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万安弈局 一味甘草

44. 第十一章

小说:

万安弈局

作者:

一味甘草

分类:

古典言情

事情还要从蓟门闸码头漕船走水那日开始说起。

漕运船只出了意外本也不是要紧之事,大可以找背锅之人,此等小事,绝不会牵连到漕运总督的位子上。

但如果有人故意借此事大做文章,添柴加火,令事态变复杂,那便大不一样了。

李安泰久据漕运总督之位,早已令觊觎此职的文武百官甚为不满。加之此次事故恰好发生于万安城内,天子眼皮底下,刘聿恒又寻了人在暗处推波助澜。原本漕船走水的寻常案件,最后竟演变成了李安泰徇私枉法、贪赃舞弊的重案。

那些不知从何处冒出的苦主们,纷纷向刘祀递上奏呈,历数李安泰过往执掌漕运时的种种不法之举。什么虚报损耗、浮收勒折、勒索商民真倒是无恶不作。

一时之间,都察院御史弹劾李安泰的奏章竟至堆积如山,连赵普也难以压制这股势头。

李安泰原是赵普外甥,赵普素重声望、爱惜羽毛,明面上自然不肯为他出面打点,无奈之下,只得托付刘聿洵代为在朝中言语说情。

是以,才会有了那晚清茗轩中,赵普和刘聿洵的秘密会晤。

清茗轩那晚之后,刘聿洵便开始着手处理李安泰之事。

他先是仔细研读了诸多御史弹劾李安泰的奏章,从中梳理出关键证据和主要罪名。随后,他暗中派人去漕运沿线调查,企图从这奏章指控中找出无法坐实的部分成为他们翻身的关键。他甚至还跟李全胜因为李安泰之事特意秘密出了一趟城,可谓是在这件事上殚精竭虑。

也正是因为在保全李安泰的这件事上他的忙前忙后,他才彻底得到了赵普的信任,为刘聿洵的调查大开方便之门。

可纵是赵普这般深谙官场算计的老臣,也有失算之时。刘聿洵此刻看似为此事尽心尽力,腹中打的确是自己的算盘。

其一,满朝文武皆欲染指的漕运总督之位,刘聿洵自然也想将其收入囊中。其二,西境军粮案在蓟门闸断了线索之后,漕运这条线,便成了他追查此事仅存的希望。

此前他将大半时间都耗在此事之上,对王家之事便多有疏忽。他原想着,等自己回万安之时,再将陛下指婚的消息亲口告知王太初。可待他从城外返回万安城时,王太初早已随王绍安动身前往明州,迎娶赵盼儿去了。

他心中清楚,赵普若真心想与自己结盟,两人关系越是亲近,便越容不下王抃的存在,定会对王太初斩草除根。因而他当机立断,命李全胜即刻动身前往明州保护,而自己留在万安城内周旋。

李安泰的事情也如刘聿洵预料的那般,万安府府尹因为瘟疫失察之罪,判决尚未定夺。如此一来,李安泰的案子便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刑部手中。

刑部尚书洪保掌案向来恪尽职守,接手李安泰案之后,连夜提审人证、核对漕运账目,半分不敢懈怠。

他是断案一把好手,却也有缺点,那便是过于追求完美,断案时必求证据链严丝合缝,但凡有半分让他觉得不妥之处,便绝不轻易下结论。

寻常的案件尚且要这般审慎,更何况此案牵涉朝廷重臣,他更是半点不敢疏忽,每一步都要反复斟酌。

而刘聿洵和赵普便是利用这一点,让李安泰的罪名迟迟不能被定夺。

都察院那些弹劾李安泰的奏疏,多是其政治对手捕风捉影的风闻传闻,本就经不起细致核查。

而那些信誓旦旦、历数李安泰不法之举的官员,大多也拿不出实证;更何况那些所谓苦主,本就没和李安泰有过直接接触。这般情形,只需把罪责全推到下属身上,便也能轻易脱罪。

就这样,李安泰的案子在刑部压了足足一个月仍未了结。赵普见状,只当胜券在握,觉得只需再耗些时日,此事便能不了了之。

因而事情尚未真正尘埃落定之前,他便已借着感谢之名邀请刘聿洵来相府庆祝。一来,确是为了感谢刘聿洵这些时日的运筹帷幄,二来,也是为了更加拉近刘聿洵和自己的关系。

“本王看来,那些弹劾中伤李总督的折子大多也并无确凿证据,赵相尽管宽心,想来也定是掀不起什么波澜。”

赵普年事已高,素来饮食清淡。是以家宴不似旁人酣饮取乐,只设了几道素菜,伴以幽远的古琴声。

可那几道素菜看着素净,实则确是极其讲究。翡翠般的青菜只掐了嫩尖,用高汤焯得鲜灵;菌菇是晨间新采的,只简单蒸过,撒点细盐便已是满屋飘香;更值得一提的是那碟陈卤所点的老豆腐,切作方丁,浇以酱油香油之汁,点缀以少许葱花,入口豆香混着咸鲜,素净却适口。

“有劳殿下这些时日来对安泰的关心,他日此逆子若能够安然无恙,定要让其好好谢谢殿下。”赵普以茶代酒举杯遥敬刘聿洵。

“赵相客气了。此事本就定不了李总督之罪,无非是赵相不想让外界对您有徇私的看法,才让本王有了机会得以替李总督洗刷冤屈。”

“殿下还愿相信此逆子,便是他的福分。此子我自小看其长大,要说调皮捣蛋是有,可这贪赃枉法定是万万也不敢的。”赵普膝下无子,便将所有期许寄于这个外甥。在朝中屡屡为其铺路,连实务都亲授指点,一路扶着他坐上了漕运总督之位。

“自然如此,李总督自小受赵相的教导,自然是行事端正之人。”刘聿洵顺着赵普的话往下说道,“只是赵相也知洪保的为人,此人甚是谨慎心细。证据链不完整时,他不会贸然给李总督定罪,却也会因这证据不全,迟迟不肯松口,硬是将李总督扣在牢中,叫其脱不了罪。

“哎!这也正是老夫所担忧的。此子自小体弱,刑部狱又暗无天日,潮湿阴冷,日子一长,恐其难以支撑。今日老夫邀殿下前来,也是想同殿下商量一番,是否有让刑部判其无罪的可能性?”

“这些时日,本王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在案情胶着之时,如何可以找到破局之法。先前我也寻了些过往案例来参详,琢磨出一个法子,或许能破解眼前的困局。”

“哦?请殿下说来听听。”听到刘聿洵有了主意,赵普浑浊的眼睛似是忽然亮了亮。

“古往今来,每逢案件胶着难断,主审官常会问询旁人,探问嫌疑人平日品行,作为断案的参考。”刘聿洵润了润喉,继续说道,“因而我在想,是否也可让刑部效仿此法,找旁人证明李总督为人处事光明磊落,所涉指控皆为莫须有?”

“如若真能如此便是最好,届时我寻几个朝中同僚作证便可。”

“赵相稍安勿躁,且听本王说完。这人选也是颇为讲究,不可是随意无关之人。一则,他们需是有身份体面之人,若非如此,其言无人采信,自然不可作数。二则,需选与李总督平日有往来之人,若非如此,其信口开河,亦无人相信。三则,这些人须是赵相所信之人,不然若任由其口无遮拦,非但无益,反倒会适得其反。如此盘算下来,这样的人便并不多了。”刘聿洵侃侃而谈,显然已是心有丘壑。

“殿下如此细算,可是有了合适的人选?”

刘聿洵自小在兵部军营摸爬滚打,对于他的勇冠三军,赵普已是早有耳闻。现如今看来此人不仅骁勇善战,谋算布局亦属上乘。

他缓缓眯起眼睛,目光如猎鹰锁定猎物般盯着刘聿洵,心中暗忖:这般智勇兼备之人,绝对不能让其和王抃牵扯在一起。

“漕运总兵,钱一标。”刘聿洵来此之前,已经想好了钱一标这个人选。

“钱一标?”赵普手抚长髯,指腹轻轻摩挲着须尖,口中低低唤着这个名字。他眉间微蹙,似在斟酌盘算。

“没错,钱一标,在本王看来,眼下没有比此人更合适的人选了。”

“殿下方才说的条项,此人确实是条条吻合。只是老夫还有疑虑,只此一人,对洪保而言,是否有说服之力?”

“我知此时赵相所想究竟是何。”刘聿洵笑笑,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