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诸朝来我农家乐 酒禅

第 67 章 叮咚一声,天幕满...

小说:

诸朝来我农家乐

作者:

酒禅

分类:

穿越架空

第67章叮咚一声,天幕满.

叮咚一声,天幕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现开启异空间健身馆,复制主播健身房并扩大二十倍,邀请对运动有所了解或者有所特长的诸位来到健身馆参加健身活动,并努力创下记录。】

【记录一共有五项。】

【在跑步机上配速最高并且保持一分钟的人。】

【举铁重量最高的人。】

【卧推最大重量的人。】

【引体向上最多次数的人。】

【仰卧起坐次数最多的人。】

这一下可就在各时空炸开了锅,毕竟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武学没有别人精进。

那也有刚才还嘴花花嘲笑徐雪筠的人立刻就闭上了嘴。

毕竟他们是什么水平他们自己也清楚,在家乡教教孩子,教教初学者还行,可如果要说到天幕上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进行比试,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自己的水平高低了吗。

尤其是在自己的武学馆子里耀武扬威惯的,更是不想上去丢这个人。

古代老师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武学,注重传承,注重义气,所以也更讲究尊师重道,武馆师傅对于自己武馆内的学生们有非常大的权利进行管教,让人挑水做活都是少的,若有不听,也会棍棒加身——这在古代是一种常态,甚至不会有人诧异。

毕竟在当时,稍微有些出路的人家都不会把孩子送去武馆,如果是请武师傅来到家中教习,又或者是送去类似现代的‘高级学府’又另当别论了。

因为这里的两种武学馆,归根结底就不能算是一类学院,一种是教授学生一部分武学和生存手段,学费也不高昂,甚至可以以劳代费的武馆,一种则是专门培养高级武学大家,让孩子能够成才,在日后能够更好赚取军功或者成为有名大师的武学馆。

后者学生除了专门学习武术之外,一般不需要做其他的事情,而前者则需要负责武馆内的日常杂事,下地耕作,照顾新来弟子,他们学的武术也不多精进,这些人在学成之后一般会流向镖局,有钱人家的护院,或者街头杂耍,如胸口碎大石等。

不过武馆只在明清时期比较盛行,因为在元

朝以前,普通人就算学习了武术也没有发挥的路径,即使唐朝的时候出现了武科举,但因为在当时穷文富武,连花费高昂的读书都被学武之人当做是贫穷,可见当时学武是一笔相当昂贵的开销,所以武学也终究是行武之家,世代相传,或者有天赋的人横空出世的途径。

明朝出现了镖局,因为有市场的需求,所以学武之人便一下子增多了起来,慢慢延续到现代,直到民国时期,武馆内的老师们都能算的上是学生们眼里的‘土皇帝’,是最有威严的人。

所以即使有天幕的按钮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但这些武馆老师们就像是没看到一样,纷纷错开了眼,只偶尔有一两个点击了同意。

上天幕的更多的,还是在出现武馆之前朝代的人。

他们可能没有经受过系统的教学,也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老师或者大家,但都很乐于来后世见识一番,也不在乎会不会在天幕上因为这些陌生的器材而受挫,只想着能够获取更多的粮种,来改善他们朝代的生活。

之前说师傅教导的和天幕上不一样的那个小童悄悄的打量着自己的师傅,似乎想要看清楚天幕到底会不会把他的师傅喊到天上去。

殊不知他师傅还松了一口气。

看,这可不是他不愿意过去,是天幕压根就没想让他过去。

他磕了一口瓜子,心里还颇有点不屑。

不过啊,他们也不需要。

小童和其师傅所在的时间是清朝中期,这个时候基本上该有的作物已经都有了,师傅觉得缺那一两口吃的也没什么——他们皇上都还没着急呢,他们这一群百姓那么着急干什么,赶着去当太监啊。

见小童往这探头探脑的,他一个水瓢就砸过去了:“不好好挑你的水,在这看什么看。”

没错,只要不上天幕,只要不和人比较。

他在他们这个县,还是独一无二的武学大家,在这个武术馆里,还是说一不二的武学师傅。

*

赵匡胤没想到自己竟然在这种时候过来了,不过只要是能够赚取后世金钱的机会,他一个都不会错过。

这让不了解他的宋朝以前的人都纷纷交头接耳。

这不是宋朝的皇帝吗?他怎么能够被天幕选中在健身房里面。

但宋朝之后

的人就觉得没什么意外的,毕竟赵匡胤作为一名马上皇帝,并且在当皇帝之前是后周将军,还自创了藤蛇棍和赵家拳,那肯定就对运动有了解了。

第二个人上来的时候,即使天幕在他的头顶标了他的名字,也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

杨大眼。

这人谁啊,名字也太粗糙了吧。

杨大眼来到这儿的时候还很有些手足无措,毕竟在天幕上看是看了,但是这光洁明亮的地板还有亮堂的不得了的挂在头顶的灯,每一样都让他不适应。

不过也还是有能够认出来他的人,和旁边人解释道:“杨大眼,北魏时期的一位将军,据说跑得非常快,甚至比快速奔跑的马匹还要快。”

马匹奔跑的速度为每小时四十到六十千米,而如今奥运冠军每小时奔跑的速度约为三十七千米,所以尽管传说必定有夸大的地方,但也能看出有关于杨大眼跑过马匹的传说并没有特别夸大。

尽管来到的地方让他浑身上下都不适应,但杨大眼也很跃跃欲试,觉得自己可以试着挑战一下天幕给的第一项任务。

而第三个人就非常让人意想不到了。

“孔圣人?!”

虽然在现代,人们已经对孔子有所了解,知道孔子并不是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山东人,但若说孔子的力气到底有多大,人们还是没什么概念的。

‘孔子举国门之关’。

据《吕氏春秋》等古籍记载,孔子可以一个人举起关闭城门的大型横木。

要知道古代城门巨大,门闩通常需要多人合力抬起,孔子却一个人就能举起来,足以证明他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孔子来之前穿着长袍,头上裹着头巾,脚下还踩着步履,结果没想到一眨眼,自己身上就被换上了一套后世的运动装。

似乎是担心他们一下子接受不了,再导致发挥不好,所以天幕给他们的运动装都是长袖长裤,不过天幕上非常凉爽,倒也没人觉得热。

但仍然有人觉得这对孔夫子不够尊重:“孔夫子乃圣人至尊,何以涉足此等粗之竞技?此等行为,恐有辱斯文,非君子所为啊!”

不少文人都表达出来了和他一样的想法,毕竟这可是孔子——孔子就应该坐在上首观看即可。

但孔子

自己没觉得有什么还挺乐呵的去杠铃处看了看又随手拎起一个哑铃甩了甩觉得自己应该能拿一个不错的成绩。

这天幕诸多比赛的形式当真有趣又让人充满斗志孔子从中得到了一些灵感。

他思考着想着等回去之后能否自己举办一场辩论大赛众弟子畅所欲言抒发内心的感想与感悟只是如何定为魁首还要他仔细思量一番。

接下来出场的人物更是一个个都让人非常眼熟。

有天生神力力能举鼎的项羽——楚霸王。有三国时期的猛将吕布吕奉先还有唐初名将薛仁贵等都是在历史上留下自己有关武力或者是速度传闻的历史名人。

有小童很激动:“娘娘你看那就是夫子前两日和我们讲的‘九牛二虎之力’的薛仁贵。”

这个年纪的小孩对于大将军可能还没什么概念但是如果说有人能够在掉进山洞里最后吃了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然后脱胎换骨有了使不完的力气。

这种带着神话色彩的成语就很能让人听进去了。

接下来来到的客人都非常眼熟而且他们发现不仅有男人还有女人。

妇好到来的时候当真是比其他所有人加起来还要意外因为在她的时代她只偶尔能够看到一些天幕的内容就像是现代老式的电视机一样信号断断续续的并看不真切并且她也无法发言。

但随即就是惊喜因为在商周的他们比任何朝代都更需要这些天幕的粮种哪怕是之后朝代拥有的认为不需要从天幕处购买的粮种对他们也是一大助力。

梁玉红更是始料未及因为她过来的时候才刚从战场上下来眼神中还带着杀气未散的战意让她周围的将领都不自觉的离她远了一步观看天幕的人即使隔着遥远的时空但在和她对视上的时候也下意识的胆颤。

有这些人们熟知的

天幕将健身房扩大了二十倍就这整个健身房内还都挤满了人赵匡胤粗略一数觉得在健身房内应该有两百多人真是相当大的规模了。

他们在这里热热闹闹的问好以及讨论天幕上林成雨的健身教学才刚刚开始只不过和他们比较激烈的争斗

气氛相比,天幕上刘邦他们几人因为没有硬性的指标要求,所以很是轻松融洽。

跑步机的用法其实不难,林成雨只是讲了一些关于跑步姿势的要点,以及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

蒙恬觉得自己当真是长见识了。

原来运动竟然还分有没有氧。

氧他现在知道是什么了,陛下带来的化学书上第一课中就讲了,氧,就是他们呼吸的空气。

化学成绩不好的蒙恬并不知道空气中氧只是占比比较大,并不全是氧,他只知道有氧和无氧的效果很不同。

无氧运动有助增加肌肉的力量,还有肌肉的体积,有氧运动更适合提升心肺的能力,还很适合减脂。

尽管蒙恬不明白现在的人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减脂,但现在他顾不上这个,诚恳的向林成雨请教:“请问师傅,若是古代行军打仗,将士们锻炼是更需要增加无氧运动,还是更需要增加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又都分为哪些运动呢?

还有:“您有什么好的使人变得强壮的方法吗?”

行军打仗时其实并不只需要肌肉,肌肉会让人的爆发力以及力量增强,但是打仗的时候一般都是长途作战,所以身上也需要储存一定量的肥肉。

蒙恬觉得林成雨这露出来的手臂上,这脂包肌练的就很不错,他觉得这个人对于养生或者是使人变得强健,一定很有心得。

“啊?”林成雨都被他问懵了。

他健身这么多年,问他什么的都有,有问他该如何制定健身计划的,有问他有没有什么适合初学者的锻炼方案,也有人问他一周应该锻炼几次或者各个锻炼的要点。

但还真的是第一次有人问他打仗要无氧运动的锻炼,还是有氧运动的锻炼。

徐雪筠理解的朝他这儿望了一眼,她一开始被来到农家乐的客人们追问各式各样的问题时,也是像他一样茫然,但后来她也就习惯了。

不过她顺着蒙恬的思维想了一下,发现自己竟然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是谁没事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啊。

话说古代人都是怎么锻炼来着?

徐雪筠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的少林寺锻炼图,比如踩梅花桩,踢木桩,互相对打等等,不过很快她又意识到这些是

少林寺的锻炼而且还是电视剧里面少林寺的锻炼和真正的少林寺锻炼方法一不一样她都不知道。

古代军队中应该没有人会去踩梅花桩吧应该也就是跑步练习挥武器对打之类的。

不过古代军人们每天都要做这些事情吗毕竟又不是时时都在打仗那没打仗的时候也有这么多人都在每天练武吗?

徐雪筠好奇的问徐妙云知不知道古代军人不打仗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觉得徐姐姐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徐妙云当然知道。

“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因为长久不练武是会忘记怎么挥动武器的所以需要每天都进行练习。”

还会进行一些队形的训练以确保他们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投入战斗不会说将军们下了指令但下面的人却不知道该怎么变换队形。

“此外还需要进行一些日常的训练项目比如骑马砍柴打水等既可以减少军队的开支也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进行锻炼。”

这也是难免的因为军队的开支实际上是非常大的。

不过徐妙云还需要纠正徐雪筠一点:“其实像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