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莲花楼]无辜路人开局被噶了五次,死麻了 归来酱

18.第二章 山中岁月

林沫沫乔装改扮,在那些江湖人反应过来之前就隐了踪迹,昼伏夜行,两个月后,回到了隐居的山中。

这片由灵力滋养的空间,经过前两世和今生从未停止的开发,如今已经自成天地,云雾缭绕。

经由这多年的灵泉洗涤和每日不间断地灵泉洗髓伐骨,吃食也多由灵泉灌溉洗涤,她的身体从里到外已经完成了蜕变,充满了灵力,在回来后改修从藏书阁里找出来的修仙功法。

改修内功心法的过程因为身体蜕变完成而格外顺利。功法运行了十个大周天,周身灵力就形成了稳固的行进路径。之前的功法也还能用,练出的内力经过有新功法的淬炼润泽,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也会蜕变成新的灵力,与通过灵泉空间吸收的灵气在聚集成灵力相差无几。

林沫沫并不是整天只会埋头练功的人。

她将一方朝南的暖阁,作为培育忘川花的温床。

忘川花,历经数年,林沫沫也只找到了这一小丛。为了让这珍稀植株存活并繁衍,她自是倾注了许多的心血。最初的土壤配比就让她绞尽脑汁。普通的黑土无法承载忘川花的灵力需求,她翻遍了古籍,终于在《百草秘录》中找到记载:“忘川花喜温暖的气候,喜阳也喜半阴,喜湿润且耐干旱,稍耐寒。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并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上生长最佳。宜以赤壤混月华砂,月沐以清泉,可衍。”

她立刻出门去找寻赤壤和月华砂,又趁着月圆之夜,在空间外的山巅收集月华砂——那些在月光下泛着银辉的细砂,需用得细细的铺展开薄薄一层,沾染夜晚的寒气和露水。夜风稍大些便很容易吹散了那层细砂。

一夜过去收集到了一小盆。

将两者按七比三的比例混合后放进准备好的琉璃花盆里,才小心翼翼将那株忘川花植入琉璃花盆,又取来被稀释过十倍的空间灵泉,细细灌溉了一遍花盆,直到土壤呈现出温润状态,又小心的喷一点剩余的灵泉水在植株上。

培育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忘川花对温度极为敏感,白日需要日照,温度保持在二十度,夜晚则要降至十五度,同时还要保持湿度。她只好将在空间和外面来回挪动。

她外出寻找药材时,忘川花也是放在空间里随身携带。

更棘手的是虫害。

三个月后,忘川花开始抽茎,却莫名出现叶片卷曲的情况,她仔细观察才发现叶片背面附着着比针尖还小的银灰色虫子,古籍中称为“蚀灵虫”,专食药材。普通杀虫剂会损伤花茎,她想起柳春曾教过的驱虫法,取来晒干的艾草、薄荷与忘川花的枯叶混合,点燃后在暖阁内薰了个遍,烟雾带着清苦的香气,蚀灵虫果然纷纷掉落。

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为了彻底杜绝虫害,她每日早晚都会仔细检查植株,然后在晚上用稀释的灵泉水喷洒叶片,补充养分,又能形成水膜。近小半年的悉心照料,有一天,这丛花苗却突然全部枯萎,正当她震惊又心塞时,没过几天那琉璃花盆里突然抽出两三根如箭杆,长尺许的直茎。

林沫沫喜出望外。

这一丛忘川花终于在仲夏之夜绽放,花开并蒂,阴阳双生。

花瓣反卷和皱缩如同龙爪,花茎形状如同造型精美的宫灯。

后来经过试验,在花苗枯萎后立即进行分株培育,几年下来她成功将这两三株忘川花繁衍培育成了一小片。

她数了数,暖阁里竟已有整整二十株忘川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正值盛放,根茎处还冒出了细小的新芽——空间里的忘川花,终于有了稳定的库存。

与培育忘川花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是复刻观音垂泪的实验。

那一滴瓶从一品坟带出的原版观音垂泪,她视若珍宝。

林沫沫复刻观音垂泪的过程,是一场与古籍、山林和时间的漫长博弈。

平日里除了照料彼岸花,其余时间便一头扎进了空间的藏书阁。这里不仅有本身存放的那些各类古籍,还有林沫沫刚恢复记忆的那年默写下来的五世里看过的书籍与当世各个门派的隐秘、故事。另有这些年林沫沫一直在搜集的医书史籍和“借阅”的县志。

阁中有一个书架是单放的,那时林沫沫收集整理的涉及或提到菩提药王的相关书籍。最中间的是她这次下山“路过”药魔老巢后搜刮来的一箱手札,结合那些县志和医书史籍中隐隐约约流露的线索,她可以确定这份手札是那位百年前菩提药王所记。

与其留在药魔那里被他用医术害人,还不如她拿来精进医术。她也没想到,药魔竟然还藏了这样的宝贝。

这位三百年前天下闻名的药王,其毕生心血都凝结在二十余册绢布手札中,只是岁月侵蚀让许多字迹模糊难辨。她每日寅时起身,在油灯下逐字誊抄,遇到虫蛀的残页便对照《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典互证,光是辨认“观音垂泪需以‘修罗草’为引”这句残文,就耗去了整整三日,更别提其中还提到了“忘川花”、“天山雪莲”、“百年人参”、“冰晶草”等等,那都是稀有药材。

手札中记载药王曾在昆仑山发现过类似配方,却语焉不详。她索性将所有与“逆转生机”相关的章节摘录成册,足足抄满了五本蓝布封皮的笔记,指尖磨出的厚茧沾着墨渍,竟在纸页上拓出淡淡的指纹印。

好不容易才将手札辨认誊抄完,看着上面记载的一个比一个珍惜难得的主药,林沫沫心都凉了半截。

药材搜寻亦是步步惊心。

为找齐手札中记载的七种主药,她踏遍了云隐山方圆百里的险地。

最棘手的“冰晶草”只生在雪线以上的悬崖裂缝中。

林沫沫用她自制的麻绳布带交叉系成死扣接连而成的绳索给自己腰上缠了一道护身的平安锁,系在悬崖上方的一棵比大象的腰只细了一点的树根处绕了几圈,下滑的过程中抓紧藤蔓,在腊月寒风中悬在千丈峭壁上,指尖被冰凌划得鲜血直流,却不敢松手——身下就是云雾缭绕的深渊,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好不容易摘到那三株冰晶草,将草收到盒子里放入空间。回程时又遇雪崩,她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洞口的石头借力滚进山洞才侥幸逃生,要不是功法已经大成不惧寒暑,她差点冻死在这雪山上。

“蚀灵虫”的克星“驱虫莲”则要去瘴气弥漫的黑沼采摘。

林沫沫将雄黄与艾草混合制成香囊挂在颈间,屏息在瘴气中穿梭。在用轻功蜻蜓点水般穿过毒沼时,靴底被沼底的尖石划破,毒液渗入伤口引发高烧,她硬是靠嚼服随身携带的解毒丹撑到离了黑沼,刚醒来就忙着将存放在空间里的药草分类晾晒。

想要质量最好的“月华砂”需在每月十五的子时收集,她每逢十五都在山巅静坐等待。有次恰逢暴雨,盛放银砂的玉盘被狂风掀翻,即使及时反应过来用掌风护住散落的砂粒,但最终只抢救回不到半勺,其它已经脏污的,林沫沫只能连砂带泥一起挖回去清洗过滤了半天,晒了两天,留到下次晒月亮。

空间的药房配药台成了她第二个战场。

空间里药房配药室有现成的阁中配药器具和制药用具,旁边的架子上有这些工具的用法说明手册。

配药台上摆满了银质蒸馏器、铜制天平和琉璃量筒,墙上也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实验记录:“三月初七,配比3:2:5,灵泉过量导致药液浑浊”、“四月十二,火候失控,雪莲花蕊焦化,损失三株幼苗”。

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发生在端午,她按手札记载将七种药材混合蒸馏,却忘了时间,以致于犯了“端午午时需避雄黄”的禁忌,药液突然爆沸,滚烫的金液溅在手背上,留下铜钱大的疤痕。

她咬着牙用冷水冲洗,看着报废的药炉和焦黑的药渣,微微红了眼眶。但挫败从未让她止步,反而让她更谨慎——她开始用玉簪代替金属药匙(避免药性相克),在蒸馏器外裹上隔热的石棉布(控制温度波动),甚至养了几只实验用的野兔子,每次配药后先取一小勺喂了兔子,确认了药效才会继续。

转机出现在中元节。那晚她梦到自称菩提药王的老人立于月下,手中出现了许多药材,一个个破碎入了丹炉和熬煮药材的砂锅里,提炼、再次加入药材,反反复复,直到最后凝聚浓缩的三滴清透无色的灵液被存放在三个被雕刻了图案的珠子里。

那三个珠子上的图案各不相同:驯鹿、麒麟、仙鹤。

麒麟珠里的那一滴被菩提药王喂给了一个幼童,幼童死而复生。

剩下两个消失不见。

最后随着药王手指向林沫沫,一道白光没入了林沫沫的脑海。林沫沫瞬间脑中闪过了一些画面。看完这些画面,林沫沫模模糊糊意识到自己大约,可能,好像是这位菩提药王的后代,只是他去世时幼子还未长成,以致于一身医术就此失传。这空间玉镯本是菩提药王的,在他耗尽心力就算救了幼子后却没来得及安排好后事,他逝去后这玉镯也自此流落山野。

惊醒后林沫沫缓了缓神,想到梦中配药的过程,立刻奔入配药室,手中按梦中景象快速抓取药材调整配方开始配制。第七夜子时,她守在配药台前,亲眼见三种液体在琉璃瓶中旋转成漩涡,金液与银泉交织成淡紫色光晕,再次提纯,瓶壁凝结的水珠滴落时,就是清透无色的。

林沫沫双手颤抖,捧着玉盘,鼻尖轻嗅盘中的那滴药液,细细品味,味道与一品坟中取出来的那枚一样,而且因为时间流逝的关系,她配制的这一滴,味道只浓不淡。

药效只强不弱。

林沫沫小心的将这枚新鲜的观音垂泪收进一个小巧的琉璃瓶中,然后和药王手札放在了一起。

此刻窗外鸡鸣破晓,她望着瓶中澄澈的药液,忽然想起这些年来磨穿的砚台、采药时划破的衣衫、实验失败时摔碎的药碗,眼眶一热,泪珠落在手背上。

这场耗时二百一十天的复刻,终在晨光中尘埃落定。

在这之后,林沫沫并没有停止做灵药的脚步。

分几滴出来做实验,观察药效,林沫沫还是舍得的。

她在山中捡了一只被毒蛇咬了中了毒已经断了气的小松鼠,滴了一滴在它的伤口上,伤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了,这只小松鼠也重新睁开眼,活蹦乱跳起来。

但她并未满足。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误将稀释后的灵泉直接倒入了琉璃皿中,那是提纯的最后一步时用的。原本只是想清洗琉璃瓶,却发现静置片刻后,里面残存的药汁逐渐变得更加澄澈,生机波动也更加温润。足以再次提纯十次,并且每次提纯后凝聚出来最终药液药效更强了。增强了观音垂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