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少干活确实是好的……
但是……怎么就这么奇怪呢……
这是第多少次了,当明慕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突然被通知:这件事我们已经做好了!
他捏着奏折,有些凌乱。
“能减轻工作量不就是好事,还得寸进尺了。”明慕喃喃自语,继续翻看奏疏。
里面将学子动向、舆论、钱财来源、田地等列得一清二楚,逻辑清晰,处理方式也可圈可点,除了最开始的请安话语过于冗长,简直是一封挑不出缺点的好奏疏。
不仅如此,金陵仪鸾卫的信件也一并送来,仪鸾卫有监察百官的职责,和金陵六部是两个部门,隐隐有水火不容之势,信件中虽然没有贬低的话语,倒是介绍了他们的手段:绝没有奏疏上写得那么正义!反而恐吓、威胁,无所不用其极!
明慕看着看着,甚至笑出了声。
江南文风兴盛,相对而言,各种话本或者杂剧也很多,因此,凡是读书人,都能写两笔补贴家用。依明慕看,这两封倒是很有话本风格。
他将看完的奏疏放置一边,将原先准备好的信件夹在一起,想了想,写了一封表扬信。
工资和福利是要加的,开内库都得补上,除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也很重要!
表扬信一式两份,一份明天早朝拿去宣读,另一份则是送往金陵六部。
明慕甚至有些飘飘然:之前卜大人说金陵六部尚书只混日子了事,户部尚书还算干点活,看看,这分明很勤快嘛。
——
第二日早朝,除了原先的官员,勋贵们也支棱起来,早已不觉得早朝是一件折磨人的事了。
小皇帝穿着厚重的朝服登上金銮,后面的臣子看不清帝王的容貌,站在前面的,倒是很容易发现:
陛下的脸色似乎苍白了些。
小皇帝虽正值年少,但身体一直不够健壮,宫中集合了天下顶尖药膳和药材,也有数不清的珍贵食材,偏偏没能养好陛下的身体。
卫国公想到昨日的意外,心里更是提起一万分的紧张,盘算着家里做饭好吃的厨子,准备些不同口味的素食,免得小皇帝吃腻了宫中的饭食……
“今日,朕有一件事想分享,阚大伴,念吧。”
小皇帝声音轻快,头上
冕冠垂下来的白玉珠子轻轻晃动。
陛下是有什么新想法?近日确实要准备春汛听说新来燕都的郡主要去宫内居住……
几位高官心中想法不断。
然后他们就听到了小皇帝对金陵六部的表扬。
尚书们:……
勋贵们:……
不是他们凭什么啊到底?一群混子还能叫陛下夸上了?
他们耐着怒意听完发觉还是私人书院那事心中怒火更甚一向冷静的卜祯都忍不住在心里暗骂:
之前和陛下说私人书院不好处理是因为金陵尚书不管事、地方豪强势大、书院有朝中势力再加上燕都和金陵距离极远燕都不好管控罢了!
现下他们将朝中势力一网打尽让殿试平稳渡过却让金陵摘了这个桃子!他们本地的官员自然和本地的豪强有勾结行事方便处理起来自然比燕都简单。
一群人简直越想越气捏着鼻子听完这封“表扬信”听说小皇帝还要将信送到金陵去心里简直能怄死。
“陛下臣有本奏。”卜祯率先出列清晰地汇报近些日子朝中筹备的各项事情如棉甲、黄河春汛等。
他说完又有其他大人出来补充甚至卫国公这位刚参与朝中事物的勋贵都迫不及待地说了一嘴。
好奇怪……
明慕觉得自己仿佛在面对一群小朋友
太怪异了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内阁首辅、各部尚书明明都是很严肃的性格一心为国为民他这么想就很不尊重人。
“诸位爱卿辛苦了。”明慕缓声鼓励。
官员们期待地等了半天只有这一句。
……不是?
陛下肯定是没错的有错的一定是金陵!媚上欺下巧言惑主!
早朝结束之后不少人愤愤回家打算写信痛骂金陵同僚必须一天一封!毫不手软!
上午是例行的授课。
明慕随意吃了几块糕点填肚子溜溜达达地去上课。
缪太傅早已准备好了今日的授课内容见到小皇帝的身影不由得露出一个微笑:“陛下今日在早朝可是吓了不少人一跳。”
“一封表扬信罢了,能算什么?明慕不以为意。
表扬信、感谢信、锦旗……琳琅满目,现代几乎都看遍了,哪有什么新奇?
甚至受到老板表扬信后还会私下里吐槽:又准备pua了。
“这不大一样。
帝师耐心地教导:“若论起来,满堂诸公,做得事不比金陵更多、更完善吗?陛下可不能厚此薄彼,免得伤了诸公的心。
“再者,能叫他们的一句陛下的夸赞,已是侥幸,何德何能,叫陛下专门写这么长的文字?
明慕若有所思地点头。夜晚果然比较容易冲动,他本意是叫金陵那边好好保持,不要泄气,没想到会引发这么一串连锁反应。
所以早朝那会子,诸位大臣迫不及待地禀告诸事,真的是为了那封表扬信?
明慕叹了声,似有愧疚:“我会找时间补上的。
两方不能厚此薄彼,得保持平衡。
只是历史书上,帝王平衡两方势力,不都是为了巩固帝王权威?到他这怎么跟幼儿园分小红花一样……
“陛下不必因此劳神。
缪太傅看着小皇帝,轻声道:“臣见陛下,仿佛清瘦了。
明慕最初入燕都时,下巴就是尖尖的,身形单薄,稍大的风都能把他吹走;后来宫内倒是慢慢养好了,稍微结实了一些,现在又瘦了下去。
他摸了摸下巴,只触到一片光滑细腻:“是吗?
听语气,仿佛有点开心。
“这是因为我在长个子!
按照后世的算法,明慕大概才一米七多,不到一米八,原先还想等他有能力自由吃东西的时候,会不会已经过了长个子的年龄。
现在当了皇帝,第一个好处是吃东西自由,明慕严格按照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量补充,虽然不能吃肉,可他感觉身体还不错。
他现在超级自信:“我身体很好,太傅。
以后说不定能和澜哥一样高!
虽然澜哥目测一米八多……马上往一米九狂奔……
“是吗?
缪太傅半信半疑,微微侧头,瞥见立于一侧的阚英,只见对方轻轻对她摇了摇头。
果然不可信。
“说起来,太傅介意多一个学生
吗?”明慕想到小外甥女的教育事业,连忙问。
缪太傅立时联想到昨日的传闻:“是教导郡主的先生出了问题?”
明慕点头,很是不忿:“叫一个小孩子跪地读书,有没有师德……我预备让郡主同我一起念书,还有骑射。”
他只是跳过了蒙学,从基础开始讲解,甚至练字还是很基础的大字,昨日看,郡主的学习进度和他差不多的。
“最开始预备让她旁听,最好缓一段时间……别因为这个厌学就好了。”小皇帝叹了口气。
分明自己岁数也不大,反而操起这个心了。
缪太傅有些忍俊不禁:“自由陛下安排,不过,让郡主来念书,可要安排伴读?”
皇子皇女入学,都会安排年龄仿佛的伴读,多从母家或者父家寻找,也是他们的第一笔政治资源。
郡主父家不显,陛下对郡主的态度,倒是能从伴读人选上看出……
“我也能找伴读吗?”
明慕眼睛一亮。
他事情多,不一定有时间每日去临西王府,若是让任君澜来当他的伴读,岂不是每天都有正当理由进出宫闱?
只是可惜,对方尚在禁足,还是晚一些告诉这个消息好了。
“自然可以。”
想到小皇帝的年龄,缪白神色柔软,若是脱去帝王的身份,明慕还是个少年人,自然是希望有玩伴的。
授课结束后,阚英上前汇报:“陛下,卜大人在外已经等了有一会了。”
“是有急事?”
明慕收拾好东西,将人请进来,神色严肃。
卜大人是内阁首辅,来往多由奏疏传递,很少有直接找上门的情况,一般出现,便是默认有急事。
上书房内的笔墨纸砚还未收起,隐隐能闻见墨汁的浅淡香气。
“臣见过陛下。”
例行行礼后,卜祯被安排坐在了小皇帝的对面,从怀中拿出奏疏,恭敬呈上。
明慕接过奏疏,大致看了一眼,瞬间恍然大悟:原来是来要钱的。
之前没有皇帝,内阁能行使拟票之权,和户部商量要钱,但帝王正式上手政事后,便需要由陛下批条了。
里面所需的钱财分别有汛灾、军费两项大支出,都是几十万两银子,两
者加起来有百多万两而剩下的支出不足前两者的零头。
后面则是根据明慕提出的内容进行的一项项细化确保每一笔银两都能行之有效。
“朕没什么意见。”明慕让阚英拿出印章和金笺预备写下准许并盖上帝王的印章以证明这件事已经让他知晓并准许。
他知道有这项规矩后倒是很惊喜工作留痕简直应该刻在每一个打工人工位上作为领导也要有这种自觉避免让下属背奇怪的锅。
浅金色的笺纸从阚英转移到卜祯手上十几年不见天日的金笺终于重新出现在皇帝手中。
于先帝而言内阁的每一项决定都只入耳不点头也不摇头看似一切都放手实际上若真出了差错负责管理事项的臣子立刻拖出去问罪。
寥寥十几年内阁内更换的官员们竟有数十。
卜祯是两朝阁老原先已经告老还乡被同僚们硬是请了出来坐镇内阁他在朝内有威望、人脉才杜绝了官员频繁更替之事。
只是自那之后先帝更加不理朝政了。
或许是人老了就喜欢回忆旧事。
卜祯记忆里那些灰暗乃至痛苦的记忆逐渐被年轻明亮的新帝代替。他无比坚信新帝会带领盛朝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还有一件事要请教大人。”
明慕简单提了律法的不足之处以及刑部的商绳己道:“朕欲让他组织人手重新修订律法。”
“若只是这件事让翰林整理便是。”卜祯略略计算时间
“翰林院应该没有判案的经历。”
相较于卜祯轻描淡写的态度明慕要重视得多在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或许律法是他们保护自己的唯一工具。假若这工具出现破损岂不是将人往死路上逼吗?
明慕登基时日不短能接触的唯有燕都目之所及百姓和乐、繁荣朝官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但他没有愚蠢到以为所有地方都是如此。
他所生活的西宁府要忍受家人分离的痛苦燕都官员的呵斥一辈子或许都走不出那个小城要拼尽全力才能活下去。从那时候起或许明慕就在想念前
世法制社会的便利了。
卜祯虽不解,却同意了小皇帝的要求,答应给商绳己安排合适的人手,让他填补律法。
等所有事情结束,已经到了午膳时间。
明慕吃东西很简单,前几次被满桌子的膳食吓到后,以后呈上来的,都是小小一碟,花样虽繁多,可真摆起来,也不到半桌子。
今天呈上来的是素面,桌上是不同浇头和配菜。
“陛下且尝尝,这是卫国公今日献上的新菜。
阚英殷勤地给明慕布菜,小小一碗面条,浇头竟装了大半碗。
明慕笑着制止了他的动作:“我吃一点就好了。
夹起一点略尝一口,和宫中截然不同的风味瞬间征服了他的味蕾,明慕眼睛一亮,快乐地吃完了碗里的食物。
今日午膳偏辣口,之前宫内的厨子也做过,但都是食茱萸,尽力去除了其中异味,但吃起来还是古里古怪,所以明慕不太喜欢。
明慕抬头问:“不像食茱萸,是什么?
“陛下果真立时尝出来了,卫国公还说陛下肯定不知道呢。见小皇帝午膳用了这么多,阚英都快笑成一朵花了,“这是广东那边的,名叫辣椒,是西洋人交易的商品。
“原来是辣椒。
明慕若有所思地点头,他只记得辣椒是很晚才传入华夏的,之前一直没吃到,还以为现在还没到那个时间。
很快,他又被阚英话中的西洋人吸引了注意:“广东那边,和西洋贸易很频繁?
“是呢,听说那边有不少红毛夷人,说话怪腔怪调,来自什么葡萄牙、意大利的,当地百姓都习惯了。
明慕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