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府小厮再次登门,带来的并非催促或寻常传召,而是一份素雅却质地精良的请柬,以及老嬷嬷亲自前来格外郑重的叮嘱。
“沈小娘子,三日后,秘书省校书郎李大人府上设秋菊小宴,夫人受邀,特意点了名要你随行入府,专司制备几样席间点心。”
老嬷嬷语气虽依旧平淡,但眼底却藏着一丝与往日不同的郑重。
“李府诗书传家,往来多为清流文士及其家眷,最重风雅。夫人让你去,是抬举也是考较。你需得拿出真本事,莫要失了雅趣,更不可坠了苏府的名头。”
秘书省校书郎,虽只是正九品上的清要文官品阶不高,却掌校勘典籍、刊正文章,常在御前行走,清贵非常。
其府上宴饮或许不及高门显贵奢华,却极重风雅品味与文人意趣。
沈知意心中凛然,双手接过那份触感温润的请柬。
她知道这绝非一次简单的帮厨,而是她真正踏入长安另一个圈层的试探,是苏夫人对她能力的进一步审视。
成了,或许能在文人清流中博得些许声名。
败了,之前积累的好感可能大打折扣。
“民女明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夫人信任。”
她沉声应道,语气坚定。
老嬷嬷点点头:“夫人说了,此次所需一切食材用料,皆由府中支应,你只需列出单子,务求精巧雅致,更要稳妥。明日便会有李府的管事前来与你核对细节,你需早做准备。”
送走老嬷嬷,沈知意独自坐在渐渐安静下来的食肆里,心潮起伏。
李府清宴已不同于苏府内宅的调理,也不同于西市食肆的饱腹经营,需迎合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与舌尖。
机遇与压力并存,她必须拿出比“莲花鸭签”和“玉露团”更富雅趣且绝对稳妥的巧思。
她闭目凝神,将前世所知与唐代现有的食材技艺飞速融合,尤其侧重“雅”与“清”二字。
须臾,她睁开眼,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三个名字:“缠花云梦肉”、“橙玉生”、“雪霞羹”。
“缠花云梦肉”并非真肉,而是取河虾仁捶打成极其细腻的茸泥。
再调入少许姜汁、盐、葛粉,以极薄的猪网油如同缠丝般细细包裹,塑成含苞待放的秋菊形状。
最后以清鸡汤慢火浸熟,成品晶莹剔透,口感弹牙鲜甜,形意皆雅。
“橙玉生”则是借鉴“蟹酿橙”的古意,取新鲜橙子,顶部开口挖出部分橙肉,填入以熟鸡头米、鲜嫩荸荠丁、松子仁,佐以少许盐和橙汁调和而成的馅料,略蒸片刻,既保持橙形又使馅料温热,橙香四溢,口感清润脆嫩,寓意“橙”心如意。
“雪霞羹”实为一道汤品。以极嫩的豆腐脑为主料,覆上一层用新鲜石榴汁或红莓汁微微凝成的薄芡,红白相映,宛若雪后霞光。食时搅匀,口感滑嫩,酸甜清口,极富诗意。
这三样点心汤羹皆需极致巧思与耐心,造型清雅口味淡而不寡,正合文士雅集之趣。
次日,李府一位姓孙的中年管事果然前来。
此人一身青布长衫,举止斯文,言谈客气却带着书卷气的考究。
他仔细查验了沈知意列出的单子,对每一样点心的用料、做法、典故出处都问得极其详尽,尤其对“橙玉生”的寓意和“雪霞羹”的色彩搭配提出了更高要求。
沈知意一一谨慎作答,引经据典,解释“橙”与“诚”、“荸荠”与“必齐”的谐音佳话,以及“雪霞”的诗意联想。
孙管事听罢,抚须沉吟片刻,眼中露出几分赞赏:“小娘子竟有如此巧思雅意,倒也难得。既如此,便按此准备。后日巳时,自有车马来苏府接你。李府虽不比公侯之家豪奢,却最重规矩清静,一切需听从指引,勿要喧哗。”
“民女谨记。”
沈知意恭声应下。
孙管事离去后,沈知意便开始了为期两天的精心准备。
所有食材均由苏府专人采购送来,品质皆为上乘。
她便在苏府那间专用灶房内,在心腹丫鬟的协助与监视下反复练习,尤其是对“缠花云梦肉”的塑形与火候控制,力求每一朵“菊”都栩栩如生。
第三日,天光清朗。
沈知意换上苏府为她备好的一身崭新的月白细布衣裙,头发用同色布巾包裹得一丝不苟,净面洗手,不施粉黛,力求素净雅洁,符合文士府的氛围。
在老嬷嬷的陪同下,她登上了前来接引的朴素青帷小车。
马车驶过清晨寂静的街道,穿过数道坊门,最终停在一处门庭并不巍峨却透着浓浓书卷气息的府邸前。
黑漆大门上方,悬着“李宅”二字匾额,字体清瘦劲挺。
他们由侧门引入,穿过植有修竹菊圃的庭院,直抵后厨。
李府的厨房不如苏府阔大,却格外整洁有序,几名厨役动作轻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材香和书墨气,与别处截然不同。
一位身着干净布衣、管事模样的老者迎了上来,与老嬷嬷低声交接后,便将沈知意引至一处僻静灶台前。所有食材器皿均已备齐,旁边立着一位神情温和的中年仆妇“协助”。
“沈小娘子,请开始吧。宴席午时初开,点心需在诗会间歇时呈上。”
老者语气平和地交代完,便转身离去。
沈知意深吸一口气,净手后,开始了专注的制作。
剔虾线、捶虾茸、雕橙盅、调豆花……每一个步骤都全神贯注,力求尽善尽美。
那位仆妇安静地看着,偶尔递上所需之物,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