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黑月光她只想夺权 元余

第70章 晋升甲一

小说:

黑月光她只想夺权

作者:

元余

分类:

穿越架空

她的意思是,跳过甲二级,直接晋升甲一?

这个消息一出,不说是国子监了,是在整个京城都掀起了一股热浪。

不说这件事情能不能成,光是她能有胆色提出来,便已经足够令人惊讶了。

那可是甲一。

甲一所代表着的,就是整个大梁最高的学识水平!

她连甲二的讲堂都没有进去过,如今就想要直接参与晋升甲一的考试,这般行为,都不知道该称之为勇敢,还是莽撞了。

一时间,京城之中沸沸扬扬,都是关于施元夕的传闻。

别的不说,她在大理寺的堂上,能够直接站出来指认两个学正,这一点上还是得到了许多人的钦佩的。

只是甲一的难度实在是过高,莫说是考过了,将试题摆在了寻常人的面前,怕是都难以读懂。

而晋升甲一,按照国子监的要求,是至少要能达到了甲优评分。

甲等院其他试题的难度水准下,想要达到甲优都不容易,更何况是这难度最高的试题。

这份试题拿出来,不说学子了,怕是国子监的学正中,能顺利考过的人也不多。

这等高难度的试题,都是由国子监内最优秀的学正,联合礼部官员,及朝中的能臣,综合在了一起出具的题目。

有些试题不只是难,而且还格外偏门。

不说讲堂上有没有讲述过了,许多学子只怕连听都没有听过。

施元夕参考过多次晋升考试,每一次考试她都有认真做好总结。

对国子监的出题模式,也算得上是有所了解的了。

就目前来说,她想要直接晋升甲一,其实也是比较勉强的。

尤其是她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时间不长,满打满算加起来都不足一年的情况下,想要直接通过这个考试并不容易。

原本她的打算,也是开学日以后,进入甲二级好好学习,再考虑再次晋升的事情。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而这次的机会,对她来说又实在是难得。

国子监没有跳级一说,她能那么快地晋升上来,已经很不容易了,中间有一次,其实还是沾了科举的光。

这等情况下,想要在更快的时间内从国子监毕业,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但这次是国子监内部出现了纰漏,她的答卷是无论如何都找不回来的。

就算是王、胡二人伏了法,也无法弥补她的损失。

国子监监管不力,又恰好有一套空缺的题目。

这么好的机会,不尝试一次,未免太过可惜。

……况且虽然题目难,达标的条件高,但对她来说,最大的难点其实还是策论。

而策论这种东西,其实本质上属于文科上面的见解类,这个

类型是区别于理科上的难题的。

不是说不难,而是难度的阈值上是有一个上限的。

施元夕做过晋升甲二的题目,在她看来,甲二级的策论已经差不多到顶了,再往上的话,会触及到了很多不该提及的东西。

比方说皇权及统治者,这些东西在当前大梁的文化环境下,是远没有现代宽松的。

所以她隐隐猜测,晋升甲一的试题难度,只怕多半集中在了其他学科上,策论一项,估计会和甲二级差不多。

如若是这样的话,那对她来说,还真是个好机会。

其他的不说,她拜入林大儒门下后,每日勤学苦练,长进了不少。

而其他项目上,比如算学,她在现代所学的内容,要远高于大梁。

要学习武器制造,本就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这个学科上,她几乎不用操心。

另外几项稍微麻烦些,也远不如算学有把握。

但她进入国子监后,一直都没放弃过学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将国子监内的藏书都看了大半。

虽说这样的阅读量,也不一定能让她顺利考过甲一。

但无论如何,她都想要试一试。

失败了也没关系,最多就是回到甲三级再读一年。

若是成功了……

根据国子监的规则,甲一学子,可以随时从国子监内结业离开。

也就是说,她会直接拥有进入朝堂的机会。

这个机会她等待了许久,如今摆在了面前,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让其从手中白白溜走才是。

只是施元夕也清楚,这到底是不符合规则的跳级考试,国子监不一定会同意。

就算国子监同意了,朝上也必定会有意见。

和她猜测的一样。

次日早朝,卢祭酒便在朝上提及了她越级考试的事。

不出意料的,引来了许多朝臣的反对。

“她连甲二级都没有考过,怎可越过甲二直接考入甲一?若人人都像是她这般,国子监还不乱套了?”

“正是,她还是个女子,如何能够纵容一个女子这般胡作非为?”

眼下周瑛才刚刚回宫,手底下的都是些老臣,还没有在眼下的朝堂中,建立起足够的声望。

施元夕手里的东西,也在之前数次的交锋中,尽数都交易了出去。

倒是还留下了最后一条路。

那就是魏家的手里没有那防弹甲胄。

如果这个时候掏出甲胄设计图和魏家交易,说不定能够达成。

但是施元夕争分夺秒将东西赶制出来,本就是想要用来限制魏家的,如果将东西交易给了魏家,等于她做下的努力全都白费。

加上魏家秉性,施元夕如今也算是清楚了。

便是真舍弃了目前占据的优势与其交易对方也必定不会让她称心如意还会另外想方设法来阻拦她向上晋升。

这样一来就是真的得不偿失了。

先帝那道遗诏被魏家拦截在了刑部没有真正得到了认可。

郑奇明虽然回到了朝上但他到底没有手握实权。

这等情况下好像就算是施元夕想要抓住这个机会似乎也没有什么可能。

朝上吵了几日后卢祭酒在国子监内见过施元夕一面。

大致的意思是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越级参与考试的事只怕不一定能够成功。

施元夕应了回去以后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仿佛已经认命。

此番不参与甲一晋升考试她又没有评分只能回到甲三继续就读等待下一次参与晋升考试的机会。

这窜起的小小火苗好像轻而易举地就被人给浇灭了。

京中吵闹了几日眼看着没有下文

可谁都没有想到在这等情况下朝中出现了一件大事。

这件事情和朝堂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从边疆传过来的。

清晨一早边疆急报送往京城。

朝堂上的朝臣还没有反应过来那急匆匆从边疆赶来的将士便直接道出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大梁前线一支千人小队在侧面迎击北越的几万将士时击杀了北越大军中一位重要的将领生擒了对方的三位副将将原本气势汹汹的北越大军直接往外击退了上百里!

消息一出朝野皆惊。

在此之前虽说朝上没有明说可其实所有人都清楚边疆战事并不乐观。

几次的碰撞中大梁都是险胜。

北越那边越战越勇前边的一个月中大梁就败退了两三次。

局面之所以还算稳固皆是因为大梁兵马人数高于对方。

但若是这么僵持下去这些优势会逐步减弱届时想要维持住局面便只能再次调遣大军奔赴边疆。

而一旦陷入这种局面便是苦战了。

大梁朝堂本就混乱若边疆还陷入苦战只怕……

大家心底都不是很乐观。

哪知败退的消息还没有过去多久就出现了如此巨大的转机。

朝堂之上有官员惊声道:“消息确定无误吗?千人小队!?”

这消息听着简直有些不真实。

那来势汹汹的北越竟然被一个千人小队劝退了上百里。

若非是边疆将士亲自来报都要以为他们这是在说评书了!

“回禀大人消息无误。”那将士神色激动高声道:“击退北越的千人

小队乃是此番配备了新武器的火铳队!”

满朝哗然。

那由施元夕亲自改造送往边疆的火铳当真在战场上发挥了极致功效!

率领火铳队的将士是从军中选拔出来的他们这支小队靠着改制火铳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一路击杀到了敌军阵型前方。

其中火铳队里有一名将士名叫路星奕。

他的火铳命中率高得吓人而且骁勇善战人又格外勇猛。

小队如同一柄尖刀刺进去时他冲在了最前方在乱哄哄周遭一片混乱的战场上

那位声名赫赫的北越将领当场毙命!

将领一死军队陷入了混乱。

大梁这边乘胜追击方才将敌军驱逐了上百里几乎都要彻底退回北越边境线内了。

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还是因为大梁这边出其不意那支火铳小队所到之处杀得片甲不留。

北越那边不清楚大梁配备了多少这种强悍的武器便只能够暂时避其锋芒。

这一仗赢得这么漂亮的根本原因在于路星奕在于火铳小队更在于……火铳本身。

也就是说击退北越上百里施元夕功不可没。

这场胜利本身就建立在了那强悍不讲道理的武器之上!

路星奕是英雄制造这等了不起武器的人同样也是!

火铳小队重挫敌军之事一出施元夕不可避免地被再次提及。

她的名字开始被京城百姓广泛提及甚至在那酒肆茶楼中也能听到有人在议论此事。

她的声誉名望喧嚣直上。

到得如今她是什么身份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这份贡献。

大梁百姓谁人不知道北越野心勃勃对大梁广袤的土地虎视眈眈。

而一个强悍的武器出现此后势必可以保护大梁边防线许久。

对百姓来说施元夕就是功臣。

偏巧这道消息传出来前几天施元夕才敲过了大理寺门外的那个伸冤鼓。

她被人构陷导致直接失去了评分的事再次被提及。

民间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不少百姓聚集在了国子监外要求国子监给施元夕一个交代。

施元夕那个原本被强势按压下去的提议不可避免地再次被搬到了朝前。

边疆军队大败北越军的事情就在眼前国子监竟然敢苛待功臣。

在百姓眼中莫说施元夕今日只是要一个重考的机会就算她是要进入朝堂那也不是不能开这个先例的。

战火连天日子难过的是百姓惶恐不安也是百姓。

她纵是女子也比朝堂上发挥不出任何能耐的

臣子们要强!

民意滔天之下即便朝中有人有意镇压这事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再次提及。

朝堂之上郑奇明缓步出列沉声道:“启禀皇上国子监内虽有规制可特殊情况便该特殊对待。”

“如今为施元夕请命的百姓已经将国子监周围堵得水泄不通而丢失掉施元夕评分一事上本就是国子监失职若是放任下去只怕此番破坏的就不是国子监的规制。”

安静的朝堂上郑奇明轻抬头冷声道:“而是国子监作为官学在百姓中具备的重要地位!”

和前几日不同在他开口请命后整个朝堂上便连魏家一派的官员在内均无人站出来反对。

不是他们不想而是眼下施元夕的呼声实在是太高。

那第一批送往了边疆的武器还是施元夕亲自打造每一枚子弹她都仔细检查过。

朝上可以抹去她的功勋可在战事因她而大获全胜的情况下没人会去触这个霉头。

这可是无数百姓的请命是整个大梁百姓的心声。

此时站出来反对其行为只怕不比卖国贼好多少。

朝上如何暂不得知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将他们淹死。

当然似是魏昌宏这样的人百姓的想法和呼声是不可能影响到了他什么的。

他也不在乎。

只是民意他们可以不在乎朝上的变动却是不能。

梁皓主管着的大理寺魏家几次想要插手其中可安插进去的人仍旧只能待在边缘

梁皓审理案子自有一番自己的手段。

那胡学正和王学正二人这几日已经认了罪不仅在大理寺的供词上画了押而且还将矛头隐隐指向了魏家。

此事一旦落实谢、徐两方必定会借题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