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枕月听云

51. 第 51章

小说: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作者:

枕月听云

分类:

现代言情

驾车的钟叔眼疾手快拉住了马,才好险没让车轮压到倒下的人。

老苏下车查看,见此人这般凄惨,自然不好扔下不管。

刚好也到休整时间,大家便寻了个地方休息吃饭,顺便看看捡到这个人怎么样。

苏二哥把了把脉象,“此人并无大碍,只是饥饿劳累晕倒。”

众人不疑有它,这么瘦巴巴的样子,的确很像被饿晕。

但登州不是经济不错么,最近也没什么灾害,怎么还会有这么凄惨的百姓。

作为即将上任的登州父母官,苏轼自然无法坐视不管。

不知是不是闻到了香味,没过多久人便苏醒了过来。却没想到睁眼见到这么多人,此人第一反应竟然是逃跑。

但估计实在饿了太久,没什么力气,这人拼命挣扎也只是缓慢移动了几步,被苏过拦在了面前。

“这位小哥不要怕,我们不是坏人。你身体虚弱晕倒在我们马车前,先休息休息吃点东西再走吧。”苏过劝他。

见面前只是个小孩,又环顾一圈,的确像是出远门的一家人,此人终于放下心来,“多谢各位恩公相救。”

苏过盛出一碗面条递给他,“小哥怎么这幅模样,登州是发生什么事了么?”此人看起来年纪尚轻,属于青壮劳力,却还这幅样子,若不是极端情况,实在很难解释。

对面接过碗,狼吞虎咽吃完了整碗面,连汤都喝了干净。也许是吃饱的满足感降低了一些戒心,又也许苏过一行人的确不太具备威胁。对方终于面色缓和下来,“不敢欺瞒恩公,登州并无大事,只是我出门探亲丢了盘缠包袱,才落到这般景象。”

听罢苏过提议,“我们正要前往登州,小哥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刚好送你回去。”

听到回登州,此人面上一阵紧张,“不用不用,我要南下探亲,这就继续上路,不打扰各位了。”

苏过还待继续细问,苏轼拦住他,“既然小友自有安排,那我们也不勉强。”又从口袋里拿出一串铜钱,“只是你盘缠尽丢,恐怕无法顺利南下,这点钱你拿着作为路费吧。”

年轻人见此,眼眶泛红,接下铜钱,“感谢恩公,不知恩公尊姓大名,来日若有机会,必将盘缠还给您。”

苏轼摆摆手,“你若再回登州,找苏东坡便是。”

听到这话,对面人脸上闪过一丝犹豫,却最终还是变为果决,“多谢恩公,我还要赶路,先告辞了。”

于是对苏家众人拜了拜,此人步履蹒跚头也不回的走了。

待人影消失不见,苏过问老苏,“爹你怎么就让他这么走了。”

苏轼看向儿子,“不然呢,他一个逃跑的人,肯定是不会回登州的,又何必为难。”

苏迨给对方把脉的时候他就观察到,此人手脚有多处皲裂溃烂,皮肤灰白还附着白色晶体。再配合他的神色语气,身份不言而喻,是个私逃的盐户。

老苏出身蜀州,川地井盐十分出名,当地就有许多盐户,他对这种情况也算是见过许多。

大宋施行十分严格的榷盐制度,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基本都由官府掌控,其税收盈利占了整个朝廷收入近一半。

为了稳定盐业生产,还专门设置了盐户,世代负责食盐生产,不得改业。

而且为了方便作业,盐户还被组织起来,以熬盐的“灶”为单位,十灶左右为一“甲”,实行连保,互相监督,以防私煎私卖。毕竟食盐属于暴利行业,私盐贩买十分泛滥。

这样严格的制度下,对盐户的盘剥十分严重,官府不但会派兵看守盐场,控制点火熄火时间,每日都要辛勤劳作。盐户生产的盐还必须全部卖给官府。

官府的收购价一般都超级低,还经常拖欠款项。不仅如此,盐户这边要承担盐课,盐户的家人还要担负普通民户的赋税劳役,可以说是极其辛苦。

一边是压迫,一边是暴利。自然会有许多反抗,离眉州不远的戎州那边,就出现过好几次武装冲突。除了这种大型反抗,私逃的盐户更是不在少数。

登州临海,本就是制盐重地,这种情况只会多不会少。

苏轼也算是见的比较多了,对这种制度一直有心改善,却人微言轻。毕竟这种涉及国家经济支柱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十分难处理。

苏过知道大宋榷盐,却并不了解其中细节,这会儿听下来,极为感慨,“难怪他身体状况这么差,一提起回登州就面露恐惧。”一切都说得通了。

“不过他这样私逃出去,也没办法好好生活吧。”苏过疑惑道,毕竟这时很讲究身份路引,潜逃出去的就算是黑户了,在哪儿都要躲躲藏藏。

“要么投奔私盐组织,要么就去偏僻一点的地方开荒种地,跟着一些流民们混饭吃。”苏轼其实作为即将上任的登州知州,是应该将其抓回的。

但明知道是官逼民反,还去纠结百姓的行为,就有点本末倒置了。于是才故意不点明,还给了人盘缠,希望他能过的好一些,来日有机会再回登州。

也希望那时的登州,能有所改善。

苏过听完一边感慨一遍疑惑,“登州这么繁华的地方竟然都这样,实在是可惜。”

苏轼听了倒是露出笑意,“谁告诉你登州繁华了?”

“嗯?”苏过一下子惊到了,“登州不是北方最大港口么?还那么多金矿铁矿,这还不繁华。”

苏轼坐回去,拿了个饼慢慢吃起来,“登州的港口早在熙宁七年就关掉了。至于金矿铁矿么,有钱和民苦也并不冲突。”

这倒是意外的消息了,苏过只记得大致的情况,却没想到这中间还有一些变故。

不过对于老苏所说,有钱但民生不一定好的事倒是认同。贫富差距和压迫在哪个年代都有,全看世道政策如何。

看来登州这个地方,远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过来都来了,马上要到登州,多想无益。黄州当年不也是个穷乡僻壤么,都发展起来了,登州抱着这么多资源,总不至于状况更差。

且先进城吧。

众人填饱肚子,又休息了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