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兰原本还担心蒋昭和杨蔓成婚前见面过多,哪知是自己想多了。
自蒋昭去当差,也就第一日放衙还算早,从第二日开始日日都是亥时才回,有那么一两次甚至子时才回。
初时杨蔓还会等得焦急,恨不得出门寻他,知道他是纯忙,做的事情并没有危险后就渐渐适应了,该吃吃该睡睡,有时蒋昭披星戴月回来,李青兰杨蔓和芽芽祖孙三人都已经睡下了,只有杨谷山还等着他。
蒋昭不愿累得老人睡不好觉,在他的再三要求下,杨谷山也不等他了,杨家只每日给他留些晚食放在他自己家堂屋,等他回来自己热饭菜吃。
是以蒋昭放衙后连杨家也不去了,直接回自己家,再加上他早上出门的时间比芽芽都早,这时间一错开,明明俩人就住隔壁,竟是一连几日都没碰过面。
杨蔓每日过得倒还算充实,白日在绣坊埋头苦绣,夜里跟着夫子学知识。和蒋昭商量一番过后她第二日就去打探消息,最后是芽芽私塾的夫子推荐了他的一个友人,每日戌时上门教授一个时辰。原本是蒋昭有需求,没想到一连半月,日日都是杨蔓跟着夫子学,蒋昭一次都没赶上。
杨蔓儿时未接受过正宗的启蒙,眼下她作为初学者,和芽芽初去私塾一样,先学认字和写字。每晚光写字就要用好几张纸,杨蔓用着这一张十文钱的纸,每写一笔都慎之又慎,力求每张纸都“用得其所”。
说来也奇怪,给芽芽买纸时她每次都是几十张的买,眼睛都不眨一下,轮到自己用了反倒舍不得。
除了认字,杨蔓着手开始给蒋昭绣婿服。尺寸是一早就量好的,不过她先紧着绣自己的嫁衣盖头,又给蒋昭做了荷包帽子婚鞋,这才轮上绣婿服。
日子就在杨蔓的一针一线中悄然流逝,等她绣好婿服,已是三月的尾巴。
进入四月,两人开始给各家通知婚期,蒋昭那边要通知的只有贾开一家和上次帮忙找人的望仙楼掌柜,至于县衙里的,贵人事多,蒋昭也不敢贸然去打搅,倒是飞云兴致勃勃说要来。后来县令不知怎么也知道了,托飞云转送给他一份新婚贺礼,蒋昭受宠若惊。
主要还是杨家那边的人多,本家的叔伯兄弟们不少,但全都来也不方便,就各家派个代表来,再有就是柳婶子和杨蔓绣坊交好的三位小娘子还有长春巷的街坊邻居们,这一合计满打满算在杨蔓和蒋昭两家院子里摆上八桌是够的。
为此蒋昭特意请了红案师傅,提前向邻居们说好要借桌椅。摆席用的蔬果各家送一些加上自己家有的是够的,但这时节不能去打猎,各种肉都要花钱买。邻居们看着杨蔓爹娘日日上集,每次都不空手归,鸡鸭鹅鱼应有尽有,暗自咂舌:看来蒋昭这次是下血本了。
如此大的阵仗,让邻居们常常忘记杨蔓其实是二嫁。时下寡妇、和离及被休弃的女子①处境不易,若要二嫁往往草草行事,不会如此兴师动众。
但其实没有哪条律法规定女子二嫁就必须冷冷清清,不易的处境就需要有些人成为例外,有一例两例渐渐才会有更多例。
这也正是杨蔓决定大肆操办自己婚事的缘由,她不怕人议论,相反她希望有人将这事议论出去,最好能传进别的寡妇或和离及被休弃的女子的耳朵里。起码让她们知晓,这里有一个和她们有着相同或相似遭遇的女子,风风光光的二嫁了。谁说女子不能二嫁?
亦或是有人讥讽她们再没人要嫁不出去时,她们能说一句:怎么会,长春巷不就有一个寡妇风光二嫁了吗?她可以我也可以。
不必在意别人带着恶意审视的目光,若有人冷嘲热讽就毫不客气地反驳,日子是给自己过的,而不是给别人评判的。
若有人与之在艰难的道路同行,即便是陌生人,也会助长彼此的勇气。
——
四月初九,二人成婚前一日夜里,蒋昭家。
从昨日开始蒋昭就被勒令不准与杨蔓见面了。
蒋昭提前告假,今日一整日都在为自己明日的人生大事做最后的准备,贾开带着慧娘和柳婶子一大早就赶到长春巷,眼下那二人正在杨蔓家帮忙。
趁着蒋昭家无人,贾开拿着提前准备好的册子敲开了蒋昭的房门,把东西塞给蒋昭,“抓紧时间看吧,好好学一学。”说完就溜了。
蒋昭弱冠之年就成了孤儿,又常年钻在深山老林里,一个人摸爬滚打长到27岁,才迎来自己的人生大事。
蒋昭的成长之路是孤独的,有关洞房花烛之事,既无男性长辈交代,也无兄弟玩伴透露,贾开作为他唯一的兄弟,自觉承担起这项艰巨的任务。
蒋昭看着贾开慌忙跑走的背影不明所以,当下随手就翻开册子,待看清是什么后猛地合上,转身回房的时候还不留神被门槛绊了一下。
蒋昭将房门关好,在桌前正襟危坐,犹豫几瞬,还是将那册子翻开,从第一页开始认真研究起来。
昏黄的灯光映着他这一月来坚持涂面霜些微白回来的脸,颊边两团红晕明显,久久不散。
四月初十,长春巷。
今日的长春巷格外热闹。巷尾挨着的两家院门上挂着一模一样的红绸红灯笼,贴着红对联,对联上的字稍显稚嫩,但也有棱有角,上联写的是琴瑟和鸣之意,下联写的是百年好合之愿,叫人看了就觉喜气洋洋。
长春巷人来人往,女眷们进了右边的那家道一句“百年好合”,男子们去左边那家道一句“恭喜恭喜”,孩童们在两家来回流窜,吉祥话不要钱的吐,离开时都带着满兜的糖果。不仅长春巷的人家,隔壁巷子里的人也都来凑热闹,整条巷子熙熙攘攘,堪比过年。
此时杨蔓坐在梳妆台前,李青兰正在给她梳头。
李青兰拿着木梳一下一下给杨蔓梳头,每梳一下就念叨一句:“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十梳夫妻到白头。②”
一共梳了十下,每一下都是一句美好祝愿,梳完后李青兰的眼眶都红了,手轻轻抚着杨蔓的头顶。
杨蔓通过铜镜看着她娘,眨下眼里的湿润,笑道:“娘,您可别哭,今日是大喜的日子,我们都得笑着。”
李青兰抬手抹去眼里的泪,努力扬起嘴角,“娘这是高兴,我们蔓娘可算苦尽甘来了。”
说着又想哭,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