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慎言赶着车,俞慎微和幼弟跟着,她又问起刚刚幼弟为何打李郎。
这个李郎性情怪异,总让她觉得他身上藏着许多秘密,是个危险的存在。他个头高大,若是幼弟得罪此人,以后上学散学落单被对方盯上,难保对方不报复。
俞慎思却不这么认为,自从年后此人回来,他能瞧出几分,此人行为怪异归怪异,并非心肠歹毒之人。否则不会乖乖应下他的“报复”,今日还欣然挨他的打,没有一丝不满。
他隐隐觉得李郎像受过心灵重创而变得性情孤僻。
为免俞慎微担心,他将原委说给大姐听。
俞慎微蹙眉,点了下他脑袋教育:“这么点事,你记这么久?人家又不是故意扰你,是重病难忍,岂可怪罪?”
“这是大事!读书无小事,爹说的。”搬出俞纶来当盾牌。
俞慎微便不再教训,嘱咐他以后再遇此事要多体谅些。
俞慎思并非不体谅,只是想捉弄李郎罢了,刚刚抽他手的五下都抵不过苏夫子一戒尺打得重。
俞慎思余光朝旁边瞥了眼,见到马车上落下一个人影,回头见到李郎,惊了一跳。
“你怎么神出鬼没?”什么时候就跟在后面了?他们姐弟的对话都听去了?
俞慎微姐弟回头瞧见李郎,俱是意外。
“你们落下的,戚婆婆让我送还。”李郎将手中的书递过去。
俞慎思见书封面一个卡通小人儿,是自己的,接过道了句谢,转身快走两步追上牛车。
恰时迎面走来一名妇人,招手冲李郎喊:“阿帧。”
妇人三四十岁年纪,一身乡里妇人打扮,俞慎微认出来是去年末见到的那位,当时李郎给了她一个钱袋子,她乐得合不拢嘴。
妇人直奔李郎身前,责怪道:“怎么两三个月也不回去一趟,表姑担心死你了,秋收后你表弟成亲……”
姐弟三人走远,没听到后面妇人说了什么。-
天凉添衣。入秋后,裁缝铺生意好起来,俞纶堂兄弟二人的裁缝手艺毋庸置疑,前几个月宣传,如今在城中大俞裁缝铺也能叫得上名。铺子中又经营布料,生意比预想的好。
俞慎微在入秋时去拜访唐母,唐母给她介绍的那个做绣品生意的胡老板,与唐母沾亲
带故。有唐母帮忙说话生意顺利许多。胡老板每年春秋两季跑货也想在临水县有个固定合作的人。两人想法一致便定下这事。
事后俞慎微琢磨着家中裁缝铺有爹和小叔经营娘和小婶帮忙用不到她。她可以把心思放在绣品上这里面的利润可观。-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今年入冬有些不寻常刚过立冬天就寒起来冬月里就飘起雪比往年早了半月。庄稼人靠天吃饭全都讨论明年的收成。俗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但凡事过犹不及。
腊月里雪又少了些。
小年后
到大俞村第二天一位族老领着几位族人过来说田地的事。
俞纶以为是如今家里添丁田地有变动却未想是族人想将田地挂到俞慎言的名下免税。地还是他们种每年交他们一定的租子租子自是低于朝廷田税。
秀才名下有五十亩良田免税的特权俞纶他们一家本来人少地也少不足十亩。俞慎言的名下空着几十亩免税田。俞纶本来想着以后手里有余钱买些地如今族人主动送过来。
这种方式在乡里很普遍不少家中田少的秀才都会让亲族挂名。亲族不用向官府缴纳田税将田税的一部分以租税形式交给秀才亲族最后也就成了秀才的佃农。
大盛朝相比前朝土地管控一块虽好些却仍存在许多问题买卖转让是平常之事。这种事每个乡都有官府是不管的。
这种不劳而获的诱-惑俞纶不可谓不动心。此事关系俞慎言他询问俞慎言的意思。
族老和几位族人商量想让他们几人每家分十亩田挂过来。俞慎言知晓族老和几位族人家中男丁多所以田地多田税自然也多。若是男丁皆是劳力则罢不是劳力生活也不容易。
以前他没有想过这种事如今族老提及他自然愿意帮一把族人。以后也是要买田的倒不如将这好处先给族人。与族人和睦今后遇到什么困难族人也能帮衬一二。
他想到俞氏族中的顺叔公家。
顺叔公大儿子去世小儿子和他差不多大下面还有两个总角孙儿。老的老小的小生活艰难。若说真的要挂他名下他倒是愿意帮顺叔公。只
是这种挂名的田,在官府那里这些田就是他的。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将自己的地转出去,如此自己没有保障,只能做佃农。
他出于好心,自不会吞了这田,更不会多收他们租子,甚至可以不收。但从顺叔公来看,田地还是握在自己手里踏实,不见得能信任他。
俞慎言道:“我名下只能分出去三十亩免税田,叔公和几位叔伯要匀一匀了。他想留十亩,若是顺叔公以后愿意,自己就帮一把;若他不愿意,便空着,以后家中买田再填上。
族老和几位族人见他点头,当即便商定,那就几家匀一匀,族老家中有个瘸了腿的儿子,其他几家让他挂名十亩,剩下他们商量分了。
年后,顺叔公也过来问此事,俞慎言便将那十亩份额给了顺叔公。
事后俞慎思询问举人名下多少免税田,才知晓那些乡绅地主是怎么来的。前朝后期一大弊病就是土地兼并严重,本朝有所控制,百姓才吃得上饱饭。-
破五后,县城的铺子陆陆续续开门营生,俞慎微也琢磨收绣品的事。
过年时俞慎微和家里说,今年准备做绣品生意,他年前打听过这方面消息,年后准备四处去问问。
俞纶夫妇不同意,毕竟女儿大了,不能总是在外面跑,这个年岁找个好儿郎说亲才是正事。俞慎微搪塞道:“待小言乡试后再说亲,若小言高中举人,娘还担心我这个举人的大姐嫁不出去?
俞纶夫妇一想也是这个理儿。小言若高中举人,女儿的婚事就能往上找一找,不再拘泥村里的那些儿郎,兴许能找个更好的人家。一年半载也等得起。对于俞慎微要出门跑绣品生意,夫妻二人还不放心。
施长生便道:“年后我不去昌隆布庄,我陪姐姐,也能保护姐姐。
施长生这二年身量长起来,已经和俞纶一般高,有了大人模样。在昌隆布庄做了两年伙计,跟着少东家见了不少人事,说话做事愈发成熟。有他陪着俞慎微,夫妇二人放心不少,免不了还是要叮嘱一番。-
正月十五,俞慎微和施长生去乡里谈绣品的事,回城天色已晚,城中灯市已开。上元佳节的灯会,历来是衙门和城中大户人家联手举办。街市各处可见衙门和各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