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北宋小饭馆 打醮翁

20. 衙内来找茬

小说:

北宋小饭馆

作者:

打醮翁

分类:

现代言情

020

东京城里房屋拥挤,她家两间屋子都不大。

她那间进门便是一个泥炉儿。

屋子约莫五步宽,六步长。

炉子旁边一张细腿大方桌,桌上放着个黑陶茶壶,已经斑驳掉色了。

右手边一张通铺木床,靠墙一个梨木柜儿,还有三个樟木箱,都上了桐油,仔细雕了缠枝芙蓉和狮子戏球纹样,本是爹前些年给大姐儿打的嫁妆,可都不便宜。

结果大姐儿嫌样式老旧,央着爹又打了新的。

娘说这些留给她和三姐儿作嫁妆。

柜子本是一对儿,她穿来前,爹娘典掉了另一个。要是她没穿过来,估摸着这些都留不住。

不大的屋子,摆上灶房里的盆盆罐罐,一下子便拥挤了。

她还想要一辆车,摆摊的话,得好生布置一番。

还得有几张桌儿,卖饮子的吴娘子家那张折叠的就很好使。

凳儿也得有。

爹说他都能做。

这样可省下几贯钱的工钱,爹做的也更结实耐用。

东京城的木料都是汴河上大船从南边运来的,价不便宜。

三伯家的令哥儿在界身巷替人拉车,木头也拉过。

那边好几家木材铺儿,爹托他留意谁家有便宜的木料。

汴河清明便要开,届时新木料运来,旧的便会便宜。

令哥儿满口答应,说打听好了带爹去铺子里瞧,保管是最便宜的。

黄樱要的浪子车,参考后世做法,她要爹两边加上车沿儿,以防东西掉下去,爹听了,说,“行。”

家里有一沓竹纸画儿,都是爹做过的器物。

爹虽只是个市井小木匠,全凭自个儿摸索出一套章程,也没甚了不起的技艺,别说跟翰林书艺局的待诏比,连那些木作行的匠人们也比不了的。

但二姐儿就是觉得爹很厉害。

爹的竹纸上已多了窑炉的样式,黄樱一张张拿来瞧,结构真清晰!

上头随手用炭描了浪子车的样式儿,轮子、车辕、架子,尺寸、木料,已是明了。

可惜竹纸价贱,是用来糊窗的,连油纸也比不了,好些都坏了。

从四角压褶的痕迹瞧得出来,爹很小心保存呢。

“爹,咱买写字的纸给你画,日后都订成册子,说不定将来也能收个徒弟继承衣钵呢。”

黄父憨笑,连忙摆手:“哪能误人子弟。”

“咚——”“咚——”“咚——”

寺院钟鼓声传来,悠远悠长。

夕阳斜挂,山边橘红。

到国子监下学时间了。

黄樱忙跟爹挑了担子去卖肉夹饼。

王员外那帮食客半路就买了些,到了水柜街,那些小郎君竟三三两两在等了,吵吵嚷嚷的,说,“远远听见唱卖,总不见来,等了半日了。”

黄樱忙笑道,“家中有事耽搁了些,抱歉。”

大家一拥而上,每人三五个买,一下子就见底了。

没买到的小郎君有些生气,“怎只做这些!”

黄樱笑,“小郎君明儿午时早些来,定准时来卖的。”

终于将人哄走了。

黄樱抹了把汗,抬头,没成想眼前还有个气呼呼的小郎君,锦帽貂裘,圆圆的脸,一看便是权贵家的小衙内。

她忙笑道,“卖完了,小郎君明儿再来罢!”

王琰气得不行,蛮横道,“怎到本衙内便卖完了,不成,我今儿非要吃到那猪肉夹饼不可。”

他身后两个书童,与他一般,上来就要摔东西。

黄樱忙上前,“如小郎君所见,这锅子中确实卖完了。若郎君定要吃,只能等奴再做了,这卤肉需得两个时辰方能炖好,到时天也黑了,小郎君家中亦要担心呢。何不就等到明儿来买呢?小郎君想吃几个,奴都留着可好?”

伸手不打笑脸人,尤其她笑起来格外讨喜,声音也好听。

可王琰今儿在周琦那里吃的憋,定要发出去的。

宁丫头紧紧抓着爹爹的衣摆。

黄父忙上前挡在二姐儿前面。

王琰瞧见这一幕,更气了。

他踹了一脚泥炉,炉子没踹倒,险些将自己栽倒,气个倒仰。

“让小爷等,明儿若是不好吃,再不许到这儿卖!”

他都吃不到,那些人也别想吃到。

原来下午,周琦那厮说水柜街上买的猪肉夹饼如何好吃云云,引来众多人附和,竟有许多人吃了。

王琰午膳吃的是李四分茶的插肉、拨刀、软羊,滋味儿不错。

又遇上货郎博卖,与他掷了几个钱,皆正面朝上,赢了两个小玩意儿,心情很是不错。

谁承想周琦又抢风头。

一时插不上话,当真气煞他。

他冷哼一声,“不过市井贱食,有甚么意思。小爷才不稀罕。”

众人静了一瞬,随即竟又夸那小娘子的馒头和鸡子糕。

一群没见识的!

他连尚食局做的酪面也吃过!

甚麽好东西。

因着恼火,练字便慢了些,写完几张大字,人都走了。

好容易出来,他倒要尝尝那猪肉夹饼,若是不好吃,他要砸了那摊子!

谁承想竟卖完了!

他气呼呼地被下人扶到了一辆马车上。

黄樱哭笑不得,赶紧把摆摊位提上日程。

不过,她还是头一回这样近地看到马车。

北宋马是战略物资,价格很贵,几十贯乃至上百贯钱都有。

寻常人家出行都是驴车、牛车。马车是很少见的。

这小郎君家里定是高官。

她摸摸宁丫头的头,对爹笑道,“没事儿,小郎君这样想吃,说明咱们家猪肉夹饼味儿好呢。”

宁姐儿再性子活泼,也是个小孩儿,从小出生在下层百姓中,对权贵的畏惧是骨子里的。

黄樱将担子挑了,“咱们回家吃肉。”

宁姐儿注意转移了,“二姐儿又做什麼好吃的?”

立马忘了方才的惊吓。

“还未想好。三姐儿想吃甚?”

“咱们家好多肉呢!都能吃的吗?”

黄樱笑,“能呢。”

“羊肉也能?”

“不给自家人吃,还能给谁吃?”

小丫头立马高兴起来,蹦蹦跳跳往家走,“我还没吃过羊肉呢!”

这次照例是六十个饼,卖了1200文钱。

黄樱感觉到斜挎布包里沉甸甸的重量,心里很踏实。

谢家的赏钱虽多,却不如自个儿赚的踏实。

说起羊肉,要问黄樱头一道想做什么,她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羊肉泡馍。

所谓家乡的味道,便是天天吃着并不觉着多好吃,一旦长久没吃,便要想念了。

这才几日,她已经想念小区楼下的小炒泡馍了。正好家里有烙馍。

路过一家卖灶具的铺子,黄樱心里惦记着烙饼,一眼瞧见了铁铛,——平底煎锅。

不愧是大都市东京城,这铁铛光是大小便分了三种,另还依着铁的用量,每种大小亦分不同价格,可满足各种需求。

她想要的,底要厚些,烙饼、煎炒都不易糊锅。

掌柜指着最贵的,“足用了五斤铁,底上便用了三斤,最宜煎炒。”

要整整一贯钱。

又瞧了瞧,铺里都是些锅、釜、盆、碗之类。

她问掌柜,“若我想要一种铁方盘,与这铁铛一般大,不需这般厚,可能做?”

掌柜捋着胡须,“这可不简单。小娘子是做着玩儿?”

黄樱笑,“我想做一种吃食要用呢。”

她的窑炉好了还得有烤盘才行。

“据某所知,东京城的铁器作没有这样的铁范。小娘子要做,便要从范做起,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呐。”

铁范便是铁模具,北宋铁器作用铁范较多,比陶的经久耐用。

掌柜的给她算了一笔账,“光是这开模用的铁,便得一百斤,匠人得做半月,光这个,也得数十贯钱,且小娘子只自个儿用,这铁范便浪费了。”

黄樱听明白了,“那若是找窑口烧瓷的呢?”

“小娘子说笑了,便问小娘子自个儿,在这茶楼酒肆,可瞧见方形的器具?难道是定窑、耀州窑的匠人想不出么?”

他摇头,“盖因方形工艺太难,成品太少了。”

掌柜瞧她钻牛角尖,劝道,“凭你要铁的还是瓷的,东京都没有方的,都得从模子做起,且得窑口清闲时候才有空呢,小娘子若做的少,他们是不划算的。”

“还请掌柜问问,若有合适的,我便做,尤其瓷的,不需多细致手艺,只要方方正正无裂隙便好。”

开门做生意,没有将钱往外推的道理,孙掌柜笑笑,“小娘子如此说,我少不得揽下了。”

黄樱笑,“有劳有劳。”

她拿着那大铁铛瞧了半日,扭头看向爹。

爹说:“买罢,你娘那里我去说。”

黄樱笑弯了眼睛。

三人走出铺子,黄樱背上多了一口大铁铛,跟家里大铁锅一样大,爹担子里还多了三十只瓷碗,并三十双木筷。

百姓们用的粗瓷便宜,一个五文钱,筷子一文钱一双。

宁丫头拍着小胸脯,噘嘴,学娘的语气,“乖乖!锅子也恁贵!”

想着要摆摊了,还得要把大青伞才行,又去伞铺买伞。

最便宜的桐油纸伞,竹柄的,三十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