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红楼]与冷美人共谋大业 意真

66.第 66 章

小说:

[红楼]与冷美人共谋大业

作者:

意真

分类:

穿越架空

若说这粮库的账目,做得倒也细致,可就是太细致了,竟遗漏粮食本身会有损耗之事。衙门要求粮库中损耗不得超过一成,若仔细照料,并不至于被问罪。何况粮库使者多是虚报损耗,悄悄将粮食运作出来,从未听说过不报损耗的。

粮库中做账的人并未按实际情况报损,显然并不符合人性,只能说明里头的猫腻不小。宋云当即说道:“是下官大意了。粮库是这般情形,恐怕料库和银库也不能幸免,现在就……”

苏鸿因问:“暂且不忙,他们诚心要隐瞒,你自然无从知晓。库房大使是什么时候上任的?在任几年了?”

宋云沉默一瞬,说道:“大人,前头的大使因为虚报损耗、偷运库粮,前两个月刚被惩处。现任大使是从县里老秀才中选了一位暂且充任,才上任不到两月。”

二人面面相觑许久,苏鸿方揉了揉额头,说道:“交接不及时就容易被人钻空子,何况前头的事你也清楚,谁也不清楚库中究竟该有多少存粮。也罢,现在再查也来不及,当务之急是点清楚现存的粮库和料库。”

现在再去追溯从前已经迟了,便是明知道这账目有问题,他们也不可能再去查办前任大使。现任大使又刚接手不到两月,还是秀才功名,对粮库的管理不见得规范。

苏鸿又道:“腊月间,衙门惯例要抚恤育幼院和抚老院,正急等着拨款拨物。我想着,衙门的钱虽不多,怎么也得将这笔银子发下去。”

宋云微微一怔,有心想阻拦,却也不好多说。抚恤老人、幼童是衙门的定例,但少有足额拨款过去的,多有被挪用至其他地方的。衙门里留存银总共才两千多两就要支撑半年,知州还打算剿匪,是决计不够用的。

但他摸不准苏鸿的心思,只能猜测他是不是读圣贤书读得走火入魔,一心想着忧国忧民,忘了他们衙门穷得叮当响。

苏鸿见宋云不言语,叹道:“各处祭祀的香火钱能省出来些,但孤儿与老人本就生活艰难,衙门不帮衬一把,冬天怕是活不下去。前边那些人公然虐害百姓,百姓对官府有畏无敬,长此以往不是好事。”

商鞅变法尚要徙木立信,他虽做不成变法这样的大事,至少也要管好平安州这一亩三分地。如今官府威信荡然无存,他便是有心图强,百姓不配合也是无济于事。

宋云闻言,虽觉如此行径不敬鬼神,但见苏鸿态度坚定,便也只好应下。二人便对着三库的账册重新核对,又挑出些零零散散的毛病。待午休后,见书吏们及库房使者陆续出现,才下令巡查三库。

这通常是地方官上任后的最要紧的事,因而衙门众人也不以为怪,照例通知了库房大使。使者见他们要查库房倒也不惧,虽然趁着交接混乱时偷着运出了一些,但都栽到前任大使头上,谁也不知道他做了什么。

现在的账目都是按实数登记,知州又是京官出身,哪里会知道地方上的弯弯绕绕。便是宋州丞惯常在地方为官,但看他爽快收了旁人的好处,就知道他也是个好享乐得过且过的性子。主官们不知情,他们也乐得逍遥。

苏鸿和宋云见大使面不改色,十分殷勤,一时也弄不清他是知情还是不知情,便未曾多说。见衙役们随机取出的粮食请他验看,他便爬上梯子亲自去看,又叫苏浩给他递了铲子上来,使尽力气向下掏了两铲。

大使见他这般认真,一时有些心虚。自家人知自家事,他不过是占着有个功名的便宜,衙门又正缺人手,才让他顶上这个肥缺。他在家并不务农,又从未管理过粮仓,哪里知道该怎么管理粮仓,不过是盯着下头的力士们干活,从前怎样,现在怎样便罢了。

宋云见苏鸿亲自去查验,也不敢再待在下头不动,连忙也顺着梯子爬到其他仓位,有样学样亲自查验。他们见翻上来的都是陈米、次米,但好在并未发霉,伸手去摸,也不见腐坏、潮热,这才松了口气。

苏鸿拍拍手上的浮灰,说道:“南海战事吃紧,虽说弹丸小国不足为据,但也要防着粮价上涨。粮库关乎百姓安危,决不能出现问题。定期测温、翻粮,月底大使亲自上报情况。”

众人连忙应下,苏鸿方带人去查点银库与料库。

若是寻常时候,掌管库房的人自会十分紧张。可上任知州造成的烂摊子过于大,原先管着库房的人也一并被查办,账目又混乱不清。因而新接手的人借着交接的动荡,该搜罗的早就搜罗了一遍,全都推到旁人身上。

见苏鸿查验如此细致,银库和料库的人虽有些紧张,却也料定知州拿他们没办法,颇有老神在在之感。苏鸿心中有数,见库房虽说空得能跑马,但好在账目上该有的东西都在,暂时便不再追究。

他再次叮嘱要将库房中银钱、物料出入登记齐全,见他们都唯唯答应,才带人回去。宋云见苏鸿并未发难,笑着问道:“大人,是否贪墨,让衙役去他们家中一搜便知,为何不理会?”

苏鸿亦笑着看向宋云,却转身对苏浩说道:“虽说再三吩咐他们理清账目,但料想他们会敷衍了事。这些日子你多去查验账目,若有登记不细致的,先教他们补正。若是敢倚老卖老、不配合,你只管来回我。”

苏浩并未推脱,当即答应下来。他便是有不明白的,私下无人处再问堂兄便是,犯不着在外人面前露怯。

宋云碰了个软钉子,也知道自己问得太蠢,在一旁坐着颇觉尴尬。见苏鸿不理他,沉吟片刻又问道:“大人,已经定了明日巡城、布告,后日正式对外受理百姓诉状。眼下倒是没有积压的案子,您看……”

虽说名义上是由州丞经知州批准后主管词讼,但不少主官都会借包揽词讼牟利,往往不许州丞、典史等人插手。宋云从前坐了冷板凳,如今见苏鸿年轻、面软,便试探着想揽权。

苏鸿信不过宋云,此人看着对自己十分殷勤,时时谄媚,但关键时刻总是想引着自己贪功冒进。他不是什么无知小儿,上衙门打官司,里面可供人钻空子的地方不少,多少衙役都能借此受益。若将此权下放给宋云,还不知他能捅出什么篓子来。

他并未直言,反而笑道:“平安州上下受贪官酷吏之弊久矣,本官受皇命至此,也有心一□□气,便先由本官司掌词讼。本官初为地方官,对地方上的事都需重新了解、熟悉,本官日后再为你分派便是。”

言下之意,便是暂且不分权给宋云。至于这个日后是多久,谁也说不准。苏鸿静静审视着宋云,见他面不改色,一口答应下来,便是一笑。

待宋云借口有事暂且离开后,苏浩才问道:“大人,宋大人是什么意思?”

苏鸿起身看着宋云的背影,微微蹙眉,说道:“我也拿不准他的想法。若说他有心与我作对,但又十分殷勤。若说他有心投靠,时不时想给我设圈套。没有切实的证据就贸然搜检,衙门吏员人人自危,谁还肯在我麾下做事。”

苏浩生性宽厚,轻易不动怒,闻言却也觉气愤。他忿忿不平道:“若是查出来还稍好些。要是什么都没查出来,咱们脸上怎么过得去。依我看,定是宋州丞太想再进一步,只是不知道该向大哥你投诚,还是该向上面投诚踩下咱们。”

苏鸿说道:“这倒没什么,平安州是块儿烫手的山芋,想必知府也不愿插手。我已经派人去府衙送拜帖,预备拜见知府,届时便能知道他的态度了。你只盯紧三库的出入,别被人钻了空子。”

待晚膳后,苏鸿才回到内宅,就见宝钗正和丫头们一起将积压在库房中的箱笼物件儿收拾出来。见苏鸿回来,宝钗便上前笑道:“大忙人回来了,我们在内宅也听说你查库房很是细致,叫下头人悄悄抱怨呢。”

苏鸿笑着将外衣脱了,拥着宝钗一同坐到炕上,说道:“不严查也不行,眼下又正是用钱的时候。朝廷要求按律抚恤,开春又要组织人手剿匪,库房里的钱粮本就不足,再守不好这些,越发艰难了。”

宝钗闻言,想起自己叫苏鸿收着的银钱,正想提议自己捐一部分时,苏鸿便握住她的手。他笑道:“哪有叫你往外拿钱的道理。你虽是好心,多少不知好歹的人还要疑心你别有目的。我想着,将衙门里的蛀虫清出去,多少能挽回一些损失。”

宝钗思忖片刻,说道:“虽说是该这样,但咱们初来乍到,若操之过急反而不妙。不如冷眼选两个最为离格的,杀鸡儆猴,余者稍加安抚。人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想来也不会引起动荡。”

苏鸿听宝钗如此说,便叹道:“我何尝不知该这样做。前一阵子平安州出事,原有的官吏大多被问罪,如今都是换上的新人。如今其他地方倒还可控,衙门先前群龙无首,他们便是上下其手也很有限。唯有库房,只怕预先就被刮过一遍,可惜也找不出证据来。”

平安州这样穷,他当然不愿眼睁睁看着衙门官库的东西被偷渡到各人的口袋里。只是他在此地尚无根基,虽有一纸委任状,但把人逼急了,可不会管他是平安州的知州。胥吏联合起来糊弄他,他又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届时只会更麻烦。

宝钗听苏鸿所言,沉吟片刻后便说道:“粮食大概寻不回来,但银库和料库的东西却未必。平安州这样的小县,做生意买卖的不算多,正经有本钱的当铺就更少。他们藏了东西未必肯贱卖,不是留着传家,就是等日后卖出高价。”

既如此,东西定是还在平安州,只是不知道被藏在哪里。若想引蛇出洞,还要以利诱为上。

宝钗也未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想了想,方有些谨慎地说道:“依我之见,不妨冷眼挑个老成可靠的提拔起来,竟不必做多余的事。旁人见他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