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在沉默中迅速达成。
陈砚清关闭了会展中心的预测模型页面,屏幕上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数以万计可能被“心灵瘟疫”席卷的普通人。他转向林凡,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基于敌我力量对比模型,我们两人独立阻止此次事件的概率低于3.7%。我们需要增援。”
“找帮手?”林凡立刻领会,他揉了揉眉心,那里还残留着与古玉对抗后的隐痛,“但把他们卷进来……”
“风险存在。”陈砚清打断他,眼神锐利如刀,“但根据‘情绪熵增’理论,一个稳定、有序的‘心灵节点’本身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熵增,并对其周边微小范围产生稳定效应。如果我们能将足够多的此类节点,在特定时间集中于特定空间……”
“就能组成一张网!”林凡接上,眼睛亮了起来,“一张能兜住那些‘心烦意乱’,不让它掉下去的网!”
理论或许在纸面上显得冷静而客观,但实践的过程却需要温暖的关怀与切实的支持。对于那些刚刚从心灵创伤中逐渐恢复、内心仍然脆弱的人们来说,说服他们再次踏入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面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不仅需要耐心的沟通,还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与信任。
他们首先联系了程序员王工。
视频通话的另一端,王工耐心听完林凡略带迟疑、时有停顿的解释,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沉默片刻后并未立即作答。他转过身去,面对闪烁的屏幕,双手在键盘上迅速而熟练地敲打起来,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声响。过了几分钟,他重新转向镜头,语气平静地解释道:“我刚刚现场编写了一个简易程序,它可以实时同步会展中心区域内的Wi-Fi信号强度,并主动检测网络中的数据包是否存在异常。虽然这个工具未必能直接清除你们所提到的那种高度隐蔽的‘病毒’,但它或许可以在异常发生前提供预警,并帮助定位问题来源。”他稍作停顿,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上一次遇到麻烦时,是你们帮我解决了程序里最棘手的bug,甚至可以说是帮我‘debug’了那段混乱的生活。这一次,该轮到我回报你们了。”
第二个电话,我打给了那位曾经深陷偏执、如今却逐渐找回冷静的医生。电话接通后,线路那端陷入了一段相当漫长的沉默,仿佛他正与自己内心深处某个顽固的声音作着无声的较量。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里透着医生特有的冷静与责任感,却也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沉重。
他说:“作为一名医生,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面对未知和恐惧时,人群会倾向于非理性的反应——群体性癔症或恐慌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不能、也不应该对此无动于衷。”话音落下,他又停顿了片刻,仿佛在整理自己的情绪与思路。
紧接着,他用一种近乎职业本能的果断补充道:“我会提前准备好镇静剂,拟出几套应急处理方案。告诉我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我会准时到场——这不是请求,而是我的责任。”
艺术家当时正在他那间充满创作气息的画室里,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打断了他在画布前的沉思。他接起电话,周围弥漫着浓烈而刺鼻的油彩气味,那些气味仿佛还在空气中流动,昭示着他刚刚完成的画作尚未干透。他静静地听着电话那头的讲述,神情逐渐变得凝重,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时,他猛地将手中的画笔狠狠掷入旁边的洗笔筒中,筒内的水花瞬间飞溅,泛起一片斑斓而混乱的色彩,如同他此刻内心的波动。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愤怒与决绝:“它们竟敢用虚无来污染所有的色彩?休想!我会去的,我一定会去!我会用我的画框,守护住我能守护的那片‘心象风景’,绝不让任何东西玷污它的纯粹与真实!”
最令林凡和陈砚清深受触动的,是王先生一家的反应和态度。他们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登门拜访,最初的期望不过是希望王先生能在商业场合提供一些人脉资源或物资支持,毕竟这样的帮助对于他们正在推进的计划来说已经足够宝贵。然而,当他们说明来意、叙述完整个事件的经过后,第一个站起来的竟然是年纪尚小的小哲。这个少年人眼中闪烁着清澈而坚定的光芒,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去!我好像能感觉到那种不对劲的东西,我知道它们在哪儿——我可以帮林哥和陈老师指出来!”
小哲的母亲王太太一听,立刻紧张地握住了儿子的手,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舍。她嘴唇微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却没有打断。短暂的沉默后,她抬起头看向林凡和陈砚清,目光中既有对他们深深的信任,也透露出一种属于母亲的、义无反顾的决心。她轻声而坚定地说:“这个家,是你们救回来的。没有你们,也许我们至今还陷在阴霾里。现在,你们要守护的是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家庭……我们,不能只是躲在后面。”
最后,王先生郑重地点头,语气沉稳而果断:“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说。”没有多余的言辞,却字字有力,充满了全家人共同的支持与决心。
就这样,无数个曾经孤立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心灵节点”被逐一唤醒,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渐渐闪耀起温柔的光芒。它们原本散落在喧嚣都市的深处,或藏匿于繁忙街道的转角,或静默在高楼大厦的缝隙之间,彼此隔绝,互不相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无形的力量开始悄然运作,将这些分散的节点连接起来,织成一张温暖而坚韧的网络。每一个被点亮的节点都不再孤独,它们相互呼应、彼此支持,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暖流,悄然改变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与脉搏。
三天后的夜晚,林凡的文玩店比往常提前打烊了。暮色四合,店门紧闭,但透过玻璃窗可以看见店内暖黄色的灯光温柔地倾泻而出,将整个空间笼罩在一片温馨而神秘的氛围中。店内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故事和期待,汇聚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穿着格子衫的程序员王工安静地坐在一旁,眼神专注而内敛;气质沉稳的医生则面带微笑,显得从容而镇定;打扮不羁的艺术家随意靠在墙边,眼神中闪烁着灵感的火花;衣着严谨的王先生带着他眼中充满好奇与紧张的妻儿,一家人的表情既有期待又有些拘谨。而胡老也如约而至,静静地坐在角落的茶桌旁,手中轻抚着一只紫砂壶,仿佛一尊定海神针,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沉稳与安宁。这一刻,文玩店不再只是一个买卖物件的场所,而是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与故事交织的独特空间。
气氛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尴尬,夹杂着几丝若有若无的忐忑。在场的每个人原本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各自的人生轨迹天差地别,生活的道路从未有过交集。然而,他们此刻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经历而聚集在这里——都曾被林凡和陈砚清以某种方式,从内心深处那片迷茫而困顿的泥潭中拉出来,重获心灵的自由与明朗。这份共同的救赎经历,成了连接他们之间唯一的、却也无比深刻的纽带。
林凡看着这一张张面孔,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他清了清嗓子,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像平常聊天一样开口:“谢谢大家能来。我知道,把大家叫来,是又给大家添了‘麻烦’。”
他缓缓地伸出手,轻轻拿起工作台上那只已经被他精心修复好的碗。这只碗曾经盛满了温暖的热汤,如今在他的手中显得格外珍贵。每一个细小的裂痕都被他耐心地填补,每一道痕迹都仿佛诉说着一段过去的故事。
“我们这些人,可能就像这些曾经有裂痕的碗。被修好了,能装热汤了,就想着,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小日子。”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和却带着力量。
“但现在,有人不想让这城里的人好好喝汤,想掀桌子,想让所有人的碗都冷掉、碎掉。”
“我们没办法变成坚不可摧的坦克大炮,去跟它们硬碰硬。我们就是些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