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枕月听云

49. 第 49 章

小说: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作者:

枕月听云

分类:

现代言情

苏过记得老苏在黄州遇到的几任知州人都很好,对于后面工作的开展并不十分担心。

但,人好和真正认同是两码事。所有人只有认可并且喜欢的事情才会投入满满的热情。

一个领导,批准和大力支持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

苏过自然要想办法让新来的杨知州尽快了解到他们所做之事的意义。

计划详情,阶段性数据已经都准备好了。但开胃菜肯定要有,有什么能比他们正在推广的美味土豆更能打动新任知州的胃呢。

薯条炸鸡,高热量食品,新鲜的口感,扑鼻的香味,正适合作为突破。

现在还没有番茄,没办法做出酸甜的番茄酱,但苏过特地准备了椒盐,洒在薯条上,也别有一番风味。

大家纷纷拿起薯条,刚出锅不久,口感还比较脆。土豆本身的香气被油炸激发,混着调料,让人吃的一根接一根。

鸡腿和鸡翅也很新鲜,表面裹了一层脆脆的酥皮,咬开里面鸡肉又汁水充沛,好吃不柴。

这年头大家做菜都不舍得放许多油,油炸食品更是少见。

这几盘炸鸡薯条,又是油炸,又是新奇做法,可以说buff叠满。后世可能还有些人会嫌弃是快餐食品,这会儿简直不要太奢侈,大家都十分喜欢。

杨知州尤其喜欢薯条,“这就是那土豆做成的么?”

苏轼拱手回答,“正是,去年黄州洪灾,正是补种此物,才免了百姓饥荒。今年全州境内,也有进行大面积种植。”

杨知州听了很是高兴,“如此看来,高产又美味,倒是神物了。”

苏过也补充,“自然美味,若知州大人喜欢,我可以给府上厨子留上几份食谱,都是土豆的各种做法,样样都好吃。”

杨寀虽然不是一个重口腹之欲的人,但有美味当前,自然不会拒绝。“那就谢过苏小郎了。”

刚来黄州没几天,但与徐知州交接时,他已基本了解这边情况,更是从徐知州口中时常听到苏家父子的事迹。

本身对苏东坡他就慕名在先,如今更是对苏家父子都很有好感。

接风宴后便直接留两人下来,将各项事宜详细了解了一番。

苏轼和苏过自然不会拒绝。

几人商谈到夜深方散。

不过也好,这之后对于各项事宜杨知州都十分配合,并且他也是个有心做出政绩的人,这么大好的局面怎么舍得破坏。

众人齐心协力之下,无论是粮食种植还是茶叶棉花,都推广迅速。

今年也十分幸运,天气甚好,黄州一点洪水迹象都没有。

苏轼组织了许多人,清理河道,加固堤坝。又趁着非农忙时节修了许多新沟渠,既方便灌溉,来年若是涨水,也是一种疏导引流。

苏过平日里除了学习与练武外,还继续忙着改良棉花纺织机器。水力机器什么的暂时还没办法搞出来,黄州这边毕竟经济基础薄弱,无法实验大型机械。但脚踏三锭纺车已经顺利做出来,黄州许多人家都弄了一台。家里男丁忙着农活,妇女们便在家里纺线织布。

织出来的线和布,只要质量达标的,有专门的商行直接来收。对百姓来说,这就是再好不过的一个进项了。

这个专门的商行,自然也是苏过弄出来的。

他倒没功夫自己做这份生意,但王家侄子可是做行商的专家,棉布本就紧俏,和白糖一样的营销套路,简直信手拈来。就连京城都有蔡庄帮忙,可以说是风险低,利润高。

当然,初期的利润不算很大,毕竟苏过定了条件说要最大限度回馈百姓,不能让他们赚辛苦钱。无论是棉线还是棉布,回收的成本价都是不低的。

当然,这也是为了进一步鼓励更多人投入到纺织里面来,他们的棉布生意才能做的更大。高利润,有人托底,没啥风险的事,自然会更快传播开来。

重赏之下,甚至有手巧的,通过不同的经纬线织法,直接织出了条纹布与格子布,虽然花纹还比较简单,但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黄州这边一片欣欣向荣,远在西北的庆州却情况比较复杂。

之前狄云以土豆为由头,终于争取到了去庆州的机会,春假一过便跟着狄咏出发了。

庆州位于泾河上游,是环庆路的中心,其所在的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最大、最平坦的塬面,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原”。这里是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的,也正因如此,这些年来,庆州一直是西北军重要的后勤基地。屯田政策在这里一直都有实施,为驻军提供了大量粮草。

这里还是边境一个重要的贸易枢纽,茶马互市等重要物资集散地。从关中平原通过泾河河谷运来的补给,也源源不断汇集于此。

不仅如此,庆州在战略上也属于关键地区。之前神宗让沈括他们研究的衡山地区作战就是在这一带,可以说是北宋跟西夏反复争夺的地盘。

为了保住庆州,朝廷在外围大量增修堡寨,还修了许多防御的小城池,不仅驻守了禁军,还有许多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组成的番兵。

这里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危险重重。

危机不止来源外部,还有内部。熙宁四年的时候,就因为士兵们被频繁调动去修城还有作战,直接爆发了兵变。虽然很快被镇压,还是给庆州地区带来了极大的阴影。至少神宗和当时还当权的王安石就决定改变策略,将重点发展的环庆路转向了熙河路。

上面的压力转移后,庆州的繁华程度瞬间被降级,但这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这一带的将士们得到了一些休养生息。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的。作为与西夏接壤的地区,这里永远少不了战争和混乱。

这也是狄咏一直反对狄云过来的原因。条件艰苦,势力复杂。

但狄云并没有在怕的。庆州虽然农业条件相对优越,但这个也只是相对,整体粮食产量不够,种植难度大。无论是汉军还是番军,都很头疼这个问题,毕竟无论多少兵马,粮草永远是第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