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奴本微芥 簪青丝

18.旧相识

小说:

奴本微芥

作者:

簪青丝

分类:

穿越架空

景昭见苗头不对,上前一步挡在秦时安的身前。

“你还我女儿!”陆氏低吼一声,竟不知何时从袖中掏出一把短刀,向着秦时安的腹部刺去。

景昭伸手去挡,陆氏身后却突然出现一位年轻男子,一把攥住了陆氏握刀的手腕。

“母亲糊涂了,”男子面色沉稳,声音温润,另一只手环住了陆氏的腰腹,将她揽回自己身侧,“杀害汐儿的是府中的福子,不是她秦时安。”

男子的话虽是说给陆氏,却在发出“秦时安”三个字时,咬的生硬,好似带了一丝威胁和提醒,让秦时安背后骤然发冷。

陆氏听罢,身子一抖,似魂魄归体,疲态苍白的脸上,终于露出惊恐,惨叫一声丢了手中的短刃,被男子搀扶着转身退去。

秦时安抬眸看向那男子的背影。

清瘦高耸的轮廓下,藏着几分疏离,只见他每走一步,左腿似有隐疾,脚底落地时都会微跛。

幸而他着的一身暗松色水纹锦袍比别人的袍角做的略长些,盖住了那只似有顽疾的左脚。

他称大夫人为母亲,想必是林汐儿的兄长林逸了。

秦时安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与表兄林逸的初见,竟是这番光景。

正当她出神之际,林逸缓缓回头,漠然的凝了一眼门口处的秦时安。

明明毫无波澜,却似冬日朔风,让秦时安立时浑身发紧,不能自已。

宋氏似乎也被大房方才的举动惊吓,晃过神后,怕再出什么差错,忙招呼着家丁们拿了棍棒,指着秦时安二人道:“还不把这对野鸳鸯乱棍赶出府去。”

景昭向前跨了一步,将秦时安挡至身后,垂眸厉声道:“昭奴与小姐确实在这灶房共处了半宿,但并未有过你们口中的苟且之事。”

“嘴硬的东西!”宋氏身旁的柳娘喝道:“有没有苟且之事,不是你张张嘴就能说明白的事,你将秦姑娘交出来,由我们一验便知。”

一言落罢,院外竟快步走进几个端着器物的女婢。

景昭扫了一眼她们手中的东西,眸色一沉,晦暗成墨,低笑道:“真拿自己当司仪殿的女官了,你们手里端的物什,都是刑房里逼供女囚的锐物,倘若真让你们用这些东西碰了她,就算她是清白之身,也必定会伤其内在。”

秦时安瞥了一眼那盘中托着的器物,原本燥.热的身子冷下大半,她攀扶着门框,虚软的四肢打着颤,攥着景昭背后的衣衫,恐惧噬满全身。

宋氏踱步上前,随意抓起盘中的一把铜镊,吊着一双眼尾大言不惭:“我们林家自然有林家的家规,往日有小厮女婢偷行苟且,便是用这些器物来验明清白,府中的媪婆手里都有分寸,伤不到你家姑娘,你莫要再找理由推辞。”

秦时安脸色泛白,几欲站不稳。

挡在她身前的景昭却突然开口:“好,你们若真要验,那便去汴县的衙门验,昭奴不会拦阻,若是在林家,你们敢动她一毫,小心我将你林宅的瓦片揭了,给你家老爷堆坟用。”

秦时安忽的睁大了双目,这小子是疯了不成?哪家未出阁的女子要去衙门验明正身,即便验证了清白,这名声怕也不好听了。

景昭却忽然转身,垂首俯身,平视着迎上她焦虑的目光,眼里掺着七分玩笑三分郑重道:“丫头,若你今后都会被人戳着脊梁议论,跟我这个贱奴扯上关系,你害怕吗?”

秦时安瞳仁微颤,的确犹豫了须臾。

可如今她若真被赶出府去,两个舅舅岂不更有了下手的机会?连命都保不住,要名声又有何用。

她可没有只留清白在人间的觉悟,她要活着,活到父兄脱罪团聚的那一日。

哪怕声名尽毁,与狗夺食。

“我不怕!”秦时安抓着景昭的袖口,神色坚定。

景昭却听出了她声线中的颤意,不禁沉笑,用指弯在她额头上敲了一下,转身朝那宋氏道:“夫人考虑的如何?”

宋氏眯着眼,目光凝视在景昭的脸上。

这小子竟要闹去官府?倒底是真傻?还是葫芦里卖了别的药?

她沉默半晌,想从那副散漫无畏的神情中寻出些蹊跷。

可景昭面无涟漪,只安静看她。

事已至此,闹去官府于林家而言,自是上上之策,她目无纲伦,与这外男厮混在一起,无论衙门论断秦时安是否清白,名声定是保不住了,林家的大门也不再会为她敞开。

宋氏实在砸不出拒绝的理由,于是朝着景昭和他身后的秦时安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这时,灶房东侧的廊庑下,自始至终都未离去的老夫人,阖着的双目终于睁开,她捻着手中的佛珠吩咐身旁的婢子道:“去祠堂里,将放在林家家祖排位下老太君的金漆功勋印取来,用红布包了,带到衙门里去。”

一阵燥冷的晨风吹来,那婢子慌忙为老夫人收了收身上的薄氅,老夫人摆了摆手道:“在我们林家,女人也是在战场上流过血的。”

这枚金漆功勋印是先帝赐予林家妇的,上面刻有“剑胆琴心”四字,并曾言,林家女辈若犯下过错,执此印,可避退三次。

老夫人声音苍老,却犹如洪钟,字里间隙透着难喻的威严:“若那糊涂县令真要对秦丫头做什么,就将这枚印举到他的面前。”

……

卯时过半,鸡鸣渐起。

汴县衙门大门刚起了闩,就被林家的一干人等围得水泄不通。

县官马兆玉还在后宅搂着小妾酣睡,就被门外的衙役叩响了房门。

“老爷,林家庶子林业之妻宋氏,状告外甥女儿秦氏不守女德,与家宅中私藏外男行秽,现下正侯在仪门前,您看这案子……断否?”

马兆玉一听是林家的家事,鼾声即断,叹了口气从榻上爬了起来,合着里衣朝门外吼道:“走个过场。”随即下榻盥洗。

天色微明,瓦檐上的霜露开始在初升的日光中逐渐消弭。

宋氏让衙役拿来一把梨木高椅,懒坐在上,打着哈欠,等那惯会墨迹的县官老爷出堂。

这个马兆玉曾是林家老管事的小儿,幼时借了他爹惯会拍马屁的光儿,做了林立的书童,跟着上了几年的学堂,肚里生出了墨水,竟在乡试中爬了榜,做了这汴县的知县。

所以林家的家眷来此处,向来都似在自己家宅般随意,那马兆玉又是个会来事儿的主儿,知道身上的官衣是宣明伯府这尊金佛掉下来的金渣子,给自己捡了去,所以,只要是林家的案子,从来都是以林家家主的意思为准。

而这也成为了汴县百姓们看破不说破的规矩。

所以宋氏对今日的断案,没有作分毫出现“万一”的假设,只觉将秦时安赶出林府,是板上钉钉的事。

她被闻声赶来的典史伺候茶水的工夫,见景昭向后堂踱步而去,忙放下手中茶盏,朝其喝道:“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