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剧情打卡[快穿] 江姀

136. 郑伯之女10

小说:

剧情打卡[快穿]

作者:

江姀

分类:

衍生同人

回宫的路上,车厢内一片沉寂,只闻车轮规律的辘辘声。姜昭阳倚着车壁,目光投向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眼神却并无焦点。老农愁苦的面容、妇人粗糙的双手、孩童瘦弱的肩膀,如同沉重的画面,一帧帧在她脑海中回放。竹简上那些冰冷的数字,此刻仿佛带着温度,灼烧着她的心。

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也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这不再是宫中账目清晰的庶务,而是关乎万千黎民生计的国政,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青洛安静地坐在一旁,没有出声打扰。她能感受到嫡母心潮的澎湃,那是一种混杂着震惊、怜悯、愤怒与决心的复杂情绪。她只是默默地将一杯微温的水递到姜昭阳手边。

感受到手边的暖意,姜昭阳回过神,接过水杯,看向青洛。女儿沉静的眸子如同定海神针,让她翻涌的心绪稍稍平复。

“青洛,”她声音有些沙哑,“今日方知,何为‘纸上得来终觉浅’。”

青洛轻轻点头,低声道:“母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便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今母亲已知症结所在,接下来,便是如何‘行’了。”

女儿的话点醒了姜昭阳。是的,沉溺于情绪无济于事,必须行动。她重新坐直身体,眼中恢复了神采,那是一种下定决心的锐利光芒。

回到申华宫,姜昭阳并未立刻去见郑伯,而是先将自己关在书房,仔细整理所见所闻。她需要时间平复心绪,也需要将田野间带来的震撼与凌乱,梳理成条理清晰的文字。

直至华灯初上,她才带着那份沉甸甸的木牍,前往郑伯处理政务的暖阁。

内侍通传后,她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入。暖阁内灯火通明,郑伯正伏案批阅竹简,眉宇间带着一丝倦色。见她进来,他放下笔,揉了揉眉心,语气如常般听不出喜怒:“夫人回来了?郊外风大,可还受得住?”

这寻常的问候,却让姜昭阳紧绷的心弦微微一松。她敛衽行礼,将木牍双手呈上:“劳君上挂心,妾无恙。此乃妾今日出行,所见所闻及些许浅见,请君上过目。”

郑伯接过木牍,并未立即观看,而是指了指旁边的坐席:“坐下说话。悟生今日可好?”

“谢君上,悟生很好,午后还念叨着父亲君呢。”姜昭阳依言坐下,心中稍定。

郑伯这才展开木牍,目光沉静地浏览起来。起初,他神色平静,但随着阅读深入,他的眉头渐渐锁紧,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暖阁内只剩下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和木牍翻动的细微声响。

姜昭阳的心也随之提起,悄然观察着他的神色。

终于,郑伯放下木牍,抬起眼,目光复杂地看向她,久久没有说话。那目光中有审视,有震动,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激赏。

“寡人一直以为,”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夫人长于深宫,精于内务,已是难得。未曾想……”他顿了顿,手指点在那份木牍上,“夫人竟有如此胆识与胸襟,能见寡人之所未见,能体察寡人难以体察之艰辛。”

他站起身,走到姜昭阳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眼神锐利:“告诉寡人,亲眼见到这些,怕吗?”

姜昭阳仰头看着他,在他深邃的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也看到了他身为国君的沉重。她深吸一口气,摒弃了所有华丽的辞藻,坦诚道:“怕。妾怕所见不过是冰山一角,怕黎民之苦远超想象,更怕……妾人微言轻,即便看到,也无法改变分毫。”

她的坦诚让郑伯微微一怔。

“但是,”姜昭阳话锋一转,目光变得坚定,迎上他的视线,“若因惧怕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妾心难安。妾既蒙君上信重,掌管内宫,便觉与国同体。民乃国之本,本动摇则国不安。妾……只是做了认为该做之事,说了认为该说之言。”

郑伯凝视着她,看着她眼中那份混合着柔弱与坚韧的光芒,看着她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颊。这一刻,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容貌姣好的夫人,更是一个能与他在精神层面共鸣的伴侣。

他忽然俯身,伸手将她扶起,温热的手掌紧紧握住她的双臂,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好!好一个‘该做之事,该说之言’!昭阳,寡人以往,倒是小觑你了。”

这声“昭阳”,唤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郑重。姜昭阳心头一颤,感受到他手掌传来的力量和温度,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连日来的担忧与疲惫仿佛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

“有妻如此,是寡人之幸,亦是郑国之幸。”郑伯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你所奏之事,寡人已明了。放心,寡人绝不会让你今日之行,让你这番心血,白费。”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承诺,但这几句话,已胜过千言万语的保证。那是一种基于理解和信任的盟约。

“谢君上!”姜昭阳眼眶微热,低下头,声音有些哽咽。

郑伯松开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却多了几分暖意:“好了,今日你也累了,早些回去歇息。悟生若醒了寻你,该闹了。”

“诺。”姜昭阳行礼告退,转身离开暖阁时,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回到申华宫,青洛仍在灯下安静等候。见姜昭阳归来,面色虽带倦意,眉眼间却萦绕着一股松快与隐隐的光彩,她便知事情顺利。

“母亲。”她迎上前。

姜昭阳拉住她的手,在灯下坐下,将面见君上的情形细细说了一遍,说到动情处,眼中仍有水光闪烁,嘴角却带着笑:“青洛,君上他……懂我。”

青洛静静听着,心中了然。这一次,不仅仅是政务上的认可,更是情感上的靠近。她微笑道:“母亲以诚待人,以国事为重,父亲英明,自然知晓。”

夜色渐深,申华宫内一片安宁。姜昭阳看着熟睡的悟生,又看看身旁沉静阅读的青洛,再回想暖阁中君上那郑重的话语和眼神,只觉得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希望。前路或许依旧艰难,但至少,她并非独行。

自那日暖阁深谈后,郑伯来申华宫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有时是批阅竹简至夜深,顺道过来看看悟生是否安睡;有时则是特意在午后抽空,来看望姜昭阳和孩子们。

这一日,郑伯下朝较早,信步走入申华宫庭院时,正见到一幅温馨景象。

春末的阳光已带了些许暖意,透过新绿的树叶,在茵席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姜昭阳正坐在席上,手里拿着一件为悟生新做的小衣,细细缝着。而青洛则挨着她坐着,膝上摊开一卷竹简,正低声为姜昭阳诵读着上面的诗句。悟生则在不远处,被乳母和侍女们小心看护着,试图去抓一只偶然停落的蝴蝶,发出咿咿呀呀欢快的声音。

郑伯驻足看了一会儿,没有立刻惊动他们。他看着姜昭阳低头缝衣时专注而柔和的侧脸,听着青洛清泉般悦耳的读书声,再看着幼子天真烂漫的模样,心中那份因朝政而带来的烦扰,似乎也被这宁静的画面抚平了些许。

还是姜昭阳先察觉到了他的存在,连忙放下手中的针线,起身行礼:“君上。”

青洛也放下竹简,跟着行礼。

“不必多礼。”郑伯走上前,虚扶了一下姜昭阳,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小衣上,语气温和,“在做针线?仔细眼睛。”

“谢君上关怀,只是闲来无事,给悟生缝件夏衣。”姜昭阳微笑道,将小衣展开些许,“君上看看,这颜色可好?”

那是一件用浅青色细布做的小衣,料子普通,但针脚细密均匀,可见用心。

郑伯接过,摸了摸布料,又看了看上面简单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