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山上破屋通六零 柏林雨声

1. 第 1 章

小说:

山上破屋通六零

作者:

柏林雨声

分类:

古典言情

傍晚,下河村炊烟袅袅。

罗杨拎着一条巴掌长的小鱼从篱笆院墙外进来,径直入了灶屋。

灶屋里,秋杏正在灶上忙活。只见他手上扶着一个粗陶盆,里面装的大半都是切碎的野菜,拌上少许豆面和秫米面,能揉的粘连起来时揪成婴儿拳头大小,搁掌心用大拇指顶着捏转,没一会儿一个上尖下宽的野菜窝窝就出来了。

秋杏见他进来,沉静的面庞上露出一抹笑,“相公回来了。”

说着,又看见他手里拎的鱼,一双杏眼亮了亮,“还有鱼呢。”

罗杨眉眼一软,“炖个汤喝。”

秋杏应:“成。”

见他手里没空,罗杨迟疑片刻,还是拿了刀要去外面杀鱼。

见状,秋杏忙说:“相公,等等我去杀。”

罗杨轻吸口气,“没事,我来。”

秋杏欲言又止。

罗杨勉强笑了下,拿着刀转身出去了。

秋杏眉头微蹙,捏窝窝头的时候时不时还要往外看一眼,显然不大放心。

也不怪秋杏这幅神情,实在是罗杨跟别的农家汉子不同。

罗家本是几十年前北边闹饥荒逃难来的,最后亲人只剩下寥寥。在下河村落脚之后那日子也不好过,开荒、垦地、造屋子、买衣裳、锅碗瓢盆等等样样都要钱,几年都缓不过来。罗杨五岁时病了,因为没钱抓药,囫囵对付着也不见好,也是他命不该绝,恰巧遇到一僧人路过给治好了,说了一句“小施主与我佛有缘”,罗父罗母记到了心里去,也为了让孩子有口饭吃别饿死,干脆就让罗杨随这师父出家去了。

前年年末,罗母难产去世,临死前惦记着这个早年出家的儿子,吊着一口气想见一面,罗杨就从寺庙里回来了,没多久便还了俗。

佛家信奉不杀生,罗杨虽然还了俗,可到底在寺庙待了十来年,有些观念终究有点影响。

确实有影响。

除了罗杨那与众不同的短短头发,再比如此时,他抓着那条鱼,要不是因为它滑不溜秋的企图溜走,他都不敢用刀背去拍。等鱼死后,他沉默了几秒,接着又刮起了鱼鳞来。

收拾完这条鱼,罗杨自嘲,师父早说他六根不净,他也知自己留恋红尘,却没想到他如今能破戒杀生了。

算了,在去年娶夫郎的时候就已经破戒了。

想到此处,罗杨又忍不住轻叹一声。前年年末,他母亲生小妹难产过世,九个月的孝守完后他爹就惦记着他十七了还未娶妻,只是母亲刚去少了个劳动力、倒添了个还在吃奶的奶娃娃,家里更为艰难,又是给他这个不会种地的刚还俗僧人娶妻,亲事竟成了老大难。最后没法子,他爹只得退而求其次,花一袋麦子给他从因洪灾逃难的人中换了个哥儿回来做夫郎。

因为饿狠了,当时秋杏瘦巴巴的一个,浑身上下更是脏兮兮的,孕痣看着也不大鲜亮。等洗干净之后模样倒是清秀,孕痣倒也没那么黯淡了,尤其一双杏眼温柔剔透,只是瘦,太瘦了,浑身只剩下一把骨头。

秋杏深知自己境遇,又怕罗家把他卖了,所以在罗杨过不去“色戒”那一关的时候就很惶恐不安,眼睛可怜巴巴的望着他,看的罗杨觉得自己罪大恶极,然后就跟秋杏同房了,坐实了这夫夫之实。

同了房,又将卖身契还给了秋杏,秋杏心中感念,日子虽苦,却也老老实实过了起来,罗杨也安下心要做个称职的儿子丈夫。

只可惜,好景并不长。

去年各地大大小小的水灾不断,府城下令每户抽一丁去服徭役修水库,他家就他爹一人成丁,只得跟着去了,不料做活的时候有大石滚落,他当场被砸死,人直接没了。

这打击不可谓不大,可他这个长子只得扛起担子,请人帮忙运回他爹的尸骨、置办棺椁寿衣,再请和尚念经超度,最后下葬……一系列的事办下来家里的钱粮几乎用的七七八八,他们家这个年更是过得没滋没味。

家中六口人,他却成了顶梁柱。

想到此处,罗杨看手里那条鱼的眼神都犀利了些。他不想杀生,可他不得不为家人考虑,再不想法补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