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夺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似乎是察觉到儿子们蠢蠢欲动的心思,皇帝先是冷眼旁观。
在最开始的时候自然是宣亲王和灵郡王是最为风光的,这二人一个是皇长子一个是继后最年长的嫡子,名正言顺有底气,不少人都乐意在他们之中下注。
但是皇帝就是在两个儿子斗得火热的时候突然大封后宫。
晋封颖妃为颖贵妃、庆妃为庆贵妃;晋淑嫔为淑妃、襄嫔为襄妃。
“哈。”
大封后宫的消息一出,宣亲王忍不住在暗地里自嘲不已。
皇帝居然不惜抬举越亲王、纯郡王和陶郡王的出身来守这个擂台!
显顺皇帝对于后宫的位份一向都是吝啬又大方的。吝啬是他不会随意给太好的位分,大方是只要孕育了皇嗣位分就不成了问题。但是在位三十多年,皇帝也只曾封过一次贵妃,便是当年的启贵妃如今的继后。祖制规定贵妃能有两位,可是即便这样,盛宠多年膝下又有三个成年皇子女的庆妃二十几年都未能迈出这一步。
如今为了制衡儿子们,皇帝还是让庆妃成了庆贵妃。越亲王、纯郡王也成了贵妃之子。别提庆贵妃又有圣宠,而献妃早已成了边缘人,越亲王和纯郡王比起宣亲王不差什么了。而襄嫔成了襄妃,位列四妃,陶郡王比起兄弟们也不落后了。
原本属于宣亲王九门统领的位置也被皇帝一句话让陶郡王接了过去。
宣亲王身上正经差事只有负责京中守卫的九门统领,不似别的几个兄弟在六部当差。他手底下还有愿意交好的将领,偶尔有六部的差事也是起兵的时候,只是如今没有打仗他那点军权毫无用处。九门统领也被撸了,皇帝这是开始防备他了。
宣亲王就好像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冰水,一下子就让他清醒过来。是他操之过急了,皇帝这次将巴掌落下,是要让他们明白皇帝还没死,皇太子由谁来做不还是他来说了算。
稳住。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稳住。宣亲王深吸一口气在心里默念:不能自乱阵脚。
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
因为被皇帝打压而收敛了动作的宣亲王府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就收到宫里献妃病重的消息。
“……太医说就在这一两个月的事了。”
梁沛安说完整个人蜷缩地跪在下首,宣亲王在上边沉默良久,才得了一句:“爷知晓了。”
献妃的身子骨一向不大明朗,她是最先伺候皇帝的那几个人之一,比皇帝还年长几岁,如今五十多断断续续病了几年,宣亲王也明白她熬到头了。
只是时间太凑巧,叫宣亲王都不得不怀疑是有人偷走献妃的时间,不然怎么刚好就是这种被打压的时候要不行了。
明知道不该这样想的,但宣亲王心里就是不得劲。
“反正也没事干了,收拾一下,准备进宫吧。”宣亲王垂下眼帘淡声吩咐道。
献妃病重,出于孝道作为儿媳的宣亲王妃也需要进宫侍疾。而且眼看这种情况也没必要王府和宫里来回跑了,所以宣亲王妃从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就开始收拾必要的行李。
“这王府上下就交给你了。”宣亲王妃对着李清平嘱咐一番,“不过这次还好,入宫侍疾消息还是能传出来的。平时我与王爷都相信你,只是真到了娘娘……的时候,府里要第一时间动起来。如今这个局势,王府一点儿把柄都不能叫别人抓在手上。”
李清平郑重应下,眼底却是止不住的担忧。
宣亲王妃叹道:“娘娘走后……我们的日子更难过了些。”埋到地底下的人再尊贵,也没有活着的人有用处。
能不能更进一步,都是命啊。
宣亲王和宣亲王妃进宫后,宣亲王府就沉寂下来了,人们看着门可罗雀的王府不禁感到一阵唏嘘。
或许等献妃一咽气,宣亲王就大致从夺嫡中出局了。毕竟他手里还剩的筹码不多了。
快冬至了吧?天冷。
在太医下了最后通牒的时候,献妃连宣亲王妃都打发出去了,只留下儿子说话。
“本宫知道你们在图谋什么。从太子一死这宫里就没有谁的心思是瞒得住的。人人都想要那储君之位。可是蕴淳,”
“皇帝最属意的储君,只有,也只有那位先太子。”
献妃如今是回光返照,言语间反倒没有之前那么吃力了,眉眼甚至飞扬起来。她说的话不会叫任何一个人听见,她知道宣亲王读得懂唇语。
宣亲王沉默地看着这位生他一场的母妃,母子关系再恶劣也改变不了他们是这世界上血脉相连的两个人。
听到母亲的话,宣亲王低垂着脑袋,献妃枯瘦的手紧紧地抓在他的腕间,死死盯着他,嘴唇无声翕动:“他不会让任何一个儿子取代他最心爱的儿子的地位。他活着,你们谁都当不上皇帝。你明白本宫的意思吗?只不过如今谁都被迷了眼瞧不见,等那些人看清楚后,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
宣亲王目光锐利,一颗心猛然收紧了。
“旁人都说本宫性情古怪不通世故,那又如何,本宫贵为四妃需要看谁的面色?”献妃冷笑一声,“本宫不喜你、不喜你的妻、不喜你的儿女,旁人除了说两句闲话又能怎样。但是本宫最恨的,还是元后。在你之前,本宫还怀过几次胎,不过无一例外全落了。你猜是谁?”
宣亲王眉头微动:“……元后?”
“只可惜,她百般算计不还是叫本宫生下了皇长子。甚至皇次子也不是她的。但是有的人就是命好啊,唯一的儿子一出生就是太子。可惜了,一场大火、一壶毒酒,永远就是太子了。”献妃笑得有些得意又有些诡异。
宣亲王心底划过荒诞的念头,他几乎是贴到母亲耳边,目眦欲裂:“中秋那日……是您?”
可是献妃是怎么做到的?
能在宫闱神不知鬼不觉下毒,怕是连继后都做不到。
但是献妃不打算解释什么了,她只是说:“生荣死哀。蕴淳,你且记住,编写史书的永远都是笑到最后的人。”
“母妃在下边静候尔佳音。”
显顺三十六年冬至,延禧宫献妃薨。
皇帝追封其为献贵妃,以贵妃礼下葬妃陵。贵妃身份贵重,凡三品命妇都要入宫治丧祭奠以示哀悼。
王府上侧妃和孩子们都要进宫吊唁,杨侧妃被关了许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