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枕月听云

48. 第 48 章

小说: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作者:

枕月听云

分类:

现代言情

本来今年是要在黄州推广棉花种植的,但年中遭了洪灾,补种粮食都来不及,棉花什么的自然排不上队了。不过苏过还有些存货。老苏的试验田里也有一些收成,拿来实验各种棉花设备还是足够的。

如今麻和丝的纺织发展已经初具形态,纺车也从手摇改成了脚踏,效率有一些提升。但基本还处于人力和家庭作坊状态,算不上高效。提升效率和解放人力什么的苏过有些思路方向,但现在还在初期,最重要的是将纺车改的适合纺棉线。

毕竟苎麻的纤维可比棉花硬太多了,纺车不改良的话,棉线分分钟被扯断。所以对机器的精细度和各种牵引力设计都要针对性调整。

还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是很给力的,稍微有个思路指引,很快就能不断调整试出最佳方案来。

还有织机也是如此,经过改良,大家终于在年前织出了第一匹棉布。

虽然没什么花纹,颜色也是普通的白色,但这种柔软的质感还是让大家十分惊喜。

趁着未封笔,苏轼和苏过带着棉布去找徐知州,顺利为棉花的推广追加了更多资源。

毕竟目前已经做的改良只是第一步,为了尽快做出成品,前期棉花去籽和弹棉花的机器苏过都还没有改良。

按黄道婆后来总结出的经验,从棉花摘下来,去籽、弹棉花、纺线、织布都有针对性的机器工具。而且现在的纺车多为单锭,效率太低,如果改成三锭就能同时纺三根线了。还有棉布也能在织布时做出各种花纹与配色。林林种种,十分繁杂。苏过也只能尽量为大家提供思路。毕竟系统没有刷新出什么图纸,没办法直接给工匠们参考。

要苏过说,他最想实现的还是解放人力,咱们直接上水力纺车,毕竟黄州水力资源还是很丰富的,直接工业化,多好呀。

但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才第一个五年计划呢,慢慢来。

相信用不了几年,棉纺织业会成为黄州另一个支柱产业。

徐知州对苏过描绘的未来十分憧憬。虽然新的任命还没下来,但他已经知道自己再过几个月就要离开黄州。

趁离开之前,他也想为这里再多做几件事。

目的达成,苏家父子也不久留。苏过给徐知州留下一些家里新做的不辣的腊肠,两人便告辞回家。

接下来就是新年假期了。又一年过去,苏过的系统没能再升一级,毕竟之前花光了满意值兑换土豆种子补种,而最近,攒了小两个月,苏过又将大部分满意值换成了土豆,托人给汴京的狄云送去。

前段时间收到狄云的来信,他已经回家哄好了清河郡主,但狄咏那边还是不肯松口,需要粮种作为突破。

对于好兄弟的梦想,苏过肯定要大力支持啦。花点满意值算什么。

而且随着白糖还有奶茶生意在汴京的发展,他每天积攒满意值的速度已经很快了。慢慢来,满意值该花花,升级什么的不急于一时。

出府衙后,父子两人没急着回家,而是沿街一路逛到西市。

临近春节,采购年货的人多,几乎每天集市都很热闹。

看着路边卖货的摊贩和街上采买的百姓脸上都挂着笑容。节日的氛围才愈发浓厚起来。

希望等他们的五年计划好好执行下来,黄州百姓们的生活能真正变得富足。

挑拣着买了些山货,刷老苏的脸又被送了许多添头。两人兴致甚高的回家。

接下来是长长的假期,王氏忙着准备过年一应事宜,老苏照例和各种朋友聚会游玩,带着秦观与巢谷一起,连徐知州都不时参与。倒一下子让苏过闲了下来。

毕竟巢谷不是那种鸡娃的老师,主张劳逸结合,断没有自己出去玩给学生布置一堆作业的道理。然后老苏又将课业委托给老师,他只负责抽查,如今更是连老师都拐跑了。苏过自然闲了下来。甚至年夜饭都有这几年跟着他手艺愈发出色的钟婶安排。于是苏过彻底进入猫冬模式。

每天在暖炕上看看书,再写写信。主要是跟狄云讲一讲他在黄州搞的五年规划,各种设想。

毕竟他朋友不算多,能说这些的就更少了,大约也就狄云一个吧。

更重要的是,苏过每次想到洪灾时,狄云难过的脸,就觉得他应该会很乐意听到这些。

当然,除了这个,可以顺便问问他的从军进展。毕竟看起来那也是个持久战来着。

随信附上几个食谱,不知道回到汴京的狄云有没有吃好休息好。

远在汴京的狄云,倒也和苏过设想的差不多,正在为去边境拼命努力。

临近春节,狄咏回了汴京和家人团聚。

对于女儿离家出走半年的事,自然是生气又自责。在庆州时,狄咏都设想了好多遍回来后要好好教训女儿。

但真的回来后,见到女儿倔强的眼神,又舍不得重罚了。毕竟他和清河郡主成亲多年一直没有孩子,狄云还是他们从大哥狄谘那边从小抱养的,这么多年,和亲生女儿无异。

女儿天生神力聪明过人,狄咏虽然感叹过为什么不是男儿身,但也是在武艺方面悉心教导,大约正是如此,女儿才会对从军如此有执念。他又怎么舍得苛责呢。

只是军营真的不是适合女性待的地方,“到处都是一群糙汉,喊打喊杀。西夏那边更是时不时犯我边境。这种情况,你若过去,我和你娘如何放心得下。”

不得不说,虽然狄云不是狄咏和清河郡主的亲生女儿,但三人的颜值都是一顶一的高,倒真的像一家人。

美人总是让人心软的。狄咏舍不得对狄云说重话,现在狄咏轻皱眉头,对狄云坦陈自己的担忧,狄云又哪里好再反驳,说自己不管怎样都要去庆州呢。

什么糙汉郡人,真打起来还不一定打得过她。

不过狄云也记得之前跟苏过商量好的对策,这事不能莽,得迂回着来,于是对她爹说道,“女儿也不是要去前线添乱,只是想为将士们做些事情罢了。这段时间我在黄州,发现他们那边在种的一种叫土豆的粮食,十分适合庆州种植还产量奇高。我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