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娘没有到本来要去的长明寺庙会,反而钻进了州桥旁的市肆。
两侧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
各式各样的羹汤、时果散发的香气中还夹杂着新桃符的木香味。
玉娘深吸一口气,随后熟练地挑起门神、桃符等节物,再在果脯、腊脯的摊位前仔细瞧看。
吕嬷嬷早就对场景见怪不怪了,这妇人在挑货选货上一向都是好手。
玉娘又逛过几个摊位。
恰见一香茶摊位前,有小娘子捧起一盏蜜蜡香茶递于旁侧的夫君,她夫君应是喜爱这盏蜜蜡香茶,一口饮尽,小娘子掩袖轻笑。
玉娘想到了夫君,也被勾得买了一些香茶。
“好了。”玉娘方将摊主找回的铜钱放回荷包内,听到铜钱相碰的当啷声,满意地对吕嬷嬷道,“我们换个地儿吧。”
轿子往西边抬,到了酒肆林立的长乐坊。
玉娘像往常一般进了翠茗楼,熟门熟路上了三楼,随着堂倌穿过梅花暖帘,绕过道道屏风软壁,到了倚栏的雅间,还可见一楼高台。
她走得燥热,只想喝点清爽些的,便要了一盏茉莉泡茶。
泡茶刚上桌,就听得旁侧屏风有一男子,声音清亮道:“你们要说起齐王府,你们猜前些日子我途径庆阳听到了什么?”
那清亮男子卖关子,引得同行人频频问:“听到了什么,可快些说吧。”
清亮男子道:“我可听说齐王府有意要与太原谢氏结亲,也不知那谢家应不应这门亲。”
玉娘抿了一口茉莉茶,饶有兴致地听着。
太原谢氏乃世家名门,与其齐名的还有江陵严氏,京兆崔氏。
这又是王府,又是世家的,这些个高门权贵,与她一个出身小地方的商女小妇差着十万八千里。
因此当听到谢氏时,玉娘也不过回想起一些小老百姓的传言。
“哎,老朽老早就知道此事了,”有一苍老声音道,“老朽还知道是要将齐王府的郡主许给谢家长公子,谢玄礼。”
“对对对,就是谢家长公子,若有一日,我也真想进京一睹他的风采,”清亮男子感叹道,“听说他主持的沐佛会那可是一大盛事。”
“可谢家那位长公子不是早有亲事了吗?”又一个男子,男子声音沙哑。
听到此处,玉娘本有些蔫蔫儿的脑袋又立即挺起来,兴奋地比着嘴型问吕嬷嬷:你知道什么亲事吗?
吕嬷嬷不语。
玉娘猜吕嬷嬷也不知道,干脆就竖起耳朵听旁侧屏风的对话。
“被陈老弟这么一说,老朽也记起来了。”
“我也记起来了,好像早些年宁王府与谢家定过亲,是打算将独女许配给谢家长公子,当时在江州大伙儿都传是一段好姻缘呢。可惜了,如今竟到这地步。”
陈姓男子冷笑道:“齐王府与谢氏这等作为,无非就是觉着宁王死了,剩下孤女良善可欺,干脆不承认这桩亲事。”
他又重重放下茶杯:“谢氏清贵,我听着不过就是句笑话!攀附魏王,勾结齐王,全靠联姻之举,哪担得一句清贵?”
“先生好大的口气!张口闭口便定了谢氏的罪!”
这时,突然有一道清澈女声响起,似压着几分怒气与不满。
玉娘杏眼睁大,一下歪过身子看向发出声的地儿。
那是隔了一间的雅座,透过松竹碧纱软壁,隐约可见两道身影。
一道身影想来是这说话的女子,气质端庄婉约,就算是心有怒气,但身形不移。
另一道身影坐于女子对面,尽管看不太清,但一眼瞧过去,身姿明朗丰仪,宛若温润珠玉隐于烟雾。
“夫人,”吕嬷嬷突然微侧身,挡住了玉娘的视线,低声道,“茶快凉了。”
玉娘冲吕嬷嬷一笑,立即歪回身子。
这婆子虽然有时说话刻薄难听,可有些时候还是极为忠心的。
这一男一女显然不是什么普通人家出身,可能两个指头一捏就能把她给捏死,她就当看台戏,没必要把自个儿牵扯进去。
她可惜命得很。
“先不说是齐王府要与谢氏结亲,可不是谢家主动。”
那女子此时似乎已经平复了心情,继续平声道:“再说宁王遗孤李菩宁,她根本不在盛京,更无人知晓她去了何处,许是早就不在世间了。
况且就算宁王府还在,她也得垫个脚尖才够得上谢家,更何况现如今?”
说到这里时,那女子轻描淡写的语气中藏着一丝轻蔑,淡笑道:“照现在的情况,她回到盛京,恐怕她自个儿都不敢提这桩婚事,提出来也不怕人笑话。”
怎么就不敢提?
她不仅提,她还要大大方方地上门提。
玉娘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一个想法,可一转念,失笑喝了口茶。
这盛京名门之间的纠葛与她一个小小妇人有何干系?她一个还拿着月例的人还去操心人家?
“好一个谢家!”
这会儿,陈姓男子沉声一笑,道:“想当年文公仁德在怀,文名在外,他在世时,谢家徽园十里长街外皆是拜门学子,修文馆下名士如云,天下学子谁人不以进修文馆为荣?
可如今呢,谁人还记得文馆风骨?
而你这不知从哪儿来的小女子倒好,竟还以世家门第之言辞欺压孤女,这难道便是你们这些推崇谢氏之人的所作所为?
若文公地下有知,见今日之谢氏竟以门第轻贱旧义,怕也是不得安宁了。可笑至极,谢氏将亡啊!”
“砰!”
隔间女子用力放下茶杯,一下发出陶瓷清脆碰撞声,她的声音已全是冷意:“一派胡言,不辨是非!”
“谢氏修文馆仍是天下学府之首,自有清名,岂容几句市井流言诋毁?
说什么欺压之言,世家门第是事实,何故听不得实言,却要听取虚词假言?
阁下编排不止,那我只好请官府来评评理了。”
“来人,送几位去州衙!”
隔间女子话音说完,不知从哪里出来了数人,个个训练有素,直接就上前要带走方才谈话的几人。
玉娘一愣,不过几句话,竟还要闹到州衙去?
她连忙饮尽了口中茶,随口调和道:“小娘子息怒,天下酒楼每日谈天说地的多了去了,若都送去州衙,衙门怕是得摆上茶水长凳,接待到明年了。”
这过来喝茶吃点心的功夫都能遇见这闹心的事,还是劝几句,让那隔间女子消了气好。
谁料那隔间女子的眼神顿时转过来,透过数重屏风道:“你说得是,你既这般说话,想来也编排了不少,来人,将她一道带去州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