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吹面不寒心上月 gb 明月怀寒

10. 稷下事

小说:

吹面不寒心上月 gb

作者:

明月怀寒

分类:

古典言情

李琅月只身一人前往稷下学宫。

明日就是稷下学宫的月假,寒风拂过屋檐,檐下一片风铃清响,和着的朗朗书声,都透着学子难以掩饰的欢快之意。

巍巍稷下学宫,风景依旧。

学宫状元榜就在夫子庙的后面,上面镌刻着自稷下学宫成立以来,所有自学宫考中科举前三的学子名录,其中高中状元者的名字,用金漆再刷了一遍,以示荣宠。

只是上面有个名字,被人铲掉了。

那个名字,在她的名字旁边。

那个被铲掉的凹陷处并不平整,有许多一看就不是陈年旧迹,而是被利器新划的伤痕。

崚嶒锋锐的划痕,代表着众人对他的厌恶与憎恨。

李琅月的指尖触上状元榜上那处深深的凹陷,那些利器像是直接在她的心上,一块块地剜。

他们都忘了,可是她记得。

当年的学宫魁首,哪怕穿着粗布麻衣,只要往阶前一站,便是濯濯如春月柳,轩轩如朝霞举,孤松独立,玉山上行,自是白衣卿相,俊朗风神光华夺目得让所有人都无法挪开视线半分。

春风得意金榜题名之日,有人阿谀奉承,有人不屑嘲讽,他始终对所有人回报以谦和恭谨的善意,君子威仪,德行昭彰。

十五岁的李琅月看着状元榜的时候哭了,学宫皆传她不服屈居沈不寒之下,心生嫉怨。

可其实那年,她是高兴得哭了。

庆幸自己多了一份筹码,可以与皇室谈判,不必再束手就擒,被动地等待联姻的命运。

更庆幸,她不负所学,拥有一个和他齐名青史的机会。

只是比起欣赏白璧无瑕,所有人都更爱看美玉陷泥淖,四分五裂,永世不得超生。

李琅月心痛得几乎都快呼吸不上来。

“公主。”

有人在背后唤住了李琅月。

李琅月从声音中辨别出了来人,不是他……

李琅月整理好心绪后转身,露出一个久别重逢后应该有的标准笑容。

“好久不见,高祭酒。”

学宫祭酒高廷相朝李琅月走来,目光也落在李琅月方才痴痴望着的状元榜上。

那年科考前三,沈不寒是风光无限的状元,李琅月是一鸣惊人的榜眼,他是那个被他们掩盖光华,几乎不被人提及的探花郎。

沈不寒和李琅月都是当年学宫祭酒苏先生收的内传弟子,高廷相尚无缘拜入苏先生门下,另延请了鸿儒为师。

白云苍狗,如今倒是他成了稷下学宫的新任祭酒,这个学宫祭酒之职,还是沈不寒上表新君为他请来的。

“既然来了,那就喝杯茶再走吧。”

“好。”

昔日旧友要请她喝一杯茶,李琅月也没拒绝。

高廷相在前面为李琅月引路,二人穿过学宫的论道场。

太极形状的论道场中,两名学子分别盘腿坐在阴阳两侧,就学宫博士提出的问题各执一词。

二人唇枪舌战旗鼓相当,久久争论不下,坐在论道场下的夫子以及在四周围观的学子,都对场上二人称赞不绝。

“陛下刚刚下旨让公主主持科举,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次科举的状元和榜眼,应在此二人当中产生。”

李琅月点点头,两位学子的辩论她都听见了。

论道场的论战不是随便就能开的,只有整个学宫公认的翘楚,才有资格登上论道场,为众学子起示范表率作用。

“此二人的确学识渊博,堪为良才。”

李琅月站在远处观望着这场论战,一直到论道结束,学宫的夫子评点完此次论战,所有学子都陆续离开后,李琅月仍然站在原地。

高廷相大概能猜到李琅月为什么舍不得走。

“公主可是在想昔年事?”

“想啊,怎么能不想。”

李琅月长长地呼出一口雾气。

在学宫的论道场上,李琅月和沈不寒多次激烈争执。

其中有一次直接从朝阳初升辩到月上柳梢,论战之激烈,连先帝都被惊动了。

当时整个京师都在传,学宫出了两个少年神童,为了学宫魁首甚至是未来的状元之位势同水火。

但高廷相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

有一次,李琅月因病无法上课,高廷相看到沈不寒偷偷抄了两份笔记。

后来,这份笔记出现在了李琅月手里。

还有一次,在众学子都散学的时候,高廷相本想请教沈不寒一个问题,却无意间在学宫后院的池塘边,发现了并肩坐在青石上的沈不寒和李琅月。

沈不寒一字一句地给李琅月讲解艰涩古奥的《尚书》,李琅月没明白的地方,沈不寒便不断耐心地重复,如玉君子眉目含笑,恰似春日煦风。

有翩翩柳叶飘到了李琅月的发间,沈不寒小心地抬手替李琅月摘下,像是在呵护世上最珍贵的珍宝。

彼时的高廷相大受震撼。

那时高廷相和沈不寒还是挚友,高廷相曾在私底下问过沈不寒:

“你和李琅月是不是故意演出互相不和的模样,来迷惑我们其他学子,好让我们看着你们鹬蚌相争,以为有渔翁得利的机会?”

“不是。”沈不寒回答得迅速且坦荡,“我与她只是君子和而不同,是大家过度揣测了。”

观点不同是真。

心心相惜也是真。

待到学子们散学的声音都听不到的时候,李琅月才将目光从论道场上挪开。

“走吧。”李琅月对高廷相道。

学宫斋舍中,高廷相斟了热茶与李琅月,盏中茶叶浮沉,幻出绿水青山的光影,李琅月凝视着不禁有些出神。

“我原本以为,你会不想见我。”

高廷相目中尽是愧色,踟蹰良久,在说出重逢以来一直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为何?”李琅月反问。

“恨我当年,竟也和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一样,与他割袍断义。”

沈不寒出事那年,朝堂上有两拨人,少数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不耻沈不寒苟且偷生。

而大多数人不明所以,却竞相落井下石,认定沈不寒罪有应得,死不足惜。

高廷相属于前者。

当时沈不寒受刑没多久,仍旧被关在脏乱阴寒的牢狱之中,高廷相是第一个冲入牢狱,与沈不寒割袍断义之人。

后来,许多学宫子弟纷纷效仿,全部将割断的衣袖劈头盖脸地砸在沈不寒脸上。

元德十九年,进士及第二十三人,二十一人先后宣布与沈不寒断绝同年之谊,羞于与他同年登科。

剩下的两人,一个是沈不寒自己,另一个是李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