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曹魏两丽 近渺及遥

58. 道祖

小说:

曹魏两丽

作者:

近渺及遥

分类:

古典言情

桌咚是什么?

唐袖想也没想,就答:“没什么。”

话虽如此,但眼前俊俏的郎君近在咫尺,不仅能感受彼此的呼吸,就连对方面上细小的绒毛,都清晰分明。

这种没有夜色的遮掩,以及未曾完全袒露直白的亲近,反倒比寻常在榻上厮磨,更加叫人心猿意马。

唐袖的心跳显然失去了平稳,七上八下的,牵连着吞吐都粗沉了许多。

荀彧则仍是一脸好学探究。

偏偏青雀不仅没走,还连带着丹鸾、长悌和知宜,往屋内探首。

青雀热心地解释:“就是男子将女子抵在桌案上,距离极亲近地说话、谈论,而后再发生些令人羞赧的事情。”

青雀话音刚落,屋外还有人怒其不争地提醒她:“你不说话,郎君他不会把你当哑巴。”

“这下好了,郎君和夫人都知晓我们在外面。”

唐袖:“……”好家伙,还真是一个赛一个的明目张胆。

唐袖的双手已经抵在荀彧的胸膛,立马就要推开他。

荀彧蓦地出声:“退下,把门关上。”

尽管并未朝向屋外,但是任谁都知晓,他是对着青雀、丹鸾、长悌和知宜说的。

四人只能遗憾地称“诺”,而后依言关上门扉,踱步离开寝居近处。

屋子内安静下来,又只余彼此的呼吸之声。这下,就连荀彧的都略为粗重。

唐袖觉得自己莫名其妙,竟还有些害羞起来,嗫嚅着说道:“如果没事的话,我继续去写回给姜袂的书信……了。”

“了”字刚出未落,唐袖的唇上一热,而后恢复清凉。

唇上的身影一本正经地自言:“原来这便是桌咚。若‘桌’是地点的话,那么‘咚’就是动作,换在床榻上就是‘床咚’或者‘榻咚’,那么倚靠在墙上,便是‘墙咚’。”

“不,是壁咚。”唐袖一边纠正,一边心道:这荀彧还怪懂得举一反三的,连最原本的“壁咚”,都险些被他总结出来。

荀彧顿了顿,垂眸望唐袖。

那张红艳的樱唇上,还有自己刚刚亲过,留下的莹润。

荀彧仅是看着,便觉得进入了漩涡,整个人目眩神迷,好似快要沉溺一般。

眼见荀彧的目色越加欲重。唐袖想起很久之前,自己有意在小室撩拨他的举止,只可惜被姜袂打断。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俩人渐有些疏远,便再未继续下去。

如今不失为另一个好机会。

唐袖主动环上荀彧的颈项,朱唇贴近荀彧的,摩挲着,笑说:“那荀大人想与我试试壁咚或者墙咚吗?”

荀彧的身子先是微僵,而后沉沉地向唐袖压下来。

荀彧:“这桌咚我还没有弄得太明白。”

随之,整间屋室内的呼吸渐被唐袖的低吟之声代替。

尽管白日已经不长,但是夜晚尚未降临,这日这夜,还有很多的时间。

秋天的时候,寒风萧瑟,层林尽染。远在官渡的曹操给荀彧寄来一封书信。

信中有言:

久持不下,粮草将近,士卒疲累,孤欲退守许都,另谋克袁绍之机。

荀彧连夜回书给曹操:

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言外之意,让他的主公等等再等等,很快事情就会迎来转机。

而曹操听从荀彧所言,仍坚守官渡。

十月中时,前方又有军报传来:我军于乌巢突袭袁绍辎重军,焚其粮草,斩杀其大将淳于琼,官渡之战将胜。

此消息一经传开,许都城中哗然。

好似并没有多少人因此高兴,反而在群臣间人人惶惶不得终日。

荀府的大门,险些被荀彧的其他同僚踏破。

唐袖有幸见识过其中一位,是一个刚过弱冠之年的年轻公子,穿着打扮锦袍玉带,但不会叫人觉得奢靡,反因其剑眉鹰目,只觉此人年少英才,颇有城府。

这年轻公子是带了礼来的。礼物并不十分贵重,一些笔墨纸砚以及香料,顶多算是投荀彧所好。

荀彧大概了解了一下,难得没有退回,叫长悌和知宜收了下来。

见荀彧留下礼物,那年轻公子面上凝重的神色紧跟着缓和。

年轻公子毕恭毕敬地对荀彧施礼:“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司马懿,见过荀令君荀大人。”

荀彧觉得有趣,忍不住微笑起来。

他从容地邀请年轻公子入座,自顾地斟茶笑道:“三公子的父亲既想知晓司空的心思,如何不亲自前来?”

司马懿不慌不忙地回答:“因为家父已然知晓,在家父之前已有不少其他重臣贵胄,前来拜见过大人,只是大人一不收他们礼物,二不与他们明说。既然同僚的情分,不足以让大人开口的话,我便想由我这个晚辈虔诚来向大人请教。”

荀彧笑容更甚:“司马仲达,我听过你的名号。都说是司马氏八子乃八达,人人都道你兄长司马朗为最。可崔琰说你,才是尤胜汝兄之聪颖果断、英姿不凡。如今瞧来,倒真有几分道理。”

荀彧话罢,悠闲饮茶。

司马懿听了,自苇席上起身,重新回到堂下,再次对荀彧拱手,认真说道:“既荀大人觉得不才勉强合眼缘的话,还请荀大人详解,司空战胜袁绍之后,得袁绍与朝中臣子往来信件,会如此处置群臣?”

荀彧将茶水吞咽下去,答非所问:“你难道不知晓,若你们不来寻我,旁人未必会知这朝中与袁绍有书信往来之人都是谁。可你们偏都来寻我,这般岂不是人尽皆知?”

司马懿也不纠结于先一个问题。

他坦白地回禀荀彧:“其实一开始,晚辈是不让父亲贸然前来问询的。但眼见众臣都不再避讳,与其惶惶不得终日,倒不如来问个清楚。况且书函之上,姓名私印俱在,便是旁人不知,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