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的计划,就是拖延。
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任由他们继续折腾下去,不可能那么快给出答案。
就算有答案,也是私底下给那些武将的,让他们保密的答案,一起打出去赚大钱那种,文官不会知道的。
“起来吧。
朱允熥又道:“这件事以后再议,目前还是先商议其他。
任亨泰他们文官听了朱允熥的话,一时间又有些不太懂了,既然武将们那么给力,可以顺势而为了,为什么不同意,彻底把这个改下去呢?
那是因为朱允熥知道,现在改的话,阻力还是有的,并且很大。
目前邓辉那边的战果,还没能得到扩大。
不过有了锦衣卫辅助,邓辉在当地,算是站稳阵脚,稳稳地把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扎根下来。
就等朱允熥继续把这个战果,给扩大、做大起来。
他们只好站起来,都有些茫然来。
不过武将那边很随意,一切都听朱允熥的就好了,朱允熥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做什么即可。
杨士奇看到这里,脑海里快速想了一遍,上前道:“殿下,趁着这个机会,臣想提出一件事。
朱允熥觉得杨士奇应该是,临时想到了一些相关的事情,点头道:“说!
杨士奇说道:“臣认为,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以及天下为公等事情,能得到普通百姓如此追捧,并且重视,主要是因为普通百姓感到心里不平衡,他们想要追求公平。
他看向在场的所有官员,又道:“诸位大人试想一下,很多普通百姓,需要租地耕种,才能活下去,他们不仅要承担租金,还需要上交农税,而再看到很多地主,美滋滋地收了一大笔巨额的租金,还能少交税,甚至不交税。
“更严重的,还会把自己的税,转嫁在租金上面。
“提高土地租金,让百姓承担自己的税。
“那些普通百姓,忙碌了一整年,可以到手多少粮食,大家有没有想过?
杨士奇的声音,朗朗地在大殿上回荡,又道:“大家都是熟读圣贤之书,知道什么叫做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那么你们认为,如此合适吗?
那些文官听着杨士奇的话,一瞬间全部低下头。
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是因为感到羞愧而低头。
当然羞愧的文官肯定是有的,但不羞愧的,肯定也有,只是这部分人不敢把自己的理所当然表现出来。
读书人一般都是最好面子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的,杨士奇还把仁义礼智信拿出来了。
圣人的典籍里面,确实有这些描述。
杨士奇算是站在道德的巅峰,谁敢在这个时候起来反对,那就是违背圣人的道理。
读书人的面子,都要保不住了。
朱允熥听着杨士奇的话,问道:“杨大人想提出什么建议?”
杨士奇说道:“这个建议,之前陛下就强制执行过,但也不过是对宿迁一地执行,就是整个大明,所有的地租,最高不过土地产量的三分之一,臣建议可以全面推广出去。”
现在的地租,绝对是高的。
别说三分之一。
那些地主,连三分之二以上的都敢收。
这个三分之二,还不是这块地,今年产量的三分之二,而是他们定下来的三分之二。
比如说他们认为,这块地可能产粮十石,无论百姓能不能种出十石,他们一定要收走七石。
这样的情况,在古代的环境下,还是很常见的。
现在杨士奇想要把租金,变成以土地的实际产量为计算标准。
杨士奇很清楚,朱允熥一定要把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落到实处,但现在的条件确实不太够。
大明的范围那么大,地主的数量绝对不少。
绝对有地主不会同意。
需要等到方孝孺的思想,进一步发酵起来。
等到商业进一步繁荣,以商业冲淡部分农业的影响,才能够强势地执行到底。
那么杨士奇猜测朱允熥的想法,也想把这个地租全面压下去,再一步步往里面试探,循循善诱,总能把一切改起来。
解缙马上附和道:“臣认为,杨大人言之有理,普通百姓的生活能有多苦,在场的很多大人肯定都想不到,但地主豪族的生活有多好,他们都有所体会,而欺压百姓的行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