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秋之恋 三家分晋

6. 贾茂和他的女邻居(一)

小说:

秋之恋

作者:

三家分晋

分类:

现代言情

别看贾茂在临湖对女性十年空筐,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到了一个新环境,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爱情敏感度低下、连恋爱都没谈过的傻老茂,却成为一个颇有女人缘的男人。在单位,得到女上司的关照;回到家,又受到女邻居的青睐。

贾茂的家离单位教师进修学院不算远,地域也不算十分偏僻,但却像一个衣衫褴褛的乡下人,羞涩地蜷伏在城市华丽的楼群中。前后两栋简易平房各十户人家,都是一室半的同样格局,都有一个用砖头砌成或用旧木板夹成的小院。两趟房之间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只能勉强让手推车通过。这里虽没有绿树环绕,鲜花簇拥,却别有一番风味。贾茂不坐班,除了每周去学院上三次课外,每天在家就是读和写。读写之余,他喜欢站在院子里看头上一小方蓝天上的白云,喜欢走出胡同站在两栋房前的马路上看学校的孩子们上学放学。学校西墙外有一条被城市遗忘的小河,他喜欢站在河提上,看清浅的河水缓慢地流淌,看河边高高的蒿草上蜂蝶飞舞,这使他想起童年时的乡村。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住户大都是房产局职工,都十分朴实热情。二十户人家全都认识,大人小孩见面全打招呼,一家有事,无论大事小情、好事坏事,不出一天全都传遍。这是如今老死不相往来的高楼族们难以想象的。

前趟房斜对着她家是一对后结合的老夫妻,姓宋,老头有个女儿,老太太有个儿子,两个异性兄妹处得还算和谐。老头万事不管,除了干活就是躺在炕上睡觉。老太太性格开朗,夏天天热,喜欢打开窗户坐在自家窗台上,和聚拢来站在窗下的几个邻居老太太闲聊,说话声音宏亮,不时哈哈大笑。贾茂在自家院子里都听得清清楚楚。

一个老太太说到他们这里不安全,从纺织路下了公交往里走,一边是学校,一边是空地,白天有学生来来往往,晚间就没有人了。今年春天晚间她从儿子家回来,儿媳妇怕她冷,把自己的花头巾给她围上。一下车,有个男的就跟上了她,吓得她赶紧摘下围巾,问道:“跟踪你老奶奶干什么?”后面的男人借着路灯光见是个花白头发老太太太,就拐回去跑了。

老宋太太大笑道:“这好事怎么不让我遇上?我才不摘头巾呢,让那小子给我过过瘾。”

老太太们把老宋太太嘲笑了一阵。讲这件事的老太太道:

“还过瘾呢,都没把我吓死!”

老宋太太的话让贾茂也憋不住笑了。他暗想,老太太也就算了,如果是年轻媳妇遇到这种事让他碰上了,是不是可以演一出英雄救美……

妻子大秋非常喜欢看电视,可惜结婚时父母只给她陪送了几个木头疙瘩,没有一样带响的东西。老宋家虽然生活并不富裕,却买了台14寸的小黑白电视。晚饭后,大秋喜欢去她家后窗外站在老太太堆中,不是听她们闲侃,而是伸着头看电视。有时直到天黑了,老太太们走了,人家要关窗户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西邻是一家姓张的,一个五十多岁的男的和儿子媳妇住在这里。老头也是房产局工人,提前下岗了,在家没事,经常出来站在胡同口抽烟。中等个,长得挺年轻的,穿得也利利索索。儿子和媳妇也是工人,每天早出晚归,在哪工作,贾茂不得而知。小媳妇瓜子脸,杏仁眼,个头不高,短小精悍,一看就是个厉害的主。还有个七八岁的小孙子,和媳妇一样长得小巧玲珑,像个小人精。还有个没结婚的小姑子,在一所小学里做财会。一家三代5口人住在一个30几米的小房里,实在拥挤,小姑子搬到单位去住,很少回来。

媳妇经常和公公吵架。因为贾茂家的西面木板墙下垛着一大垛引火用的树皮,将西邻挡得严严实实,看不见里面的究竟,但偶尔也能听见一点声音,吵架的起因多数因为房子问题。

曾听老头说道:“房子是我的,你们愿意住就住,不愿意住就自己搬出去!”

媳妇也不示弱:“搬哪?有能耐再给你儿子弄个房去!”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小媳妇没事常向邻居爆料“家丑”,说她老公公和她小姑子如何如何。说为什么小姑子搬到单位去住?就是为了躲避她的畜牲爸爸。

邻居笑问她:“你不怕吗?”

小媳妇眼睛一立,说道:“他敢!我让他立马成太监!”还到处打听哪里有有房的孤老太太,把她公公“嫁出去”。

贾茂的东邻姓王,男的叫王福,是房产局工程队的一个木工,个不高,长得敦敦实实。院子里总摆着个做木工活的台子,天热的时候,经常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在院子里做木工活。女的叫赵莹,是街道办事处干部。和西邻相反,他们家和贾茂家之间只钉着不到一人高的几块木板,差不多等于两家共用一个院子。用王福师父的话说,“这样更好,两家能互相照应。”贾茂由于多年独身生活,在女性面前总有一种自卑感,虽然可以清楚窥见东邻院子里的一切,但对于隔壁女主人,却很少关注。除了夏天看见她穿着短衣裤、冬天穿着黑棉袄在院子里忙来忙去外,别无印象。只是和王福师傅偶尔说几句话,见到赵莹同样是点点头,笑一笑。

一个偶然的机会,贾茂不但和东邻赵莹说上了话,而且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臆想中的英雄救美真的出现了。

事情发生在贾茂搬来的第二年。入秋的时候,系里给每位老师买了50斤西瓜,贾茂家两个人总吃不完,直到有的坏了,大秋还是舍不得扔掉,继续吃。终于贾茂吃坏了肚子才算不吃了。这一天,到睡觉前就去了三次学校围墙边的厕所,没成想快到半夜肚子又疼了起来,只得又爬了起来,跑到外面。他刚从厕所出来,还没系紧腰带,就看见一个女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借着路灯光一眼就看出是女邻居赵莹。还没等贾茂看清是怎么回事,赵莹就一下子扑到他的怀里,说话声音都变了:

“大哥,快、快……有人追、追我……”

这时贾茂才发现赵莹跑过来的方向不到五十米处,有一个瘦长的男子的身影。看见赵莹扑到一个男人的身上,那个身影停下了。

贾茂一介书生,个头又矮,身无缚鸡之力,那个瘦长男子如果冲过来,只能束手待毙。不过,在临湖中学多年的独身生活也锻炼了他的胆量。当时他很镇静,急忙把赵莹拉到身后,一边用身体护住赵莹,一边大声说道:

“不用怕!他要敢过来,我就喊邻居!”

其实贾茂的双腿在打颤,声音自己听了都有点变味,不过他站得还是笔直的。那个男子也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相持了足有五分种,那瘦长影子才向相反的方向慢腾腾地移去了。

赵莹用钥匙开自家院门的时候,手都不听使唤了。贾茂只得替她开了院门和房门,把她送到屋里。她家比贾茂家稍显阔气,除大衣柜外,还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火炕的一头放着一种叫炕琴的柜子,被褥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地上铺了用小木块拼成的地板,刷了红漆,比贾茂家的水泥地干净得多。王福师傅已经睡下,见贾茂和赵莹过来,急忙起来问是怎么回事。原来赵莹管辖的社区有一家夫妻不和,经常吵架,赵莹和社区另一个女同事去调节,各说各的理,争来争去,不觉就到了小半夜。回来的时候,半路被一个男子跟上。

赵莹讲了刚才惊险的一幕,动情地对王福说道:

“多亏贾哥碰见,不然还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呢。”

王福自然很感激贾茂,说道:“以后常来家坐坐,别的没有,家里酒还是有的。”

赵莹道:“贾哥好像不怎么愿意说话,我们也不好高攀。”

贾茂道:“不是不爱说话,主要是不熟悉。其实我很喜欢交往的。”

借着着王福家明亮的灯光,贾茂这才细细打量一眼赵莹。虽算不上美女,也确实够得上小家碧玉,一米六十五左右的个儿,一身灰色紧身制服恰到好处地描画出她稍显丰满的身材和优美的曲线,从轮廓看很像当年读大学时的大班长范云。新烫不久的波浪头,整齐地梳在脑后,红润的脸色又有点和临湖的许灵相似,但却是白中透红,五官也长得更加精细。

贾茂回到家的时候,大秋正坐在小屋土炕上等他,不由得奇怪地问:

“上一趟厕所,怎么这么长时间?”

贾茂就把刚才女邻居下班回来,有坏人跟踪,自己偶然遇到吓跑了坏人的事说了一遍。大秋听得很认真,很少开玩笑的她却开了一句玩笑:

“我以为你掉进厕所里了,原来去救美了。”

贾茂道:“说不上什么救美,说句俗话,叫做放屁打脚后跟——赶巧了。”

大秋道:“什么时候赶巧,大英雄也救救我。”话中稍有点酸味。

贾茂笑道:“我不是救你了吗?把老姑娘变成个小媳妇。”

大秋不服气道:“咱俩还说不上谁救谁呢,没有我你不打一辈子光棍啊?”

夫妻俩开了几句玩笑,灭了等,相拥而睡。

这件事之后,两家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赵莹对贾茂也格外热情。她时常到贾茂家来,同大秋闲聊。这年冬天,贾茂为了增加点收入,系主任郭万推荐,承担了电视大学的现代文学课,每周两个晚间,九点半才能到家。每次到家的时候,隔壁院子里王福为做木匠活安装的电灯总是亮着,贾茂知道这是赵莹为他留的灯光。进了院子之后,有时发现隔壁厨房窗户有个女人的身影,这是赵莹在看着他开门,入院,进屋。

有一天系里有事,贾茂回来晚一点,大秋已经把炉子升着,不知是这天气压太低,还是什么原因,炉子往回倒烟,弄得满屋都是烟,炝得大秋到院子里站着,根本没法进屋做饭。看这情景,贾茂对大秋道:

“是不是烟囱堵了?”

大秋道:“可能是吧,好多日子炉子就不好烧。”

贾茂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知道解决这种情况的唯一办法,就是用根绳子栓个砖头,从烟囱上面竖下去,把堵塞的烟灰撞掉,但必须得爬上房顶。他是个生活能力很弱的男人,还有恐高症,一站在高处就有想往下跳的感觉。但这种事总不能让女人去干,贾茂知道王福家有梯子,就让大秋去借。王福家院门没有插,大秋直接走了进去。只听赵莹问道:

“要梯子干什么?”

大秋道:“烟囱可能堵了,上去透一透。”

赵莹问:“谁上去?”

大秋道:“我们家老贾回来了。”

接着是赵莹惊讶的声音:“你让他上房?你不怕摔着他?”

大秋道:“没事的,什么也不会干,也得让他锻炼锻炼。”

赵莹道:“可不能让他上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接着她往屋里喊:“王福,你快过那边看看!”

大秋先回来了。过了一会,王福扛着梯子,拎着用长绳拴着的半块砖过来了。他们这种平房屋顶不是平的,而是起脊的,类似农村的那种草房,屋瓦就是铺在一根根檩条上。到屋顶后,不能站起来走,只能一点一点爬。但王福本是个干活的人,虽然长得粗墩墩的,但在房上很熟练,不一会,就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大秋留他吃饭,他说什么不肯。贾茂要帮他送梯子,他也不用,仍然是一个人扛着梯子,拎着绳子回东院去了。

炉火旺了起来,屋里的烟很快就散尽了。贾茂非常感激王福师父,但更感激赵莹。

还有一天,贾茂下班回来,刚进院子,后面跟进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抱着一个大西瓜,因为太沉,一进门就放在院子里,说道:

“我家买了几个西瓜,我妈让给你送来一个。”

贾茂从没见过这个小姑娘,不仅奇怪地问道:

“你是谁家的?我怎么没见过你。”

小姑娘道:“我叫小薇,赵莹的女儿啊!我在舅舅家住,你当然见不着了。我可知道你是大学教授。”

贾茂细一打量,真有点赵莹的影子,圆圆的脸,白白净净,就是没有波浪头,而是梳着两个小角。大秋听说是赵莹的女儿,也急忙从屋里出来,细细打量了小薇一番,惊叹道:

“没想到赵莹有这么大个孩子了!”

小薇重新抱起西瓜,要往屋里送,贾茂拦住她,说道:

“留着你妈自己吃吧。”

小薇道:“我妈说送给你的,说你喜欢吃西瓜。”

贾茂道:“我吃西瓜把肚子吃坏了一回,都不太敢吃了。”

大秋急忙从小薇手里接过西瓜,对贾茂笑道:“人家好心送来就留下吧,吃坏了没关系,好救美啊!”说得贾茂也笑了。

大秋和赵莹隔着板壁闲聊的时候,提到了小薇。赵莹告诉她,她结婚早,一结婚就有了孩子。小薇到了上小学的时候,考虑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学校农村孩子多,不怎么爱学习,怕受影响。正好他哥哥也有个和小薇一般大的姑娘,两人一起学习还是个伴,那里的小学教学质量又不错,就把她送到舅舅家。平时很少回来,回来孩子也不愿意出屋,你们当然看不见了。

大秋不无羡慕地说:“看你多好,比我还小两岁,孩子都十岁了。我的还没影呢。”

赵莹道:“急什么?好饭不怕晚,说不定你还生个大儿子呢。”

真让赵莹说中了。就在贾茂和大秋结婚后的第三年冬天,喜得贵子。大秋生了一个胖胖的、憨憨的小子,他姥姥范杰给起名叫贾业,谐音“家业”,即兴家立业之意。贾茂第一时间就电话告诉了林英章等几个朋友,颇为自豪地说:

“怎么样?你们这些骚客与儿子无缘吧?要想生儿子就得老老实实,本本分分。”

几位好友也第一时间派夫人先后去妇产医院探望。开始贾茂没有告诉学院,因为有岳母照顾,他照常上班,讲课。出院回家后他跟系里说了,冷月领着小牛和小马到家里看望了一次,还买了几袋奶粉和一兜鸡蛋。冷月把贾茂的小儿子抱起来左看看又看看,舍不得放下,真像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实际上冷月比大秋大不了几岁。和大秋唠了半天家常,说贾茂真有福气,娶了大秋这样的好媳妇,又得了一个大儿子。临走时还嘱咐贾茂,妈妈奶不够,孩子喝奶粉,一定要买名牌的,不能图省钱买劣质奶粉。贾茂的这位女上司给大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过了正月十五,孩子已经满月,大秋上班了。厂子有托儿所,虽然立春已过,但北方的天气还是很冷,大秋每天像捆小行李一样,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的,贾茂帮助她用背带绑在背上,骑上自行车去上班,晚间再背回来。有时觉得累了,或者刮风下雪,大秋就背着孩子顺路去吳家老屋娘家住,毕竟可以少走一半以上路程,而且老妈范杰可以帮着照看孩子。老奶奶还健在,非常喜欢这个重外孙,有时也帮着抱孩子。范杰怕她给摔了,抱了一会就急忙接过来,惹得老奶奶很不高兴。说道:

“我眼睛不好使,手还好使呢,怎么就不让我抱?”

一家人把小业视为珍宝,巴不得大秋经常回来住。那时没有手机,家里也没装电话,贾茂在家里傻等,有时到胡同口去张望。到小河堤去迎接。通常大秋5点半钟到家,等到6点多种,确信妻子去娘家了,就自己回屋下点挂面对付吃一顿,然后看书、备课,睡觉。

对大秋经常回娘家住,开始贾茂还十分理解,时间长了,觉得自己似乎成了多余的人。大秋,包括岳父全家的全部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至于他这个孩子的爸爸冷热饥饱就没人关心了。长期的独身生活后,刚刚体验才两年多家的温暖,一下子就又变得冷清了。妻儿不回来,炉子灭了他也懒得去加煤,任其自然熄灭,小炕变凉,屋子变冷。一人在家时他常常睡得很晚,冷冷清清的小屋中只有几本书为伴。他有时产生《聊斋》中书生独处空屋的感觉,望着紧紧关着的房门不由得想,如果这时候有个妖狐或者女鬼出现,她决计会“开门纳之”。

人们常常希望梦想成真,有时想像中的事情真的可能在生活中出现。

这天贾茂没有课,用不着到单位去。而大秋厂子的托儿所要粉刷墙壁,就和他商量,不把孩子带单位去了,让他在家看一天。大秋每天带着孩子那样辛苦,让他看一天贾茂没有理由不答应。孩子上午还很好,吃饱了,喝足了,贾茂把家里的所有玩具都放在他的床边,让他尽情地玩。可到了十点左右他就开始哭起来,怎么哄也哄不好。气得贾茂干脆把他使劲扔到床上,孩子吓得两只小眼睛瞪得圆圆的看着他,真的不出声了。可一会又大声哭起来。正在贾茂无可奈何之际,只听院里扑通一声,一会门开了,一个年轻女子出现在门口,不是妖狐,也不是女鬼,而是女邻居赵莹!

赵莹也是刚下班,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听到隔壁孩子哭声就急忙跳过板墙过来了。她进屋后立刻把孩子抱在怀里,孩子就像见了亲生母亲一样,立刻停止了哭泣。赵莹一边摇晃着怀里的孩子,一边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