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的秋,栾树花上枝头装点辽远青山,掩映近处栈桥。
这是郊区极为僻静的一幢大宅子,白日里只见仆从偶尔穿行其中,看不出丝毫一样。
阴暗的地牢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太子近卫李永恩拾阶而下,听着还在持续但越发微弱的惨叫声,微微皱了下眉头。
走进地牢深处,只见一个衣着还算整齐的男子趴在一条厚木凳上,被上着夹棍之刑。两个侍卫打扮的人将一根楔子插入作为杠杆的两根棍子之间,交替地变换方位,对那根固定的棍子不断施压,让它反复压上那人的踝骨,男子因为剧痛不断发出惨叫声。
李永恩冷冷地开口:“还不招吗?再不招供,你的骨头就会变成一摊浆糊的。”
两个侍卫停下手中的动作,男子不再惨叫,只消喘着粗气,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
“你···问的···我···真的···不···知道···”
见这人还在熬刑忍痛,不肯吐露分毫情报。李永恩正打算让手下接着施刑。
这时,地牢入口处传来一声通禀:
“将军,太子回信——”
李永恩眼神示意二人暂停行刑,向外走去。
来人手中抱着一只雪白的信鸽,赫然是在豫州知府檐下金笼中的那一只。
将信筒中的字条取出,李永恩展开后发现上边用熟悉的笔迹写着:再探!
虽心有疑窦,但他并未多想,只恨自己无能,没能探听出太子殿下需要的消息。
他抬手将那张已经揉搓成团的字条投入到身旁的烛火中,看着它完全化为灰烬之后,转身重新走进了地牢深处。
不多时,惨叫声继续回荡在噬人的黑暗中······
—
一月前,随着安乐公主婚期将至,皇帝特地下旨,让太子担任此次安乐公主大婚的主婚人,
在不知情者看来,皇上似乎对这次婚礼颇为重视,实际上兄妹二人对此用意心知肚明,即使颇为不虞却也不敢言明半分。
这分明是将兄妹二人一同作为了弃子!
当今太子与安乐公主乃一母同胞,为皇帝发妻先皇后王氏所出,后王氏病故,帝复立卫氏为后。
今太子李承煜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自小便颇受其祖父桓文帝的看重,其父当时虽已为太子,在位数年,但庸碌无为,甚至几近被废,仰赖先帝对太子的喜爱才最终得以继位。
朝中知情者甚至私下里议论当今天子是:老子靠儿子才得了天下。
一开始,皇上对太子还有拳拳爱子之意,愿享孺慕之情。
然随着皇帝年岁见长,权力浸淫愈深,对太子既有嫉妒之情,又有警惕之意,加之卫氏暗中挑唆,皇帝对太子愈发不喜,甚至欲处置而后快,丝毫未考虑过时局稳定与后世继承。
送嫁的队伍从京城出发,规模恢弘,仪仗井然。由于路途遥远,李承煜并未骑马而行,而是更多时候居于车撵之内,他并未穿着太子蟒袍,而是一身月白袍服,一副翩翩贵公子的打扮。
车撵内空间可容下三人环桌而坐,一位女使将中心的方桌擦拭干净,摆上文房四宝,铺上地图,太子便就着简易的桌案,与二李低声商议政事。
李全忠作为东宫内侍,是宫中老人,自小便跟随在太子身边伺候。时王皇后新丧,他对太子与公主兄妹颇为照拂,二人在他的襄助之下才熬过宫内的明枪暗箭。
李永恩则是太子征战北疆时从死人堆里救出的无名小卒。时帝昏聩,在桓文帝时期被荡平的北方部族趁机死灰复燃,蠢蠢欲动,欲南征中原好狠狠地咬下一块肥肉。
北方部族的联合大军骤然南下,守关大军准备不足,阵脚大乱,未及抵抗便已成溃败之势,被连下边关数城,兵锋直指京城而来。
消息传到京城,举朝皆骇,准备应战。朝野俱举荐太子领兵退敌,称其文治武功,有桓文帝遗风。帝虽心生不悦,却欣然允之,遂令太子领兵抗敌。
李承煜那年才十七岁,临危受命,奔赴前线。当时,前线的时局已十分混乱,将领脱逃,大军溃散,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有零星队伍还在试图抵抗。
当队伍抵达云州之时,李承煜并未休整,直奔烽烟升起的前线,
此时,前来袭扰村镇的部队已经全数撤离,只留下满目疮痍的房屋和遍地的尸体,所过之处,几乎无一人生还。
李承煜骑在马上,望着眼前的场景,内心徒留怆然。他知晓是父皇昏庸,沉迷享乐,治军不严,纵容蛀虫腐蚀军队,才造成今日的结果。什么准备不足,突然遭袭之说,他一向嗤之以鼻。他早已打算好藉由此次出兵,好好整饬一下军中的风气。
可如今看到百姓遭难,他却将之前的所思所想暂且抛之脑后,忙命令手下士兵去搜寻村中是否还有幸存者。
军士们遍寻残垣断壁,终于在村子北郊的烽火台下发现了唯一一个还有口气的重伤兵卒。
李承煜将其带回营地救治,在他醒来后的叙述中得知北疆的诸多将领均不战而逃,事态远比太子预想中的更为严重。
这个士卒本就生长于云州,不愿意目睹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遭到蹂躏,在部队向南撤退之时毅然逆流而上,北进回到家乡,通报消息,希望带领家乡亲族共同南渡求生。
然而还未及启程,敌人便攻入村庄,他不得不奋起抵抗,点燃烽火后力竭坠台昏厥,最终被太子所救。
后来,在得知村中只有他一人幸存后,他决定跟随太子,北逐顽敌,为亲族报仇。
太子感念其情,同意他跟随身边。在后来的作战中,他与太子身先士卒,出生入死,不仅夺回沦陷的城池。太子还施巧计,设诱饵,挑起北方部族及其军队的内斗,还反而将版图北拓数十里。
太子率军班师回朝之后,本想向皇上请功,为士卒加官进爵。但他表示只希望能够呆在太子殿下身边任职。
帝准之,特赐其姓李。
李承煜则擢他做了东宫太子近侍长,负责保卫东宫和太子的安全。士卒便以李为姓,取名永恩,意为永不忘恩,自此跟随太子身边。
此次太子名为公主的婚事南下,实为暗探荆州之势。据太子在荆州的眼线回禀,楚亲王于是特遣李永恩先行查察。
李承煜在与二李商议完荆州之势的诸多细节之后,又对此次豫州之行仔细打算。
敲定完这一切后,李承煜特地吩咐李全忠前去将赐婚圣旨与嫁妆礼单取来过目。
李全忠并未多想,直接称是。在叫停马车之后钻出撵轿,前去办事了。
在听到李全忠的脚步声远去后,李承煜不动声色地从袖中取出一份密信交给李永恩,并示意他待四下无人时再行查看,后者点头应允,将密信收好。
不久后,李全忠将物件取回,车内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