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崇仁坊一座门庭森严,仆役如云的府邸后院。里面的丝竹管弦之声刻意压得很低,却掩不住一种压抑的躁动。
“小姐,您今天为啥有些心绪不宁?”秋菊打趣着自家小姐。
长孙纳兰的玉手从琴弦上拿来,语气里颇有些担心。
“也不知太子弟弟,在吐谷浑可好??”
“噗嗤…”
秋菊笑得很揶揄,“小姐,您关心的可不是太子殿下吧!”
长孙纳兰俏脸一红,连忙上前堵住她的嘴巴。
“叫你乱说,小心我撕了你的嘴。”
“嘻嘻嘻…小姐您才不会呐!”
长孙纳兰警告一番,然后整个人又莫名其妙的想起魏叔玉来。
太子弟弟的才能她最清楚,这回之所以能大败吐蕃,或许与魏郎君有关。
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长安?
延康坊,魏王府邸。
以文采风流著称的李泰,正负手站在暖阁窗前,背对着身后几个同样锦衣华服的年轻人。
窗外震天的欢呼如同针尖,一下下刺着他们的耳膜。
李泰脸上惯常的温雅笑容,消失得无影无踪,只余下一片阴沉的冷硬。
外面每一声“太子千岁”的呼喊声传来,都让他的脸色僵硬一分。
“好大的威风…”武元庆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浓浓的不甘与酸意。
“二十万大军,说灭就灭了…这功劳,怕是要顶破天了。”他瞥了一眼李泰绷紧的侧脸线条,又飞快地低下头。
武元爽也低声道:“魏王殿下,太子经此一役,声望只怕如日中天。又有那诡计多端的魏叔玉在旁相助,您往后的路…”
他后面的话他没敢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自从他的耳朵被魏叔玉削掉一只,武元爽心里对李唐皇室只有恨。
倘若有机会的话,他武元爽定要李唐皇室乱起来。至于最后谁坐稳江山,他武元爽一点都不在意。
李泰猛地转过身,眼中寒光一闪即逝。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毫无温度的笑意:
“急什么?天大的功劳,也要有命、有钱去享才是。”
目光扫过窗外喧嚣的洪流,李泰语气带着一丝恶毒的玩味。
“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听着痛快。可你们算过没有?调集如此庞大的军队,跋涉数千里苦寒之地,粮秣转运耗费多少?
兵甲损耗多少?抚恤伤亡又将是个怎样填不满的无底洞?”
他顿了顿,声音更冷:
“我那太子哥,还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魏家小子,他们捅下的这个窟窿,怕是倾尽东宫和公主府的府库也填不平!等着看吧,风光过后,便是万丈深渊!”
他的话浇熄武氏兄弟心头的焦灼,两人对视一眼后,眼中重新燃起一丝扭曲的期待。
皇宫,太极殿的偏殿内,气氛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李世民身着常服,立于巨大的沙盘舆图前。
高重激动而微微发颤的尖细嗓音,一字一句清晰的宣读完捷报。
殿内侍立的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李勣等,个个都因巨大的震惊而呆若木鸡。
“好!打得好!”李世民猛地转身,声音洪亮如钟,震得殿梁嗡嗡作响。
“高明与玉儿,不负朕望,不负我大唐男儿血性!”
停顿下大步走到沙盘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标注着吐谷浑的位置。
“禄东赞,尚囊!哼,跳梁小丑终成齑粉!二十万大军…好!此役,足以震慑西陲诸国三十年!”
“陛下洪福,太子殿下英明神武,魏家小郎君少年奇才!”群臣齐声恭贺,声震殿宇。
老将李靖捻须含笑,眼中尽是欣慰:“此战布局之精妙,时机拿捏之精准,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呐!”
然而当欢喜的狂潮稍稍退去,那封染血的捷报再次被呈上御案。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有关己方伤亡数字的简短描述时,他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
“这…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不敢置信的揉着眼睛,再次看向手中的捷报。
“嘶……”他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顿时感到头皮一阵发麻!
他李世民可是马背上的皇帝,对战争再清楚不过。
想要像这种俘虏12万的大胜,伤亡怎么才几千人?更让他感到格外离谱,里面有一大半都是摔伤!
“药师看看吧,捷报会不会有水分?”
“水分??”
李靖连忙接过去,看完后他同样呆若木鸡。倘若捷报没问题的话,那这场大战简直能载入史册。
“陛下,老臣看不出来。但不管怎么说,大败吐蕃二十万大军,这点肯定没得跑!”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