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秋之恋 三家分晋

2. 傻老茂的“选妃”之旅

小说:

秋之恋

作者:

三家分晋

分类:

现代言情

就这样,贾茂在临湖苦熬了十二年。他教的孩子们一茬一茬地长大,他已早过了而立之年,不知不觉在奔向不惑。学生们有的考上北大、北师大、南开,迈出了开启美好未来的第一步。先后分到临湖这座边疆小城的大学生们,有的改行,或进商企赚大钱,或去政府机关谋发展,有的原地提拔为主任、副校长,可他连个教研组长、学年组长都没当上。他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无家无室,除了学校让其暂时安身的一间土坯小屋一无所有。他并不在意这些,经常用堂·吉诃德仆人桑丘的话来安慰自己:我是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现在仍然光着身子,没赚着什么,也没赔上什么。

一封突然的来信让贾茂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这封信是M市的一名大学同学来的,信的内容很简单,意思是“我得了重病,念老同学一场,快来看看我吧”。下面不多几行是同窗6年的简单回顾,写的颇有感情。

这名同学叫林英章,本不是一个班的,但某种因缘使其成为最好的朋友。贾茂接到录取通知书比较晚,他去报到的时候,学院开学已经一个星期了。另一个班还有一个没报上到的,就是林英章,主要是血压偏高,体检不合格。他每天在学生宿舍二层床上躺着,放松心情,有时出外散散步,后来血压降下来了,终于办理了入学手续。后来因为爱好相同,性格相近,相处得比一个班的同学还亲密。运动期间,林英章撺掇贾茂跟他一起到历史系的齐教授家里学法语,学了不到两个月,齐教授就进了牛棚,两人除了记住一句“Comment allez vous ?”其余的忘得一干二净。林英章大高个,天生浓密的波浪头总习惯地梳到后面,因为酷爱外国文学,又有点洋人味,同学们都叫他扎尔巴克。因为父亲在日伪时期当过铁路职员,虽算不上黑五类,也够不上根红苗正,毕业后不用像贾茂一样去守卫边疆,而是回到M市在一家企业中学当了语文教师。

既然最要好老同学病了,而且是重病,肯定是凶多吉少,不能不去见上最后一面。贾茂敲响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进屋后忐忐忑忑地先把信摊在校长的面前。

校长就是曾和他一起到松木河再教育的李先成,他已升任校长多年,因为有过一段同甘苦的经历,对贾茂一直不错。他细细地看完了信,疑疑惑惑地问:

“你的意思是要请几天假?”

贾茂赶紧说道:“一天,一天,加上星期天,一天假就够了。”

李先成还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说道:“两天,我给你两天假。找教导处把课串好。”

第二天就是星期六,贾茂上午上完课,下午坐上了去M市的火车。随身携带的是托学生买的一桶豆油、十斤猪肉,看望老同学总不能空着手吧,何况探望的是病人。想来想去带点豆油和猪肉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豆油和猪肉还是比较紧缺,而贾茂所在的小县城临湖,沾了边疆的光,还是可以买到的。

林英章所在的M市和贾茂所在的临湖本来属于一个地区,车程将近10个小时。下车后,贾茂按照林英章给的地址坐了几站公交,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一个老旧的二层楼前,仔细看了看门牌号,上了二楼的楼梯,敲了敲左边油漆有点剥落的屋门。

过了一小会,门开了一个小缝,探出一个女人的头,带着眼镜,本来烫的卷发可能好久没烫了,波浪已经变直了。

贾茂问道:“是……是嫂子吧?”

女人一听,立刻缩回头,向屋里叫道:

“英章,看看是不是你的老同学来了?”

一直大手,把门完全推开,一个男子挡住了整个房门,仍然是那种高大健壮的身躯,仍然是乌黑的波浪头。贾茂惊喜地叫道:

“老扎!扎尔巴克!”

林英章也十分惊喜:“傻老茂,你还真来了!”

按贾茂原来的预想,林英章既然是得了重病,不是在医院里,就是躺在屋里的床上。但现实中的林英章,笔挺地伫立在自己面前,面色红润,声音洪亮,根本不像有病的样子。不由得犹犹豫豫地说:

“你不是有病了吗,来看你……”

林英章道:“什么有病,骗你的,不然你能来吗?”

进了屋,嫂子立刻忙活起来,又端盆,又摘菜,似要做饭。当时才晚间5点多,他们也是刚刚下班回家。林英章斥责道:

“别瞎忙了,反正你也不会做啥。老茂大老远来的,这么多年没见面,在楼下小店先吃点。还有正事就要办,今天晚间就开始行动。你去前面楼把小老杜叫来。”

嫂子看来对林英章是言听计从,立刻放下手里的活,默默下楼去了。

林英章拉贾茂在沙发坐下。说是沙发,也就是旧木椅子包上一层旧皮子而已,坐上去一动就吱吱作响。屋子很简陋,应该算一室的,在靠门处间壁出一个小厨房,一个大书柜占据了半壁江山。林英章拉来一个塑料凳子坐在贾茂对面,先是诡秘地一笑,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

“都是为了你。同学们谈起你被困在那个边疆县城都觉得很可怜,这回我一定帮你跳出来。两件事,一件是工作,这个不成问题。第二件事,帮你选选妃。”

贾茂疑惑地问道:“选飞?选什么飞?”

林英章道:“就是找个媳妇,M市30岁左右的大姑娘一划拉一大把,上山下乡多少姑娘耽误了青春。我发动全校老师帮你物色了几个,今晚就开始行动——选妃。”

贾茂这才明白选妃是什么意思,说道:“我可不是某大人物家的公子,找个媳妇还兴师动众,大张旗鼓。”

林英章道:“总不能挖到筐里就是菜,凭老兄的相貌、才学,咱们也得挑一挑,选一选。”

贾茂道“我一个人已经习惯了,真有一个人和我一起生活,可能还不习惯呢。老光棍的生活也挺好的,没事看看书,喝喝酒,一无牵挂。”

林英章正色道:“你念那么多年中文都白念了?连孔老夫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名言都忘了。”

贾茂道:“我的父母都先后离世了,不存在孝不孝的问题了。”

林英章道:“别忘了中国还有句俗语,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总不能一个人过一辈子吧?总得有个人帮你做做饭、洗洗衣服吧?”

正说着,嫂子领着小杜进来了。小杜比英林章看样子小几岁,也是高个,就是背有点弯,显得不是那么高。他是第一次见到贾茂,煞有介事地仔细打量一番,说道:

“你这个同学一表人才,文气十足,那么大个县城怎么没有一个女子看中?这要在M市,是抢手货,随便挑,随便捡。”

没让小杜落座,林英章就催促贾茂赶紧去饭店吃饭。饭店就在林英章家前面不远处,就要了几碗面条,两盘小菜,一滴酒没要,说是接风,实际上等于工作便餐。匆匆吃完,嫂子回家,林英章、小杜、贾茂三人就开始了“选妃”的征程。

第一站是一家企业医院,要看的是一位妇产科医生,小杜媳妇的同事,正好晚间值班。

林英章住的地方属于城郊,位置比较偏僻,7点钟公交车就停了,3个人开始了徒步跋涉。贾茂还是第一次来M市,一切都很陌生,不过觉得M市的夜晚还是很安静温馨。街路上基本没有几个行人,偶尔有辆车驶过,绝不是风驰电掣,而是懒羊羊地缓慢向前行驶。昏黄的路灯光恰到好处地能照出人影,朦朦胧胧的,不十分分明。初冬的夜有点凉意,但又不十分冷,清凉的小风在耳边吹过,似在亲吻着你的肌肤。贾茂的感觉似不是去办什么大事,而是在屋里闷久了,随着两个朋友出来轻松地散步。

大约走了一个来小时,到了那家企业医院。医院的规模不算小,前后两栋楼房,前面的小二楼是门诊,后面的6层楼是住院部。小杜径直把他们带到后楼妇产科的医生办公室,里面有两个女的已经在等待他们。一个白白净净,30多岁年纪,见他们进来立刻起来迎接。另一个稍黑一点,瘦长脸,年纪比迎接他们的女子似乎大一点,因为坐在那里,看不出高矮,但从上半身的身条来看应该也是高个,而且属于细长条类的身材。

坐下之后,白净女很是热情,不断向贾茂提出些问题,诸如,属什么的?教什么学科?老家是什么地方的?父母还在吗?家里还有什么人?为什么拖到这么大年纪还没成家?对于前面一些问题,贾茂都一一如实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他只是笑了笑,说道:

“条件太差,又是臭老九,没人看得上。”

那个黑一点的女子始终坐在那里,一声不知。谈了大约十几分钟,小杜首先起身,向白净女说道:“你们先研究研究,我们也商量商量。”就告辞出来。但出来下了楼并没马上走,小杜让林英章和贾茂在楼前等一会,他返身又上了楼,不一会就急匆匆地出来了,说了句:

“走吧!”

于是一行三人踏上了归程。开始谁也没说活,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但林英章是心中有事憋不住的人,首先打破了沉默:

“小老杜,你倒是把结果说说呀?”

老杜并没有先说结果,而是反问贾茂道:“贾老师,你看怎么样?”

贾茂老实地回答道:“哪个呀?我看那个长得白净的还不错,年轻,还热情。”贾茂还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傻佬帽,看了半天还不知道哪个是他相看的对象。

林英章大笑道:“那是小老杜的媳妇。老杜,是不是把媳妇无偿转让给我的老同学?”

贾茂有点不好意思,急忙改口道:“至于那个,有点老,好像不愿意说话。”

老杜道:“那个小王医生,条件还是不错的,工农兵大学生,本科毕业。高个,长的也可以。实际上比我老婆还小两岁,老姑娘看起来都显得老,一结婚,有了雨露滋润,就鲜艳了。看来贾老师还没怎么看中,咱们手中资源还有不少,明天再看。”

老杜并没有说实话,怕伤了贾茂的自尊。实际上老杜重新回去时她媳妇已经征求了小王医生的意见,人家也否定了贾茂,没提出别的问题,觉得个有点矮,自己是个高个女子,也希望找个高个男子。

晚间林英章领贾茂到学校值宿室去住。这天值宿的是个年轻老师,林英章代他值宿,高兴地立马回家。值宿室在学校收发室旁边,对面两张单人床,林英章也不回家了,陪着老同学在学校住。两个人聊到后半夜才睡。林英章信息还是比较灵通的,知道哪个同学升了什么官,哪个同学改了行,如今在什么单位就职,连哪个女同学离婚了他都知道。特别提到贾茂班级的大班长范云的丈夫升任了省军区后勤部一个处长,她目前进了省委宣传部。这一些贾茂是一无所知,他好像是生活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他自己也不自觉地断绝了和同学的联系。林英章告诉他,他忘了同学,同学并没有忘记他,每逢出去参加教研会议或是阅高考卷,遇见老同学,都打听他的情况,都为他着急。

林英章告诉贾茂,嫂子叫张桂英,是这个林机厂子弟小学的教师。是工作后同事给介绍的,如今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大的11岁,小的9岁,平时都在姥姥家,由姥姥姥爷照看。在贾茂初步印象中,李桂英年轻时应该是一个美女,大眼睛,瓜子脸,中等偏上的个头,不胖不瘦的身材,很好的底板,可惜没有洗出漂亮的照片来。头发随便地扎在脑后,本来很白净的脸给人一种没有洗净的感觉,裹着匀称身躯的是一身不知穿了几年褪了色的蓝工作服。给贾茂印象最深的是总是忙忙叨叨的,一会弄弄这,一会弄弄那,但做的都是些无用功,屋子既不干净,也不利索,林英章的一身衣服也好像多日没洗过。

谈到家庭生活,林英章对贾茂感叹道:“当初找媳妇的时候,犯了单纯军事观点,只看长相了,就没想想是否实用。你嫂子倒是个好人,就是生活能力太差。”

早晨回到林英章家吃的饭,照例很简单,大米粥,饭店买的馒头和两样小咸菜。吃完饭,没来得及喘口气,马上就开始了选妃行程。这回看的是林英章所在企业的两个职工,事先约好在他们学校办公室见面,一个安排在8点,一个安排在10点。介绍人都是林英章所在学校的老师。匆匆见过一面,互相问候了几句就都结束了,年龄都不算大,都是二十八九岁。其中有一个长得还不错,这回不是女方挑贾茂个头,而是贾茂嫌人家个太矮。按叔本华的观点,你的缺点就是你对美的追求。贾茂自己个头不高,总看高个的女子美,一心要找一个高个的媳妇。另一个则是车间的一线工人,初中没读完就接班进了工厂,文化素质不太相当。

下午是个重头戏,相看的是一个中学教师。介绍人是林英章学校一个姓严的女副校长,好像和严校长有点亲戚,见面地点是在严校长的家里。该女子姓韩,是离林英章家不很远的一所市属中学的数学老师。论条件没的说,是运动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就分配到现在的学校。除了教学之外,还担任班主任。据严校长介绍,她所带的班级几乎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长相也应该算不错,不但个高,而且很硕大,坐在严副校长家的床沿上,贾茂感觉腰下面是大大的一盘。他不由想起老人常说的一个观点,女的下盘大能生孩子。娶了此女,自然不用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了。

这位中学教师可比上午见面的两位企业职工大方得多,开朗得多。很多应该由介绍人发问的问题都是她自己提出来的。贾茂似乎成了一个受审的犯人,只能老老实实地一一回答。见面时间不长,这位韩老师就说已经约定3点钟去一个学生家家访,说了声“对比起”,就匆匆告辞了。严校长送了出去。贾茂觉得可能人家又嫌自己个矮,就拉着林英章想走。没想到严校长回转身把他俩拉了回来,问道:

“看我们大韩怎么样?”

没等贾茂吱声,林英章代为回答道:“不错,不错!块头大,性格侃快。”

贾茂也确实找不到人家太多缺点。如果说美中不足的话,就是年龄偏大一点。比他小4岁,应该是男女适配的年龄,但贾茂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希望找个比自己多小几岁的妻子,能使自己恢复点青春活力。

严校长见贾茂不置可否,就说道:“大韩的意思是见面时间太短,好多话无法说开,想晚间单独再见见面。”并告诉6点钟大韩在他门林机中学大门口等着。

晚间不到6点钟,林英章就把贾茂送到他们学校大门口,见大韩扶着自行车已经在那里等着。林英章推一把贾茂,让他上前去和大韩打招呼,自己悄悄离开。

贾茂还是第一次单独和一个陌生女子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见面,在讲台上善于夸夸其谈的他一时变得吞吞吐吐:

“我……是不是来晚了……”

大韩立刻说道:“不晚,不晚,我也刚到。”看了一眼手表,“这才刚到6点。”

两个人沿着学校前面那条马路慢悠悠地向前走着。大韩仍然推着那台自行车,正好车子把两个人隔开。那是台飞鸽牌的车子,在那个年代,年轻女子骑飞鸽牌车子还是比较时髦的。但贾茂觉得人高马大的大韩应该骑永久车子,推着个小巧的自行车总是有点不协调。

大韩很健谈,她谈得更多的是自己。说运动来的那年她才18岁,刚好是高三,后来下乡了,去的是真正的农村,干的是真正的农活。产地不会使劲,锄头柄把手磨出了血泡。割地不会使镰刀,有一次割麦子,割到了手上,把手割了个很长的口子。“你看,现在手上还有个伤疤呢。”她伸出左手背,让贾茂看。但路灯太暗,贾茂看不到她手背有什么伤疤。她说后来高校开始招生了,给了她很大的希望,但推荐是轮不到她的,她爸爸也是名教师,无权无势。后来恢复了高考,她凭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师范学院。

“你看看,都让我说了,你也说说自己。”

贾茂道:“有什么说的呢?农民家的孩子,运动前上的大学,在学校多呆了两年才分配。分配的原则是面向边疆、面向农村、面向三线。我是面向边疆去了一个小县城。”

大韩惊叹道:“运动前的大学生可都是有真才实学的,那时考大学有多难啊!按理说。像你这种条件的男的,女朋友都应该是排长队随便挑选。”

贾茂其实也没弄明白同学都早早的安家立业,子女绕膝,自己怎么混到这种地步,已届不惑还是孤苦一人。只好叹道:

“主要是先天不足,三等残废。”

大韩明白贾茂所说的是身材偏矮,严副校长介绍情况时也提到要给她介绍的男朋友,别的都不错,就是身材不高。大韩并不以为意,尤其见面后感觉个头还过得去。听贾茂提起这个话头,急忙说道:

“你不算矮,你看,跟我差不多高。”

真的差不多,但大韩推着自行车,如果站直了,肯定比贾茂要高。

后来提到贾茂的调转问题,贾茂说林英章帮他联系。但他又说道,他在边疆小县还算有点名望,尽管自己混得一无是处,但工作一直兢兢业业,近几年培养出不少名牌学校大学生,想要调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