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时空,
御书房,
刚刚处理完奏疏的朱棣,听到宫里报时钟声,意识到太庙日常**时间已到。
他吩咐一声摆驾太庙,
就见内侍送来一封来自紧急密奏。
想着就一封密奏,也不耽误功夫,
他便准备处理完再起驾。
翻开密奏一看,
“...吴庶人确认一直在南洋逃窜,”
“锦衣卫海外暗探密奏,在三佛齐目标村落,未能追缉到吴庶人,”
“但发现了烧剩的东宫专用纸张,疑似东宫通风报信...”
朱棣顿时一懵,
什么情况?
吴庶人?
朱允熥?他不是在永乐十五年就**么?怎么还在海外逃窜?
而且不应该是朱允炆“在逃”么?
当日那腹黑仔,**死于皇宫大火,朕对外为避免弑君弑侄儿的罪名,
听从文官们建议对外宣称失踪,
还故意派人四处搜查,以作掩饰。
现在怎么就成了实打实在追缉朱允熥了?
而且怎么还有“东宫通风报信”?
老大和朱允熥怎么又扯上关系了?
诸多疑问,令朱棣的脑袋一嗡,
短暂的恍惚过后,
一段模糊的新记忆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原来朱允熥根本没有死,
而且在靖难成功的第二天,
趁着京城大乱,
出逃了。
朱棣震惊不已,当即决定先弄清楚情况再去太庙,
他调来朱允熥相关密档仔细翻阅,其中一份追缉记录,更是令他傻眼了。
“朱允熥追缉记录,”
“诸暨同山乡民检举,吴王踪迹;锦衣卫前往追缉,仅在其藏匿的民居中,发现了遗落的吴王私印,未能及时捕获。”
“福建月港发现吴庶人一行人藏匿处,锦衣卫布控,追缉前夜,被其先一步逃脱。”
“广州发现吴庶人踪迹,锦衣卫实施抓捕,再度扑空,疑似有内应通风报信。”
“永乐五年,交趾省东关城,发现吴庶人踪迹,锦衣卫联动驻守大军实施抓捕,捕获其心腹侍从常志,常志拘禁期间**。”
“占城发现吴庶人踪迹,追缉未获,但发现其遗落物品,信息无误。”
“爪哇发现吴庶人踪迹,三宝太监禀报情报有误。”
“。。。”
朱棣看完所有的记录内容,眉头颤动,怒意难止,
父皇!
一定是父皇干的!
......
洪熙时空,
御书房,
朱高炽同样看着朱允熥密档中的追缉记录,眼底的震惊之色难以抑止,
他也是一顿午觉醒来,
发现了自己脑海中浮现出了有关朱允熥的新记忆,
于是便翻阅密档进行核实。
看着密档内容,朱高炽的脑子里清晰地浮现出了新记忆。
在靖难大军入京当夜,
熥儿便偷偷找上他,先共叙过往一同欢乐之谊,而后提出逃亡要求。
并以他们二人一同流连烟花之地的“污点”做威胁,
要求他出手助力。
他考虑到靖难成功,即将**行赏,
他对新朝的太子之位志在必得,但老二、老三凭军功也在虎视眈眈这个位置,
不能在关键爆出私德有亏,
所以就同意助力。
他先帮熥儿逃到林夫子的老家诸暨同山,
而后消息被父皇侦知,
他马上遣人报信,
熥儿成功逃脱。
那时候,父皇和靖难武勋们,开始清算建文旧官,抹除他们的档案,
懿文皇伯旧部也被牵连,林夫子也被抹档。
他和二弟反对无果。
父皇对熥儿私自外逃的行为感到愤怒,
当即命人罗列了熥儿不能匡辅其兄、流连青楼楚馆私德有亏、洪武年间主导贩售黑货、****、挂帅都督出海未尽职责等等多项罪名,将其贬为庶人。
人皆称其吴庶人。
后来,熥儿藏在福建月港的事暴露,
他不认可父皇和靖难武勋派的大清算行为,想着保熥儿,
遂又派人通风报信,
但熥儿却已先一步传送密信给他,说已经坐船逃往广州。
他当时就怀疑有其他人在助力熥儿,
而且很可能是夫子生前留下的安排。
而后,熥儿在广州的踪迹暴露,
他叒想通风报信,
熥儿依旧是先一步发来密信说自己跑到了安南。
到了永乐五年,
天军灭安南,将其重纳大明版图,改为交趾省,
允熥的踪迹再度暴露,
这一次,他直接密令大军主帅,也是自己的人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