文尔雅,美丽大方,口辞伶俐,善解人意,总能与同事和睦相处,是她们学校的模范教师,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辉煌篇章,她的声音柔软细腻,富有磁性,好听极了,教出来的学生英语发音标准,学生英语水平也高,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电话通了,小莹的声音传过来。
“吃饭了没有?”她问道。
“吃过了。签证的材料都办理好了,已经递交上去了,现在等领馆的通知。明天看下,若没什么事我先回去,在此等也没用。”亦嘉说道。
小莹似乎在省钱,但话里隐隐有种不欢迎亦嘉回家的意思,这让他心里犯嘀咕。不过,他没多想,只是回应道:“应该没事的,以往材料递上去就会签下来。”
“总是说以前怎样,万一这次签不下来,或者需要面试呢?你不就要再跑一趟吗?真不知道合理安排时间。”小莹打断了他的话,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多待几天,等签证下来了再回来,不是更省事吗?”
没等亦嘉回话,她又道:“儿子画画的老师说下个月十号左右便去省城参加集训,学费要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一万五左右。”
亦嘉听后有些意外,反问道:“不是说六月底吗?现在又提前了?”他接着表达自己的看法,“文化知识不多学点,这么早就去集训,明年高考时分数线上不了或考得不理想,仍然上不了重点大学,何必呢?”他清楚就目前儿子的画画水平,不管是素描还是速写水平早已达到重点大学水准,只是色彩需要加强一些。关键的是,他的文化成绩不理想,需要恶补的是文化课而不是画画技巧。
小莹却不这么认为,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屑和急躁:“我看你是心疼钱,不愿意早点拿出来罢了。”她总觉得大家在某些事情上故意拖延,而这种猜测往往源于她对自己经济状况的不安全感。
“什么毛病呀你,我有说不拿钱吗?吃枪药似的,感觉现在与你沟通很难!”亦嘉被她惹得怒火顿起,开始咆哮道:“现在我身上没有现金是没错,可孩子念书的钱再怎样也得去凑。你整天就知道钱钱钱,我不想赚钱吗?现在是困难阶段,只要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