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却金屏(重生) 唐宋大王

28. 兹事体大

小说:

却金屏(重生)

作者:

唐宋大王

分类:

穿越架空

两日后,镇国公晏澜摆阵回京。

旗门之下赤兔马,晏澜挺立于马背之上,燕颔虎颈,阔颡宽肩。一手笼着嚼环,一手垂于玄辔雕鞍,威风凛凛。

其后队伍精干浩荡,车辆纷纷,人马簇簇,朱轮华盖,白马骊驹相踵,紧随晏澜身后左右。

行人自动分开两道,骁卫精队甫一进城,晏澜便被太昭帝急召入宫。

消息传到镇国公府后,晏婉惴惴。

吩咐下面的人将洗尘宴温着,移了美人榻于正厅旁的耳房等着。

闻渊的弹劾奏章想必早已递上,不知道这弹劾会对父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晏婉微叹口气,只盼着一切能如所愿。

父亲于朝堂见多识广,愿他此番可以好好化解,不至于被打个措手不及,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思虑着,晌午时分,府门有了动静。

晏澜身着官袍,精神炯炯,眉峰斜入鬓角,撩袍进了府。

四方步阔大威严,脚下虎虎生风,一派赫赫。

一只手随意搭在腰间不离身的吴钩宝刀上,刀柄顶端所镶嵌绿玉石瑛瑛耀目。

“爹爹!”晏婉连忙起身相迎。

晏澜见之,快了步伐,将官帽递与随护,扶起晏婉。

“婉儿可好?”古铜面庞稳重着打量晏婉气色。

晏婉点点头,展出一个乖巧笑颜道:“爹爹瞧,女儿病已大好了。”

虽然罗天和晏婉均已在书信家信中汇报过这些情况,但晏澜还是亲眼见着后才真正放下心。

舒了峰眉,朗声道:“如此甚好!”

一如既往地眯起虎眸,满意中亦不乏凛凛威势。

晏澜没有任何不悦异样,反倒神采奕奕,踔厉风发。

晏婉不由得试探问道:“父亲可无恙?”仔细瞅着。怕父亲有瞒于她。

晏澜一听,了然于胸。难怪女儿病色大好,眉眼深处却瞧着依然有些惴惴隐忧。

抚了抚吴钩宝刀,索性直接挑破她心事道:“闻渊小子连弹劾的事情都告诉你了?”

晏澜明白晏婉所忧为何,虎目微眯,定她的心道:“无妨。”

“饶州假军于杭州作乱一事,确实是为父疏忽。”

叹一声,扬起头道:“兹事体大,早晚要认下。”

其实杭州乱子一露出不对的苗头,罗天便传信与晏澜提及了一二。

晏澜得知后,略一衡量,立刻向朝廷写了《请罪书》。

在闻渊弹劾的奏章递上之前,太昭帝早已经批阅过了晏澜的《请罪书》,于此事大致心中有了数。

“那,爹爹可生气?”晏婉轻声问。

她当初并未于家信中提前告知父亲此事,亦是出于多方考虑,怕官场的事越插手越牵扯不清。

只得另寻了其他法子。

听了此问,晏澜本是没当回事的朗声笑了笑。

见晏婉秀美微蹙,盯着他一脸认真执着的模样儿,便觉不该如此糊弄过去。

微微耷下眼皮,沉吟片刻,肃了面,开口道:“说不生气是假的。”

晏婉心口突突两下。

若此时父亲大怒下出了手,镇国公府的危机只怕马上来了。

不过晏澜很快缓和了脸色,继续道:“但看在他心系于你的份上,姑且饶他一次。”

闻渊最是秉正守法,在他俩成婚之初,晏澜便了解闻渊为人处事的这一原则。

因此此事发生,晏澜也不算太惊讶。情理之外,却意料之中。

其实这也是为何晏婉犯病冲喜之前,晏澜一直没促成这门婚事的原因。

不过,晏澜想,好在他对女儿还算有心。只要对女儿好,其他的他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晏婉却是不太明白了。“爹爹所言何意?”不明白此事与她又有何干系。

晏澜提醒她道:“婉儿不是向为父请求京都南边那座宅子吗?”晏婉写给晏澜的家信中所求,乃为此事。

她早已决意搬出御史府。从住处上隔断和闻渊的纠缠。以免与他日日相对,心绪不由所控。

要搬出御史府,自然得先有一处自己的地方。

只是,请宅之事又与闻渊何干?晏婉不解。

晏澜解她惑道:“陛下准了。”缓了语调,着重道:“不止如此,还加赏一座别院,是为公主府。”

晏婉吃惊:“公主府?”

晏澜虎目慈武,颇为欣慰道:“杭州一案,为父虽有疏忽该责之处。但婉儿却恰恰相反。”

“不惧危局,救民水火,是出了心力的。”晏澜夸起女儿来毫不吝啬。

至于他如何知道的这般清楚,是因为——

“这一条条一桩桩,闻渊在朝堂上皆表述得清清楚楚。”

点头表示认可,“婉儿于此案有功,陛下自然当赏。”

“这才擢升为陶然公主,加赐别院。”

这也是晏澜不将弹劾放在心上的原因。

今日朝会,为晏婉请宅子的是晏澜,而加赐别院与擢升名号,则完全是闻渊的功劳了。

加之还算这小子拎得清,虽弹劾了岳丈泰山,但刚一递上弹劾奏折,便同时写了自罪书递到了晏澜那里,并斋戒数日,以赎全孝礼。

只要他对女儿有心上心,晏澜亦不会刁难于他。

“可是……”晏婉往后瞧瞧,今日并没有圣旨下到府中宣读。

晏澜道:“擢升名号乃为大事。”

“昭慈皇太后下令,不日于公主府备办一场乔迁宴,擢升事宜待宴会上再一同宣布。”排场给得足足的。

如果是前世,晏婉定会开开心心去准备宴会霓裳,不会多想。但今生她难免会周到些。

思量了又思量,有些忧心道:“爹爹,这样好吗?”心中疑虑不吐不快。

擢升公主的乔迁宴明面上看是好事,但稍不谨慎,好事马上变成坏事。

乔迁宴一摆,无疑是将公主名号宣告天下。

单这一件事自然掀不起什么大风波。可是,眼下正是晏澜因失职被弹劾降罪的节骨眼。

在别人看来,镇国公府这番就成了明降暗升。

晏澜虽犯了错被弹劾降罪,但最终结果却还是镇国公府得到好处。

为晏婉擢升了公主名号,可以说是朝堂不敢得罪镇国公,于是从别处想法设法弥补上了对晏澜的惩处。

如此一来,怎会不惹得人记恨?

朝堂马上要风云变幻了,晏婉难免多想一些。

晏澜却不以为意:“有何不好?”

摩挲绿玉石,悠悠道:“若是有心人想抓鱼,这饵吃不吃他们都是要想法子抓的。”

“既如此,为何不吃?”虎目凝视过去。见女儿竟也学着思虑长远了,晏澜与她说话不由得也深了几分。

后又收了杀伐意,缓言安慰道:“即便他们敢,那也是冲爹来。”

臂膀一挥,扫过府中层层骁卫道:“能掀起什么风浪?”

在晏澜眼中,朝中半数官员不过一堆乌合之众。这种事他应付得多了。

“婉儿并非朝堂中人,就更不必担心了。”有他在,还不至于擢升个公主便让局面反了天。

朝中事有朝中事的对弈方式和规矩。

“况且,为父的羽林卫统领权已被撤收。饶州军也散了大半。”晏澜直言道:“他们还有什么可抓着不放的?”

“为父的错是为父的错,女儿的功劳是女儿的功劳,岂可混为一谈。”该得的就是该得的,没有相让的道理。

晏婉点点头,稍稍消释了些疑虑。又从晏澜此言中得到新的讯息——看来父亲此次受罚,是罚没了兵权。

所愿已成,晏婉不由得松了口气。

晏澜不动声色瞧着,前后一思量,心中略有明了。

他竟不知何时女儿开始对朝堂之事上心了。

顿了顿,终究还是未再说什么。

晏婉对于这个处罚感到欣慰。权利越大越危险,快变天了,撤了羽林卫是好事。

只是,她没想到同时还遣散了大半的饶州军。

这些饶州军该如何处置呢?先前便是因为处置不当才在杭州出了乱子。

此事须得好好规划一番。眉头又蹙了起来。

害怕旧事重演,晏婉抬起头多问一句:“遣散的饶州军,爹爹准备怎么处置?”

晏澜瞧瞧她,没有回答。默一会儿,反问向她道:“婉儿有何看法?”

闻渊所述杭州一案中,晏婉的表现就已经让晏澜大为惊讶了。

刚刚她听闻自己被罚没了羽林卫兵权时的反应,也让晏澜意识到,今日朝堂上太昭帝降罪于他时,特意提到了先静安穆皇后,然后才将罚金禁足改为了罚没兵权。此事恐怕并非巧合。

静安穆皇后素爱清净,岂会主动参与此等繁事?

只怕是背后有人相托罢了。

晏澜重新审视晏婉,身子袅袅纤柔,点漆乌瞳娇憨又明媚。他没想到,自己女儿还有这样思虑的一面。

禁卫兵权在手,虽至高无上,却也至危无比。怕是出于这番考虑,晏婉才寻了静妃出面,趁此彻底解决了这一后患。

成长只在一瞬间。晏澜叹一声。女儿长大了。

既然长大了,就要给她以成人应有的尊重。

因此沉默过后,晏澜主动接了这个话题,有意深问之。

晏婉沉吟下,回道:“既然饶州官窑影响国运龙脉,不可随意开启。”

“那不若就在不影响龙脉的周遭,散开来开些小的私窑。”

大盛没有制窑禁私一说。只是以往有官窑在,便也没人费功夫担风险去开私窑了。

晏澜闻之,展峰笑了。

“婉儿想法可贵。”晏澜首先肯定了晏婉的提议。

而后不客气地抛出此中难题,瞧她道:“官窑确实可以转为私窑继续烧瓷。”

缓言提醒:“但婉儿可知,若没有销路,不论官窑私窑,烧出来的瓷器都只能成为废品。”

官窑停了,官方运输渠道也会相应关闭。为减少麻烦和耗损,可以预见,会有许多人以铜器来取代瓷器功用,且铜器价格又低,除了实用功用,铜器雕花漆漆亦可达到美观效果,一旦使用铜器的习惯和风气形成,瓷器的销路会越来越少。

私窑虽然可开,可很难开得起来,便是因为这一点。

上有所好,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