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剧情打卡[快穿] 江姀

135. 郑伯之女9

小说:

剧情打卡[快穿]

作者:

江姀

分类:

衍生同人

冰雪消融,春风拂过新郑的宫墙,带来泥土和新生草木的气息。转眼间,青洛已满了六岁,身量抽高了些许,依旧是那副沉静模样,但眉眼间因大量阅读和思考,更添了几分通透的气度。

而申华宫内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五个月大的悟生。小家伙褪去了冬日的厚重襁褓,穿着轻便的春衫,变得异常活泼好动。他不仅坐得稳稳当当,更是掌握了爬行的本领,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兽,在铺着厚厚茵席的殿内四处探索,对一切都充满了旺盛的好奇心。

“哎哟,我的小世子,可不能往那儿爬!”乳母和侍女们整天跟在他身后,生怕他磕着碰着,或是将什么不该碰的东西塞进嘴里,殿内时常回荡着她们紧张又带着笑意的惊呼。

姜昭阳看着儿子健康活泼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慰藉。那场大病留下的阴影,终于在春日暖阳下渐渐淡去。她不再像之前那样过度紧张,而是鼓励悟生去探索,只是将殿内所有有棱角的地方都用软布仔细包裹起来。

这一日,阳光正好,姜昭阳命人在庭院中铺了巨大的苇席,让悟生在上面自由爬行。青洛也坐在一旁的席子上,膝上放着一卷竹简,目光却不时被弟弟吸引。

悟生吭哧吭哧地爬着,目标明确地冲向席子边缘一丛新开的、颜色鲜艳的迎春花。就在他的小手即将触碰到花瓣时,一只稍大些、白皙的手轻轻拦在了他面前。

是青洛。她不知何时已放下竹简,来到了悟生身边。

悟生抬起圆嘟嘟的小脸,乌溜溜的大眼睛困惑地看着姐姐,嘴里发出“啊啊”的不满声,执拗地还想往前爬。

青洛没有强行抱住他,只是稳稳地挡在那里,然后用另一只手,极轻地碰了碰那柔嫩的花瓣,随即像是被烫到一般迅速缩回手,对着悟生微微蹙起小眉头,摇了摇头,发出一个清晰的单音:“疼。”

她的表演算不上完美,但意思传达得很明确。

悟生愣愣地看着姐姐的动作和表情,又看看那丛花,爬行的动作停了下来,小脸上露出思考的神情。他似乎理解了姐姐的警告,犹豫了一下,最终调转了方向,朝着另一个无害的布老虎爬去。

姜昭阳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暖流。她看到青洛那种不着痕迹的、充满智慧的引导,那不是成年人的强行干涉,而是属于孩子之间的、更容易被理解的沟通方式。她看到悟生对姐姐的信任和听从。

“我们青洛,真是个很好的阿姊。”姜昭阳走到青洛身边,柔声说道,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赞许。

青洛抬起头,阳光在她沉静的眸子里跳跃,她看着不远处又找到新目标、爬得不亦乐乎的悟生,轻声道:“弟弟很聪明,教他,他懂的。”

这句话让姜昭阳心中一动。她忽然意识到,青洛的存在,对悟生而言,或许不仅仅是玩伴,更是一个能在他懵懂探索世界时,给予他正确引导的、温和而聪明的领路人。这远比一个只会溺爱或严厉管教的母亲,来得更加珍贵。

春风依旧和煦,庭院里,幼儿的咿呀声与少女沉静的陪伴交织成一幅安宁的画面。姜昭阳看着眼前的青洛和悟生,心中那份“要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的决心更加坚定。

一日,姜昭阳见郑武公面对一堆关于春耕预备的竹简揉着眉心,便适时奉上一盏羹汤,柔声道:“君上,可是为春耕之事烦忧?”

郑武公随口道:“是啊,各地报上来的数目繁杂,司徒年老,核算需时。”

姜昭阳顺势跪下,言辞恳切:“君上,妾蒙君恩,掌宫内之事,于账目核算也略知一二。春耕乃国之根本,妾不敢妄言政事,只愿为君上分劳。可否容妾先行阅览这些各地报来的田亩、种子数目,代为初步核算、归类,将其中明显不合情理或需紧要处置之事,摘要列出,再请君上与司徒大人决断?如此,或可节省君上一些精力。”

郑武公看着她诚恳的目光,想到她近日处事越发稳妥,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夫人有心了。便依你之言,试试看吧。”

从这日起,姜昭阳便名正言顺地开始接触这些关乎春耕的竹简。她处理得极为谨慎,白日里仍在暖阁照常接待那些小女伴,只在午后悟生安睡、青洛在自己身边安静阅读时,才在书房一角展开竹简,细细核对。

青洛偶尔会放下手中的书卷,安静地看着姜昭阳。她看到嫡母时而凝神计算,时而提笔在准备好的木牍上记录要点,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那些枯燥的数字和地名,在姜昭阳笔下渐渐勾勒出郑国春日田野的轮廓。

几日下来,姜昭阳确实发现了几处账目上的小疏漏和明显不合情理的数据,她都清晰标注,准备呈报。但真正让她心绪难平的,并非这些技术性问题。

在一卷关于力役征发的竹简中,她看到某地为了赶修一条并非紧急的沟渠,计划在春耕最繁忙的十日里,抽调大量青壮男丁。而在另一卷请求贷发种子的文书里,某个偏远乡邑报上的所需种子数量,远低于其登记的田亩数应需的量。

她指着那处,对身旁的青洛轻声道:“青洛,你看这里。若种子不足,农人即便有田有力,也只能让土地荒芜。是官府仓储不足,还是……”她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可能是吏治出了问题,层层盘剥,到了农人手中已所剩无几。

青洛目光扫过那数字,心中已快速计算出缺口,她沉默片刻,回道:“母亲,竹简无声,只能呈现结果。其中缘由,或许需亲至其地,询于野人老农,方能知晓。”

这句话,如同点亮了一盏灯。

姜昭阳豁然开朗。是啊,她困坐宫中,对着这些冰冷的竹简,就算核算得再精确,看到的也只是被修饰过的、滞后的“结果”。真正的症结,隐藏在数字的背后,隐藏在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叹息声中,隐藏在乡邑小吏闪烁的言辞里。

“青洛,你说得对。”姜昭阳放下竹简,目光坚定起来,“闭门造车,终是隔靴搔痒。我必须亲自去看一看。”

这个念头变得无比清晰和迫切。她不仅要去看春耕的景象,更要去验证竹简上的数字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差距,去倾听那些被竹简忽略的声音。

当晚,她便带着整理好的要点和那份发现问题的竹简,去见了郑武公。她先是条理清晰地汇报了核算结果,指出了几处疏漏,郑武公听后频频点头。接着,她才引出那两卷问题竹简,语气凝重:

“君上,妾在核算时,发现此处力役征发似乎与农时有冲,恐影响春耕;而此处种子数目,与田亩数差距颇大。妾深知,仅凭竹简难以断论,其中或有隐情。但春耕不等人,一念之差,便可能影响一乡一邑百姓一年的生计。”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恳切:“妾斗胆,恳请君上允准,亲至新郑近郊田野一行。一来,实地察看春耕情形,感念农桑之艰,以示君上与朝廷重农之心;二来,或可借此机会,亲自询问一二,核实竹简所载,以免因信息不确而致决策有误,损及君上英明与郑国根基。”

这一次,她的理由更加充分,不仅关乎“体察民情”的道德形象,更直接关联到政务决策的准确性。她将自己出宫的目的,与解决眼前具体的政务难题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郑武公看着案上被她清晰标注出的问题,再看着她毫无惧色、只有一片赤诚为国的眼神,终于不再犹豫。

“夫人思虑周详,体恤民情,更是心细如发,能于细微处见隐患。寡人准了!”他抚掌道,“便依夫人之意,轻车简从,速去速回。务必多看,多听。”

“谢君上!”姜昭阳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行礼。

当她将这个最终确定的出行计划告诉青洛时,她眼中闪烁着一种混合了责任感与探索欲的光芒。

“青洛,准备一下,后日我们便出发。去看看这竹简之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