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一帘风月闲 茉莉不离

28.修水坝(三)

小说:

一帘风月闲

作者:

茉莉不离

分类:

穿越架空

轿撵如飘零箭矢,一路摇摇晃晃驶向黛川山。

徐知栀此时明显情绪低落,低垂的眼尾透露出如玉面庞的几分心事。

许是近来忙碌,她情绪莫名,尤其是在看到陆淮书的那一刻,堆积已久的怨怼不愿再遮掩。

她的坏情绪在陆淮书面前暴露无遗。

她对陆淮书是有几分怨气的,既怨他算计利用她,又气他窝囊,还要靠遮面才敢出现在她面前。

显然,她的心事是不可能被陆淮书所察觉的,陆淮书并不知晓,早在初次相逢,她便从他袖中的同心结窥见了他的心思。

徐知栀这些日子也是在撒气,她觉得那杆度量真心的天平应当调换位置,辜负真心,将他人情感当作筹码之人也该尝尝被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滋味。

她在心里暗自发誓,她这辈子都不会再正眼看陆淮书。

可怜陆淮书一生运筹帷幄算无遗策,也要在情场之上承受浓浓闺怨。

——

黛川山上,水坝建造工程已然到了建造坝体阶段。

顾远乔迫于压力,即便是忙得脚不沾地,也还是着人将以工代赈事宜安排下去,徐知栀回到黛川山的第二天,顾远乔将第一批收编的难民派遣上山。

徐知栀听衙役将这批难民的基本状况对接清楚,便开始安排劳工下山修养,换难民上岗。

为免秩序混乱,徐知栀将劳工分为三支队伍,每日只下山一支队伍,余下队伍则是与难民对接,教会难民如何履职,如此一来,既能在三日内将劳工尽数派遣下山,也提前遏制了由于人数调动,新人手生而造成的工期停滞局面。

徐知栀在难民管理之事上下了功夫,不仅将难民分批次管理,实行轮休制,给每个难民分配的活儿也是各不相同。秉着能者多劳的原则,徐知栀分配青壮年男子,与身子通泰无虞的女子干些修缮浇筑的重活,而身子略显孱弱的妇孺与抱恙的男子便从事后勤劳务,如此一来,便将难民管理地井井有条。

渭河水声潺潺,奔波数月的难民如候鸟一般在此处暂歇,也算是有了几分归属之感,他们便这样不知在黛川山上看过几个日升月潜,终日劳碌充实,更重要是的——大家都有了盼头。

随着难民数量不断增加,原本计划的工期被不断缩减,坝体建造完毕便开始着手安排浇筑振捣,不断完善排水系统,检测过后进行填筑封顶,待溢洪道、泄洪闸门和导流设施皆修缮完毕后,已是半月之后。

这段时日,徐知栀终日在黛川山上,难民劳工上山又下山,换了一批又一批,唯独徐知栀不曾离开。

也是徐知栀眼见着渭河上游水位逐渐上涨,比起初上黛川山而言,渭河水不断越过嶙峋山路,磅礴蔓延至远方。

徐知栀所在之处览山河皆小,却不知在辽阔的远方,又有何种悲欢离合被掩于山色之间。

是日黄昏,季明满脸喜色,也顾不得忙碌所至的周身尘土,迫不及待地赶去徐知栀所在的营帐,朝徐知栀拱手道:“小姐,水坝修缮完工,只待验收无误后便可请小姐揭红布开闸起运了。”

徐知栀精神紧绷,听到此言亦是喜色难掩,但还是推辞道:“由我揭红布算什么道理?理应由总督大人来揭才是。”

她一无官职二无民心,即便在水坝修缮之事贡献良多,也不足为外人道,此事若是落到她头上,显然是名不正言不顺。

这时,跟在季明身后的一道瘦弱黑影蹦出来,声音清脆道:“为何不能由徐姐姐揭,若无徐姐姐,便不会有这座水坝,徐姐姐当之无愧!”

徐知栀的目光看向出声处,一个满身脏污面色羸弱的孩童站了出来,他身形矮小,看着不过六七岁,徐知栀努力透过他脸上的脏污模糊辨认出他的面容后,一双因过于劳累而略显涣散的双眸也重新聚起温柔的光。她招招手,温声哄道:“小六,过来。”

被唤作小六的孩童是劳工之中年纪最小的一个难民,他的亲人死在了北上途中,即便是亲人拼命护他北上,可当他出现在徐知栀面前时,还是瘦弱得像一只病猫,一双忽闪的眸子里满是恐惧彷徨。

小六很清楚,若是清灵县遇不上徐知栀,他们努力北上也只是换个地方葬身。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他颠沛流离之后终于遇上心软的神。

缘于徐知栀特意嘱咐,顾远乔在收编难民时格外关照弱势群体,徐知栀也在最大限度内对难民之中的妇孺给予优待,以小六为首的孩童都是干些后勤,既不累人,也不危险。

在她的特殊关照下,他们身上也能看见二两肉,不至于太过于瘦骨嶙峋。

这些日子朝夕相处,徐知栀也能对众人有些初步印象,能粗略叫出名讳。

徐知栀知晓,他之所以叫小六是因为他在家中排行第六,但其他五个,皆死于奔波途中。

每每思及此,她便倍感心疼,看着小六逐渐走近,徐知栀掏出手帕,轻轻柔柔地将他面上的尘土擦拭干净,耐着性子教他:“小六,揭红布这样的大事应当由总督大人来做,你可知晓?”

小六眸光熠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徐知栀,固执道:“不知晓。”

徐知栀被他的固执言语弄得哭笑不得,悉心教道:“水坝完工后,知县大人便会安顿你们,往后你不可这般执拗。”

乱世之下岂容如此锋利的性子?

小六的一双眼睛平静如湖水粼粼,泛着一些细微的,悲伤的光泽,在这波平静的潭水之下,隐藏着玻璃一般易碎的悲悯。

小六学不会徐知栀想教给他的人情世故,他仍旧道:“我认为徐姐姐当之无愧揭红布。”

“我也认为!”此话出于一个身怀六甲的妇人。

她祖籍蜀中,婚姻美满,成婚数载却不曾孕有孩子,险些被婆母以七出无子休下堂,直至年前才受孕,迫于天灾,奔波至清灵县,而她腹中的孩子,是娘家与夫家最后的血脉。若不是遇上徐知栀,肯施舍一口饭食,请郎中为她开药坐胎,谁敢料想她母子二人的下场?

徐知栀转身看向那妇人,原本松弛的神情又紧张起来:“夫人请坐,大夫说您胎相不稳,不可过于劳累。”

那妇人顺势坐下,满脸感激地看着徐知栀:“承蒙徐小姐照顾,只给我派些小事,我在黛川山上未曾干过重活,算不上累。”

在徐知栀交谈期间,总督率人验收完毕,见徐知栀迟迟不曾露面,便来请她,恰好听见她的推辞之言,吓得总督赶忙上前,道:“徐小姐万不可自谦,若是您都当不起,谁人还能当得起?”

在他身后的,是难民劳工中的壮年,虽说他们时常在坝上,未曾见过徐知栀几面,但他们在闲暇之时早已将徐知栀的光荣事迹了解得细致无二,出于对她能力的认可,大家也乐于对她歌功颂德,故而众人皆应和道:“徐小姐实乃十世善人转世,徐小姐当之无愧!”

原本还只是闲时碎语,如今这样一闹,众人皆聚在帐前起哄,倒也有了几分气势。

“是啊,我听说朝廷都不打算管了,徐小姐只是途经此地,竟然主动提出帮我们修建水坝!”此话出自一个清灵县的本地居民,孤寡多年,家中唯一的一亩薄田也在水患初期被淹了,听闻徐知栀在黛川山上修水坝,他便主动请缨报名,为水坝修缮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