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二师兄的这句话对于别人来说有些莫名其妙,但对陈石来说却正好坚定了其摇摆不定的心性。
陈石虽刚踏入大成境界不久,但他很快就已经有了茫然失措之感。
就好像一个人明明很辛苦才爬上一座高山,却发现山巅之上还有更高的山,而且还看不见、找不到可以上山的路了。
九境通幽玄法中介绍,破魔大成过后下一层境界应该是知常不堕。
初时,只见字面上的意思,还以为就是只要能保持大成境界恒古无坏便自然可以知常而不堕。
实际上,等陈石还没有大成境界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这句话可能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那么简单。
大成境虽难,但好歹是有迹可循。
五气朝元便是躯壳圆满无缺之象,有了这层境界,即使没有修炼登仙秘法一样能延年益寿、百病不侵;这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修**秘法,寻常之人也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是更加需要非凡的觉悟和条件更为苛刻而已。
那么躯壳达到至上境界,与之匹配的自然便是精神上的同步。
所谓洗髓伐筋,并不是真的把骨髓给洗一遍,把筋脉更耕伐一遍。不过,其实也差不多,有其字面借鉴之意。
五气朝元境界说到底还只是凡俗之躯,依然避免不了生死轮回之苦,而亘古不变的便是这世间灵气。
以灵韵之气洗涤凡尘俗身,便有清新脱俗之意。
髓,亦非骨髓,有骨脉血肉精魄之意;洗髓亦非一朝一夕、甘食饮水之便,非百折不挠、精诚所至缺一不可,是为伐筋。
可惜这些感受对于陈石来说,都没有多少刻骨铭心的感受和认知,甚至对于杨屠巳和辜芙蓉都没有什么难为的感受。
城隍师父曾经就说过,他们的修为精进更多的是累世福缘所致,好亦好,不好亦有不好。
不过,谁又能指责天道好恶非善呢?
城隍教授陈石,其实也就有借机磨练其精神意志之意。可他虽非聪明绝顶,却天资绝佳,加之年少不知苦滋味,不算稀里糊涂也相差不多,很容易就有了远超出于预期的结果。
对于辜老爷子师父几十年法力几近于超境界的增长,白师兄将近十年的时间单独锤炼都没有明确的境界结果,相反陈石已经好像摸到了一些眉目。
身边的长者都清楚陈石涉世经历不深,甚至可以说根本就很少,也一直潜意识的以为这对修行不是什么好事。
所谓不入红尘又如何超脱红尘?
然而,按照这个道理,即使过去了将近百年,也少有人真正脱胎换骨,成为仙人。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也许这条路本来就是错误的呢?
二师兄虽然连大成境界都还没有达到,但其涉世经历绝对不会比任何一个大成境界之人更为来的容易、简单。
他首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建议了陈石以赤子之心搏七情之阙。
为什么是七情之阙?这点倒不是每一个修行人的必要意识。
有人认为,大成境界过后就该避世潜修,静待知常不堕,如果一直没有达到,那只是还心有余悸,未领悟到道之精髓而已,搏的就是一个福临心致、灵犀一点。
也有人认为,大成境界后就应该入世历尽红尘,尝遍人间百味,方可体恤世间大道无疆,悟尽生而为人方能知常。
陈石和二师兄其实也有借鉴这第二个建议。
只是又与二师兄不同的是,二师兄想让陈石以未历红尘之赤子心搏七情至纯之意;陈石的意思是以身入情,亲悟情之有无分别。
这两种,陈石有谛听神术,所以也已经有见识一二,但不多,也可以说根本就没有。
有了二师兄的机锋,陈石决定借赤子心体悟人生百味,有收获,但也不多。
挂断了二师兄的电话,问题也差不多解决了。
虽说陈石有些惊讶石老爹竟然还有这样的储备,也清楚石老爹的处事方式,绝对能凑齐城隍师父所需。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东西全部给运上山去。
聘了人力板车,虽只有一辆,却几乎是已经装满了。
因为陈石接下来要去的镇子,并不需要再重新返回到这里,所以就直接拿了高价钱让师傅一路随行。
路上当然少不了闲谈八卦,问这是哪家大户需要采办这么多的伙食?因为回去的路上就那一个方向,总不至于诓骗一个淳朴良民,所以陈石如实告知这乃阴山天宫采办之物。
这里有意思的是,阴山上除了城隍师父的行宫叫阴山天宫之外,不远处地势稍低一些的平坦处另有一处规模不小的道观,其名字叫阴灵山天宫,名字中多了灵字却少了一个观字,据说是出自当地文化局局长的手笔。
车夫还以为他说的就是那处道观,惊奇问道:“这大冬天的,那观里还有人?”
陈石含糊其辞,道:“为什么不能有人?”
车夫虽背上套着纤绳,把着车,但有陈石、杨屠巳的帮推,其实也没有费多少力气,自然话也就多了些。
说道:“小伙子,你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