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在七十年代精准扶贫 问秋声

4. 第四章

小说:

在七十年代精准扶贫

作者:

问秋声

分类:

古典言情

清晨空气中弥漫着薄雾,一丝凉意席卷整个村庄,这时候太阳还没完全升起,空气中还带着些潮湿。

陈溯华就跟着尹慧琼几人来到地里。

她伸了个懒腰,拿着刚领到的锄头站在队尾,听着大队长的安排。没睡醒的困倦和饥饿感使她有些烦躁。

这边日照充足特别是上午十点多的时候,蒸腾的太阳晒得人头晕,更不用提这些还要在地里干活的人。

所以小康大队通常凌晨五点左右,太阳刚升起,空气还带着一丝凉意的时候下地干活。

再等到太阳彻底升上去的时候再回去吃饭,休息一会再回到地里接着干。

大队长魏华安将新来的知青安排进除草队,这是个清闲活只用拔掉多余的杂草,再将较大的土块砸碎。

这个队伍里大部分都是较年长的妇女,她们因身体的原因不能干重活,但是又想为家里挣些工分。

刚一下地,陈溯华就差点被旁边的荨麻草给扎到,一旁的大娘心有余悸地拉着她,“你可要小心点,被这草咬了可难受的很。”

“谢谢大娘。”陈溯华笑着道谢。

“不用谢,叫我庄婶子就行。”庄婶子见她笑盈盈地模样十分讨人欢心,便主动和她组成一个小队,顺便教她。

陈溯华想要拒绝,拔草对于上辈子常年和农作物打交道的她一点也不难。可低头一看,这才彻底傻眼。

这地里还有小麦苗吗,既稀疏又矮小,与她见过的麦苗完全不一样。

她这是才反应过来,1973年就连杂交水稻都刚问世,小范围地推广起来。

而小康大队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想要有拥有改良过的种子是难上加难。

现在种的与其说是小麦,不如说是能结果的杂草,麦穗小,麦粒小,抗病性差,。

而这个情况却是小康大队乃至整个公社都面临的现状,他们靠着这一年到头接结不了多少果的小麦养活着一大家子人。

那庄婶子见她愣在原地,不在意地笑笑,蹲在地上薅起一把杂草说:“你看,这种叶子较便小,摸起来扎手的就是杂草。”

陈溯华伸手接来,果然如同她说的那样。庄婶子将她带在身边,一点一点地教她。

这边的人热情,对他们这些陌生的知青更是颇为照顾,这一点陈溯华昨天就察觉到了。

她跟着庄婶子很快就将这一小片地都拔完了。

紧接着又拿起锄头,将大块的硬土敲碎。

老实的锄头拿着粗糙且笨重,这辈子第一次干农活的陈溯华,才刚开始就已经累的气喘吁吁。

和她同样的还有一旁的林青红。

两人靠在一起休息,很快就从破冰到相熟。

此时头顶的太阳已经升到了正空,下工的锣鼓声从远处传来。

小康大队地貌险峻,大部分的农耕地分布在山顶和沟岔中。

而她们在其中一个山顶上,俗话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

站在陡峭的山坡中,陈溯华才彻底明白了这句话。

刚才轻而易举就爬上来的路,现在既没有扶手又没有能落脚的地方。

眼看旁边的人一个个都下去了,就连林青红都要下去时,她紧拽着对方。

“别丢下我。”

对方慈爱地摸了摸她说:“我在知青点等你。”说完便冲了下去。

最后,陈溯华狠了狠心闭上眼睛也跟着冲了下去。

下山后陈溯华跟着来到大队部将领来的工具还回去,再到记分员那记工分。

这个时候满勤是十个工分,通常只有男子和力气大的女子才能挣到。

像她们这些老弱妇孺能挣到六个工分已经算好了。

不过这个时候工分换粮还与生产队的收成挂钩,收成不好是工分能换到的粮食自然也就少。

“叫什么名字。”

“陈溯华。”

记分员看了眼她篮子里的草量,“两个公分。”说完后便机械地催促着下一个人过来。

听到这话陈溯华并没有感到太意外,她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认知。

只不过两个工分和小孩挣的差不了多,照这样下去等知青粮结束后,她连每月的粮食都挣不够,更何况眼下还是农闲。

她心里盘算着手中的那些钱能撑多久。

*

回到知青点,陈溯华瘫在床上,她手心被锄头磨了好几个水泡,还没来得及挑破。

她从枕头下面摸出一个布袋,将里面的针拿出来,她没有带酒精,没法消毒。

忽然她想起之前看的电视里很多都用火烤,于是她举起针准备放到煤油灯上面。

“你不会想火烤吧。”宋清江带着疑惑的目光从旁边探出头来,心里想着,她不怕疼吗?

说完她就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褐色的玻璃瓶,“给。”

陈溯华接过,看着上面写着的碘伏二字觉得不可思议,她怎么什么都有。

道过谢后,她将挑破的地方涂上碘伏,随后她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你这个能卖我吗,或者我用东西给你换。”她头上的伤还没好全,今天又出了汗感觉里面有些痒。

宋清江不在意地说:“送你了。”

陈溯华虽然惊喜但还是婉拒了,她从包里拿出等价的物品塞到她手里。

又来到镜子前将藏在刘海后的纱布换掉,伤口结痂已经开始脱落,嫩白色的皮肤从下面露出来。

做完这一切外面的饭也好了。

刚刚做饭的时候,余婶子又来给她们送了一盘炒白菜。

这个时候粮食紧缺,平时更是一日三餐洋芋蛋,谁家要是有了蔬菜那都是藏着掖着,不想被发现。

而老支书一家可怜她们这些离家的孩子,经常给她们送吃的。

陈溯华夹了一筷子尝尝,白菜只放了些盐吃起来很寡淡,但是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已经是绝美。

吃过饭后,陈溯华没有午睡的习惯,她借了顶草帽牵着魏英在村子里瞎逛。

地里面的粮食都半死不活地蔫巴着,这种场景对于上辈子是扶贫干部的陈溯华来说是十分心痛的,可对于小康大队来说却又是无法改变的现状。

她俩走到一处麦田前,魏英突然指着一个角落叫到:“大表叔。”

陈溯华顺眼望去,只见大队长正蹲在地里看粮食,显然他也听到了魏英的声音。

他拍了拍手,朝她们走来,“大中午的你们怎么不休息会。”

“姐姐她睡不着。”

魏华安看过来,“你是这批刚来的知青。”

陈溯华向他介绍了自己,简单聊了几句后三人顺着田边往回走。

快到知青点时陈溯华突然开口道:“大队长,你们为什么不试试种植改良种子?”

“改良种子?”

“对。”她将改良种子的优点告诉他。

魏华安越听越兴奋,他满脸难掩的激动。

虽然大部分他听不懂,但是他知道这种种子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好的。

“我在来之前有看到报纸,说南方种植的杂交水稻平均产量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

听到这话魏华安的眼睛不可置信地瞪了起来,“这可信吗?”早些年的每亩千万斤谣言他还记得。

陈溯华点点头,“可靠,是农科院的报纸。”

其实她并没有看过报纸,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她只是听说过这件事,不过她相信魏华安不会显得无聊真去找报纸。

“那这种子从那弄?他们是种植水稻咱们种小麦也用不上吧。”

“好想像是在县公社领。那他们都研究了水稻总不能把小麦给忘了,咱问问万一真有那。”

魏华安听她的话觉得也在理,良久他又开口说:“这事我会再考虑的,你先回去吧。”

陈溯华明白此事不能操之过急。

这不是到镇上驾个驴车就到了,去县里还要坐大巴,有种子还好说,万一没有那路费谁来掏。

回到知青点刚赶上她们起来,林青红见她进来惊讶的说:“你没睡。”

她摇摇头喝了口凉水,“去地里转了一圈。”

说完她从拿起从魏英那顺来的帽子戴在头上,这边实在是太晒了。

魏英还小不用下地,她就借来自己戴。

下午她们依旧干着除草的活只不过换了一片地,陈溯华刚拿起锄头,就被跑过来的小队长叫住。

“陈知青,大队长叫你去趟大队部。”

陈溯华点点头应下,随后顺着小路下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