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何处寻良宵 一千棵树

第63章 进入村庄

小说:

何处寻良宵

作者:

一千棵树

分类:

古典言情

《何处寻良宵》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第63章进入村庄

第六十三章。

但还有一种可能——

赵福生的目光转向了武大敬。

这老头儿面色青白,双颊凹瘦,胡须上沾了血迹,须尖凝成一缕。

莫非这村老讲的话半真半假,在欺骗自己?亦或是他受了厉鬼影响,记忆紊乱,所以说出的话前后矛盾。

她的眼神闪了闪,手不着痕迹的摸到了那只枯干萎缩的鬼臂,指尖在鬼臂之上磨蹭了半晌,最终缓缓平静了略有些浮躁的心绪。

事到如今,这桩鬼案仍有很多可疑之处,但到了此时,赵福生也收获了许多意外的讯息。

在鬼案之上她展现出了非凡的耐心,并没有因为一时思维陷入困境而气馁。

这条线索暂时想不通赵福生就先不想,她再问武大敬:

“你流鼻血是几时开始的?”

村老还不知道自己此时已经半脚踏进了鬼门关,闻言就道:

“就前几天的事儿——”

“武立人家失踪之后?”赵福生说这话时,心中已经有七八分的把握。

武大敬愣了一愣,接着竖起大拇指:

“大人真是料事如神,确实是这样的。”

他说得轻松,赵福生却心中一沉。

厉鬼已经开始杀人。

事到如今,她几乎可以断定武立人一家已经遇害。

而这一次鬼祸之所以失控,原因则出自于武立人的父亲武大通之死。

这次的失案,武大通是事件的中心,同时这桩鬼案极有可能涉及到四十年前的刘氏宗祠鬼案,与纸人张的祖辈也有关系,可惜纸人张此时隐匿,找不到踪迹。

武大敬见赵福生面色凝重,还以为她在为自己的病情而担忧,当即感动道:

“大人不必为我担心,我们村子兴许是风水不好,这些年也陆续有人这样出血而死。”

赵福生闻言抬起头来看他,武大敬就道:

“我们猜测是不是哪家坟没埋好,祸及子孙。”说完,眼中露出几分希冀之色,看着赵福生道:

“不知大人这一趟能不能去我们村中看看坟地,指点指点我们风水,看能不能整改——”

赵福生对他的情况已经有七八分把握,闻言就摇头:

“我不会看风水。”

他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

“啊,镇魔司的人不会看风水吗?”

赵福生摇了摇头,他眼里的光彩一下暗淡下去,先前还有些健谈的老头,此时脸上终于露出了几分恐惧:

“那、那我该怎么办——”

赵福生没有说话,张传世幽幽答了一句:

“人生死有命,你活了六十七岁,早就够本了。”

“我不想死——”武大敬喃喃的道。

之后车子里再也没有人出声,唯有武大敬不时抓着痒,偶尔发出几声咳嗽。

一路上,武大敬除了指路外,便再没说话。

赵福生的话像是掐断了他的希望,让他整个人精神都有些萎靡不振。

车子出了县城路并不好走,颠簸得车轮都像是要散架似的,到了天黑前,沉寂了一路的武大敬终于像是恢复了几分精神,道:

“到了。”

他的话打破了满车的静谧,一路受这气氛影响而憋了一路的张传世大大的松了口气。

赵福生从车子探头往外看,果然见到青蒙蒙的夜色下,远处有一个靠山而建的山落,隐藏于山坳之中。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本该一家人齐聚一堂的时候,但村落上方既不见炊烟也不见灯火,冷冷清清的,远远望去像是一座荒村。

如果不是武大敬指认,张传世恐怕压根儿发现不了这地方还有人生存。

“黑灯瞎火的,怎么也不点个灯?”张传世嘀咕了一声。

山里雾气重。

从四周地势看,狗头村位于下方山坳之中,雾气环绕于村庄上方,此时月亮还没出来,天色很暗,没有半点儿灯火的村庄看起来有些瘮人。

“哪里有钱点灯——”

武大敬陪着笑脸应了一声。

张传世就道:

“煮饭的火光总该有吧?”

武大敬回道:

“晌午时分就会煮些吃食,这个天热,晚上哪还用热,费灶费柴呢——”

说话时,他又伸手抓了抓后背,发出‘悉索’响声。

两人这一说话打破了沉默,张传世虽说不喜欢这个‘带来鬼案’的村老,但他憋了一天无人说话,此时武大敬和他答腔,他也愿意与这老头儿说上几句。

“你们这村子这么穷?”

“不算穷的。”武大敬就道:

“我们至少还有吃的,算是过得去。”

“这一年能收入多少银子?”张传世随口问道。

“我们家人多,我生了三儿两女,两个女儿嫁出去了,三个儿子又生了七个孙子,都娶了妻生了子,家中共有二十多口劳动力,一年一家人能挣这个数。”说完,他伸出三根手指。

“三十两银子?”张传世接话,武大敬就点头:

“是。”

这个话题与鬼案无关,赵福生本来没有出声,听到这里,倒是看了武大敬一眼,略有些吃惊:

“你家竟然是富户。”

她接收了原主回忆,只知原本的赵氏夫妇一年干到头根本余不了钱,反倒债台高筑。

每年秋收之后,上门要债的多不胜数。

一年辛苦劳作,粮食却被接连搬走,最终颗粒无收。

今年实在走投无路,将女儿卖入镇魔司,最终一家人落得死于厉鬼之手的结局。

“那可不是。”张传世摇了摇头,解释给赵福生听:

“你别看他们家一年能挣三十两,但每年要交不少税,说不定只是驴粪蛋子表面光,背地里还欠着债呢。”

“谁说不是。”

提到银钱,武大敬的表情顿时比先前听到赵福生无法看风水时还要难看一些:

“我们家一年人头税、过路费、保护税,一共得交二十八九两银子。”

余下的银钱供一家人吃喝,根本不够,农闲之时,一家人还得出外打零工,养牲畜补贴家中。

除此之外,“这还得老天保佑,不要遭遇灾祸。”

若遇上灾荒年,地里收成不够,不止赚不了钱,还得倒贴,卖儿卖女的就在多数。

“到了灾年,你往县镇城中一走,不要说给钱,给口饭吃就能将人牵走——”

张传世说到这里,偷偷看了赵福生一眼。

他知道赵福生的来历,怕她听到这话发怒。

赵福生愣了一愣。

她是知道大汉朝百姓贫穷,但重生之后她进入了镇魔司,虽说驭使了厉鬼,生死难料,但吃喝有人侍候,还没有尝过生计之苦。

此时听到武大敬提起这些事,竟像是比谈起遇鬼还要恐怖。

“税收这么高?”她问了一声。

张传世转头与武大敬对视了一眼,两人俱都苦笑。

气氛冷了片刻,半晌后,张传世打破沉默:

“朝廷量地而收。”他赶着马车往村庄方向行去,说道:

“反正我们这块儿地方朝廷半放弃了,说说也无妨。”

他道:

“前些年,老皇帝在位时,鼓励农耕。”

“农耕是好事啊。”赵福生犹豫了一下,答了一句。

“哪儿好啊!”武大敬摇了摇头:

“我看就是一个昏招。当初朝廷鼓励开荒,说是开了多少有奖励米粮,我们当时就去开了,忙活了大半年,最终米粮也没领到,官府说是记账。”

当时众人怨声载道,而开荒有功的官员则丈量土地后受到了朝廷嘉奖,没过多久平步青云,升官调任了。

“开后的地记到了我们头上,到了来年,便该要上交税赋。”这些地当时开是开了,可惜穷苦人家自己吃都不够,留的种也不多,开的荒地大多也就不了了之,最终逐渐荒芜。

但民众没有种地,这些开过荒的地却留记在册,成为了铁板上钉钉的田地,每人要交的税是实打实的。

“一年年累积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赵福生听武大敬这样一说,脸上露出匪夷所思之色:

“这岂不是官员做假业绩,把糊涂账留给老百姓了?”

武大敬苦笑:

“除此之外,地方还有另一笔税收。”他说到这里,忧心忡忡。

“什么税收?”赵福生问。

“镇魔司的保护费呢。”张传世顺口答道。

“什么?”赵福生匪夷所思,奇怪道:

“我没有收过镇魔司的保护费啊?”

张传世的脸上露出懊悔之色,他说话太快,有些话不过脑子便提了,这会儿听赵福生一问,只得硬着头皮答道:

“大人您仁慈,确实还没有收。”

“但按照镇魔司以往规则,上头的令司、令使确实不沾手收取保护费、税费的活,都是由底下的杂役去做,这笔钱比朝廷的苛捐杂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