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回到他害死我爱人前 声声夫人

12.暗香浮动(三)

小说:

回到他害死我爱人前

作者:

声声夫人

分类:

现代言情

其实,付观棋的父母根本不是什么“油漆厂”的员工。

他的母亲,是九十年代重点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身上自带一股子读书人的清高气。或许是因着这份清高,瞧不上林家这样的拆迁暴发户,所以她与林桂英说话时,语调里藏着不着痕迹的疏淡。

而付父则是典型的白手起家。他出身于某贫困县的贫困乡,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也是一步步闯出来的富一代。

也许是吃惯了苦,所以最懂得抓住机会,回头看他的发家史,每一步都很精准:

早在大学期间,他就借着价格双轨制的灰色机遇赚得第一桶金;九十年代初,别人还在观望,他敢把全部身家押去郊区圈荒地,等地价翻了几番又转身搞起房地产开发;千禧年前后嗅到电子消费浪潮,又跨界杀入手机领域,再后来,他又押注科技转型,做起了新能源和AI芯片。

这也是为什么听到“扫码”时,他能打趣反问“是二维码吗”。这年头,普通人还没见过二维码,但像付父这样早已身处技术前沿的人,当然是再熟悉不过。

所有这些,付观棋全然不知。他是在实打实的“穷养”环境中长大的,吃穿用度甚至比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还要俭朴。

在前世,林曦和也是在读研时才知道这事,还是偶然看到企业家“付望山”的照片,感觉特像付观棋的爸爸,一打听才惊讶发现确实是他爸。

她又私下问了很多高中同学,发现大家都不知道这回事。

仔细想想也合理,毕竟他家瞒得滴水不漏,再加上付观棋为人低调,所以大家不知道也正常。

至于他父母为什么会有这种穷养的观念,那可就说来话长了,还要从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说起。

九十年代起,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已经深入每个城市家庭,家家户户都是四个老人加父母围着一个孩子转,“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呼在媒体上流行开来。

此时的纸媒正盛,家庭教育专栏铺天盖地,不断警示着“溺爱”的风险。什么“虎妈”的严厉教子经、“寒门出贵子”的励志故事、以及“把孩子‘打’上顶尖大学”的极端言论……这些种种,共同构建了一种“过于优越的物质条件会毁掉孩子未来”的集体焦虑。

付望山这一代人,正是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养逻辑。他将财富视为阻碍,把苦难当作养料,坚信唯有让孩子在“匮乏”中长大,才能继承自己白手起家的能力。

这样的想法看似理性,内里却带着几分偏执。

思绪回转,林曦和的目光落回身旁的刘雨身上。

媒体上总把泉中渲染成绝对公平的圣地、是寒门子弟的升学殿堂。但是林曦和心里清楚,像刘雨这样家境普通、学习上又很难再有突破的学生,其实最是煎熬的。

她踩着分数线挤进实验班,肩负全家期望,在激烈的竞争中挣扎。如果第一学年就掉入平行班,对她心理上的打击恐怕非常大。

尤其是九月份,林曦和的总成绩在班上垫底,后面两个月又赶上来了,最近的期中考,刘雨的成绩依旧靠后,能感觉出来她比较低落。

想到这个,林曦和心里便蒙上一层淡淡的惆怅。

直到几天后的早操时间,在嘈杂的操场上,这种不安变得具体起来。

班级队伍已基本成型,付观棋正核对人数,林曦和看了一圈忽然发现刘雨没来。

她看了眼腕表,心里奇怪:刘雨向来准时,怎么今天这个点还没看到人?

她东张西望,想找刘雨的舍友问个究竟。八人间的舍友本就分散,此刻操场上人群攒动,更是难找。

林曦和拉住其中两个舍友,问她们:“刘雨呢?”

两个女生被拉住时还有些茫然,对视一眼才摇摇头:“不知道啊,我们出门的时候她还躺在床上。”

“没醒吗?你们怎么不叫她一声?”林曦和追问。

其中一个女生撇撇嘴,语气里带着事不关己的理所当然:“起床铃那么响,聋子都听见了,自己不起,怪谁?”

林曦和一时语塞,转头望向宿舍楼的方向。空旷的甬道上,依旧没有那个熟悉的身影。

没有一丝犹豫,她拔腿就往宿舍楼跑,跑了几步又猛地刹住脚步,折返回来,三步做两步冲到付观棋的面前。

“哎!班长,我请个假。”

付观棋正在低头写考勤表,听到这句时眼皮都没抬一下,只问:“请假条呢?”

林曦和诚实回答:“没有。”

付观棋驳回她的请假:“口头请假不算,算旷操。”

眼看他提笔就要在自己的名字旁边标记,林曦和又开口:“……事出紧急,通融一下吧。”

听到这句话,付观棋终于抬头,目光平静地落在她脸上,但是只停留了不到三秒,眼睛又低下去。

他一本正经地提醒:“不行,学校就是这么规定的,请假必须提前书面报备。你没有假条,不符合程序,属于违纪。”

唉!这个榆木脑袋!

林曦和在心里吐槽:自己好歹是他房东,这么死板干嘛!就不能顺水推舟做做人情吗?

“要不我撤回刚刚的话,不请假了,你就当我去上厕所了,有事暂时离开一下。”

付观棋沉默了。

林曦和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