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许百龄

第 116 章 折子

小说: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作者:

许百龄

分类:

穿越架空

皇帝这么急想给此年轻官员安排去处,看得出是真的喜欢这个人,爱其才。

扎根史馆多年,对西北局势了如指掌,对朝政却不会如对西北了解。若是调往别处,低的位置自是不能让陛下满意;高一点位置,一个毫无根基对朝局和六部九卿不熟之人过去,又不太合适,还可能适得其反。

陛下是觉得这年轻人在史馆多年屈才,对其惋惜。

夏阁老笑着回禀道:“依臣之见,俞兼修编修史书多年,勤恳踏实,亦有充足经验,不如就赐其修撰一职。既可到国史馆继续修史,又能殿前观政,待对朝政之事熟悉后,再作安排。”

皇帝略作沉思,没有表态,又望向旁边的吏部蔡尚书。

吏部尚书蔡腾曾是俞慎言乡试的主考官,只是当年的俞慎言乡试成绩平平,其他方面又太普通,他没怎么留意。即便后来俞慎言殿试成绩突出,可去了史馆。逢年过节有拜访过他,他乃吏部堂官,拜访人太多,也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未想此人会有此才学,得陛下看重。

算来这个俞慎言也是他的学生。

夏阁老的意思,他瞧出来,是拿修撰这个位置当跳板,在修撰位置上一段时间,届时无论是到六部九卿,还是到地方历练,或其他安排,都能顺顺利利。

翰林院修撰这个位置对于现在的俞兼修来说也最合适,连升三级,不算高也不算低,亦不会显得陛下恩宠过盛,惹人过度关注而引来麻烦。

他回禀道:“臣附议,先令其观政,观其才再行安排。”

皇帝也觉得这个建议比较妥当,便让蔡尚书着人安排。-

此时翰林院,午间休憩,陈璞和刘曙二人关心的语气询问俞慎思,昨天皇帝留下他说了什么。

是真的关心,还是打探俞慎思摸不准,他仔细回忆了下昨夜的事,一脸真诚地回道:“说来二位师兄可能不信,进了偏殿陛下就和我说了两句话。”

“哪两句?”陈璞饶有兴致。

俞慎思一本正经回道:“第一句,不让你当这个传话人了;第二句,回吧!”第二句还不是对他一个人说的。

陈、刘二人相视一眼,笑着摇头,不相信,听闻昨日半夜才回,半夜就说这两句?

“那你在殿内做什么?”

“就站着!

“俞师弟,你不是诓我呢?

俞慎思信誓旦旦地道:“事关陛下我岂敢胡言,真真没有第三句。

二人更加糊涂,欲再问,知晓应该问不出什么,也就作罢。-

午后,户部那边来人传俞慎思过去,是商议新策修改之事。

俞慎思朝门外看一眼晃眼的青砖地面,这个时辰是最热的,毒辣的日头,出门就能晒冒油,高明进不是成心折腾他吗?

“你回高侍郎,我手头还有些要紧的事,晚些过去。

文吏为难地道:“诸位大人已在大堂议事,侍郎大人请俞修撰莫让诸位大人久等。

他就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什么作用都起不到,又不是非他不可,上个月他没过去,新策也没停半分。

他哪来这么大的面子让诸位大人等?

高明进真会给他树敌。

老匹夫!

俞慎思顶着烈日朝户部去,心里的火气比头顶烈日还盛。-

户部大堂连个人影都没有,到了高明进办公的堂中倒是瞧见他和两位大人在说话,旁边还有几位官员。

二位大人他认得,是南安省和江原省清吏司郎中。

讨论的应该是新策之事。

俞慎思忍下怒气,擦了把额头上溢出的汗珠,换上笑脸进去一一见礼。

“瞧瞧俞修撰热得,脸蛋红扑扑。一位郎中大人让人倒杯凉茶给他递过去。

俞慎思道了声谢,冷冷看了眼上座的高明进,回道:“高大人传话说这边议事,下官不敢耽搁便赶过来了。

“俞修撰勤谨啊。

“大人过奖,下官尽本分而已。

高明进看着面前少年怒而不发模样,笑了下,吩咐道:“先坐下歇会儿。朝旁边椅子睇了眼。

俞慎思不客气,道了声谢坐下来,此时小吏将凉茶端到他手边。

他一口气饮了一盏,刚准备退下的端茶小吏愣了下,撤下空茶盏,又重新给他端来一盏。-

高明进和几位大人继续说着刚刚的事,新策实施方案提交上去,讨论修改多次,根据两省具体情况不同,方案有不同。

言语间听得出来,陛下让他们这两日就拿出最终的方案,本月就要在两省落地实施,户部官员都着急。

难怪将他给叫过来。

俞慎思在旁边坐了片刻,两盏凉茶下肚,身上的燥热散去,心绪也平静下来。

高明进此时才问他有什么看法。

公事上,俞慎思不会掺杂私仇,补充道:“开国之初,朝廷鼓励开垦荒田,规定垦荒田不纳田税。因而有不少乡绅地主动歪念,将良田谎报成垦荒田从而避税。如今新策依旧延续了垦荒田不纳税这个规定,下官认为,这次清丈田地,对于那些垦荒田亦要清丈严查,将虚报成垦荒田的田地清算出来。”

高明进点点头,这个倒是忽略之处。

几位大人也认可,如此更周全些,只是如此又要投入更多的人力。

就此事,几位大人又讨论一盏茶的工夫,最后定下了方略便散去。-

俞慎思站起身准备随着诸位大人退出去,高明进唤住他,问及信州、奉州等地旱灾之事陛下之意。

昨日皇帝下了旨意,户部派也安排官员和御史前往核查,高明进必然知晓详情。

俞慎思不与他多说,只冷笑道:“朱薯生长周期几个月不能立即挽救灾情,旱灾波及州县多,朱薯栽种肯定有限,户部又要忙了。”

高明进沉吟一声,笑着站起身道:“你二哥带回的朱薯倒是一定程度缓了燃眉之急。”

对于高明进的这一句“你二哥”俞慎思稍感意外。

俞慎言过继出去,高晖便是高家长子,就算高明进不称呼官职姓名,也该称呼是他的表哥。他一直唤二哥,那是他们俞家承认高晖长幼之序。

高明进竟也这么称呼。

他可不认为高明进会将高晖过继给俞家,高晖是他牵制他们姐弟三人的一根线,他岂会剪断。

他冷笑一声,上前一步揶揄:“二哥?高大人是准备将二哥过继俞家?下官提前谢过高大人。”

高明进拧了下眉头,瞥他一眼,“我当年该将你留下。”

“呵,高大人忘了算命先生说的,你我命里相克。”他拱手道,“下官就先告辞了,免得在此克了高大人的福寿。”

望着少年退出去,高明进眉头拧得更紧,在堂中愣站片刻,幽幽

地叹了声。-

从户部回翰林院日头虽然西斜阳光依旧烤晒虽然户部和翰林院很近街边树木成荫走回去还是热得很。

回到翰林院听到皇帝对俞慎言的折子批复随后便召俞慎言。

随后几日又召见几次与几位大臣商议一番。

另一边清田纳税新策的方案于数日后最终敲定正式落地推行。

地方官员知晓此策是陛下强制推行但是他们不敢骂皇帝只能骂高明进这个“始作俑者”若非是他提出这个新策哪里有陛下支持推行。

不仅地方官员士绅地主也是对其诅骂对此策不满不愿配合官府。

与此同时皇帝的案头又多了一摞参高明进的折子。

这日俞慎思当差皇帝让白尧读折他在旁边仔仔细细听着。

参高明进的折子真是五花八门渎职、欺君、受贿这些也就罢了还有参高明进逛青楼狎妓、铺张靡费、霸占良女等等。甚至还有的官员一连上了数道不带重样的。

不管皇帝信不信后面那些生活作风的折子俞慎思是不信。

高明进会卖官鬻爵、贪污受贿会草菅人命

这些官员上折子都不先核实一下真伪吗?至少也要有个依据再上折子这和诬陷有什么区别?

恨高明进恨得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