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被大佬退婚后[八零] 秦朝独立的榛子

30. 写作圈里那些事儿

小说:

被大佬退婚后[八零]

作者:

秦朝独立的榛子

分类:

古典言情

两人说完了正事,陈芳华又问了她一个比较好奇的问题。

“你一直说我是你们报社极具潜力的作者,到底是多有潜力?”

赵绰沉吟片刻,说道:“副主编最近天天在早会上夸你。《失落三十年》连载以来,报纸销量蹭蹭往上涨,你说这潜力有多大?”

“那稿费呢?”

赵绰挑眉一笑:“我只能说,同梯队的作家里,你已经到顶了。短短半年内,连跳三级,这速度别人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陈芳华却不满意:“说具体点,比如我们这个梯度的作家有哪些?我以后努力也好有个参照。”

对她这个问题,赵绰却不肯再细说,端起公事公办的姿态,道:“社里有规定,不能随意透露作者稿酬,况且还涉及到其他作者的隐私,我不能说。”说完,便做势要结束谈话。

陈芳华轻哼一声,伸手道:“按照规定,后天才是我的交稿日,你把稿子还给我,等规定的时间到了我再交。”

“哎,别呀。”赵绰慌忙抓紧公文包,“你还较真了……”

见陈芳华不为所动,她只得松口:“好吧,作为编辑,偶尔为作者分析行业现状,也算职责之一。不过,这些话我只说给你一个人听,你可千万别外传。”

陈芳华心里门清,凡是“你不要告诉别人”这种话,都是废话。说是“只告诉你一个人”,其实中间早就不知道过了几手了。

但她还是装作诚恳的样子点头答应,“放心,我嘴巴最严了。”她在唇边做了一个锁拉链的动作,“再说,我也没地儿说去啊。”

赵绰压低声音说道:“你知道岳川吗?”

“当然,我还拜读过他不少文章呢。”

“你的稿酬就是比照着岳川提的,只不过他拿到十块用了三年,而你只用了半年。岳川当年出道时,可是被誉为天才作者。”

“你的意思是……我比他还天才?”陈芳华忍不住一阵激动,先前还觉得岳川是前辈,这么一说,两人一下子就成了同期。

赵绰脱口而出:“当然不是。”

陈芳华:“……”

赵绰说完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连忙找补:“我的意思是你当然也是天才,但你们两个人的路子完全不同,没有可比性。”

“怎么说?”

“岳川在创作上非常坚持个人主张和作品的完整性,所以创作进程非常缓慢。再加上他的作品偶尔会出现一些偏离大众认知的偏激观点,报社常常要跟他协商修改,一来二去,进度就更慢了,产量自然不高。可你跟他不同,短短半年内,短篇长篇齐开花,写一篇爆一篇,稿费能不涨吗?”

陈芳华听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其实早在看岳川作品的时候,她就发现了端倪,他走的是纯文学路线,力求每部作品都承载深刻思想,颇有“十年磨一剑”的执着。而自己,本质上仍延续着网络文学的风格。

两人各有所长,本就走在不同的道路上。

赵绰接着说下去,“这行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全靠销量说话。如果非要划分层级,”她一根根扳着手指,“新人作者、知名作家、畅销作家,再往上就是金字塔顶端的文学大家。”

“岳川入行三年,出版了两部作品,销量都不错,勉强跻身知名作家之列。秋月和麦原你听说过吗?秋月和岳川同年入行,报社每年都会向她约稿,但她没有出版作品,只能算资深撰稿人。”

“那麦原呢?”陈芳华记得她刚到京市,去市图书馆抄投稿地址的时候,在通俗小说区里看到过他的系列作品。

“知名作家。”赵绰喝了口咖啡,润润嗓子,接着道:“麦原五年出了五本书,年均一本,和你一样高产。每本首印都不低于五万册。不过,听说他已经闭关很久了,要是能再出一本畅销书,带他的赵编辑怕是半夜都要笑醒。”说完又语带羡慕地补充:“他从入行就跟着赵编辑,算是他手里的王牌。”

陈芳华消化着这些信息,回头再审视自己,“看来我也在新人行列。”无论潜力多大,她毕竟还没有一部出版作品。

赵绰却微微一笑,循循善诱,“只要你把《失落三十年》签给我们,我保证,你很快就不是了。”

陈芳华挑眉,巧妙地转移了话题:“所以稿费标准其实和知名度不完全挂钩?”就像她和岳川,知名度不在一个量级,连载稿费却相同。

“当然有关联。”赵绰答应给她时间考虑,此时便也不再多说,跟着她的思路转移了话题,“不过我们对作者的稿酬评估是多维度的,包括题材稀缺性、文字功底、前期作品的市场反响等等。”说白了,还是质量为王。

这场交谈,陈芳华感觉受益匪浅,也让她对这个时代的写作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认知不过是皮毛,甚至有些地方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她默默将这些信息记在心里,决定回去后找时间读读麦原的作品。

夜校那边,自交了请愿书后,吴敏欣就再未出现过,第二周开始,初中班如愿换了语文老师。

新来的褚梁老师约莫四十岁,面容严肃,总穿着一件洗得发旧的藏青色夹克和一双半旧的橡胶鞋,梳着规整的三七分头发。他走路时微微弓着身子,腋下夹着一卷教材,手里端着个装满浓茶的洋灰缸子。

他上课并不像吴敏欣那样咄咄逼人,也许是因为有前车之鉴,这位新老师来时得过叮嘱。他讲课矜矜业业,答疑解惑时耐心十足,就连平时课堂提问,遇到答不上来的学生,也一样态度温和。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学生们都很喜欢他。

吴江川和班上几个同学出去打听了一圈,才知道,褚老师平时就是学校里的老好人,但曾经不止一次与吴敏欣发生过矛盾,两人属于谁也看不上谁的那种。

吴江川回来打趣道:“难怪褚老师这么平易近人,原来是在和吴老师暗中较劲呢。”

陈芳华闻言笑笑,又低下头去做做题。

她手里这本习题集,是整个初中班全体同学花了大功夫整理收集来的。价值非常,是以陈芳华才破例答应了吴江川下午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图书馆复习的提议。

整理题集这个主意是陈芳华想出的。月底时,纺织中学组织初三学生月考后,夜校老师也让夜校生做了同一套试卷,结果惨不忍睹:夜校生的平均分比正规初三生低了近二十分不说,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还不及格。

之所以这样,陈芳华分析后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刷题量太少。夜校生基础薄弱,又缺乏系统的习题训练,成绩自然难以提升。

于是,她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自行收集整理习题集。陈芳华将这个办法告诉了吴江川和裴俊清,三人顿时一拍即合。

在陈芳华的提议下,全班分成五组,每组四人,分别负责一个科目的习题收集工作,无论是买也好,找同学抄也罢,一周内将题集整理成册,然后大家共享。

陈芳华和吴江川,并另外两个同学一组,负责收集语文习题。她们这组有个优势,那就是吴江川是去年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