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你昨日不还与妙悟约好了,不让你阿姊结婚么?怎么就改口了呢?”
扶苏努力使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不在人前露出什么破绽。毕竟现在还不能确定,这次定亲是不是就是让苏轼的姐姐身陨的那次婚姻,他不能不负责任地随便乱说。
“唉,话虽如此,可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苏轼苦恼地挠了挠小脸蛋。他原先想着是,等自己日后出息了,姐姐再怎么样都没人敢说的。可他现在不还没出息吗?
更何况……
“与我家定亲的便是我阿娘的兄长家,两家素日有往来的,阿爹正是看中这一点。我又哪里好轻易拒绝?”
坏了,这下可以确定了。
从扶苏残存不多的记忆里,苏轼的姐姐就是嫁给了表兄,才会落到被**乃至年纪轻轻身陨的地步,但是一开始,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结果。就算不提儿媳妇的身份,苏家大姐也是他们的外甥女啊!谁好端端的,会**自己的外甥女呢?
但正因这一层身份,扶苏想要开口相劝就更难了。亲上加亲本是好事一桩的,外人更没了阻拦的立场。
因此,他只能稍稍抬起眉头,状似不经意地提起道:“既然是定亲,那还离正式结亲还早吧?你不妨先考了举人,明年开春了,再中个进士,到时候你姐姐就是进士的姐姐。结亲起来不更有面子?夫家更不会轻易苛待她了。”
“对哦!”苏轼左手握拳锤了下右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赵小郎,你说得有道理啊。还有,明年我阿爹也是要来京城应考的。倘若我俩都能中试,那就是‘父子双进士’了,我阿姐肯定更有面儿。”
扶苏不住地点头:“对!而且可以把你阿姐接来汴京呀,让他们两人在京中结亲呢。那不比在老家有面子多了?”
至于苏家大姐进京后,她自己,乃至苏洵还能不能看得上原来的表兄,那就说不准了。
作为个标准的外人,这是扶苏目前唯一能出的主意。不过,真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他也不介意跳一回预言家。先不说苏洵如何想,苏轼肯定会信他的。
苏轼就想得更多了。他想起这些日子在京中的见闻:天家的威严气象、勾栏瓦舍的喧闹、国子监的浩瀚书海……眉山固然也很好,但是没见过汴京,一生只偏安一隅,不令人觉得可惜吗?
他双手握拳,小眼神无比
坚定:“我一定要明年考上进士!”
然后把全家接到汴京来。
扶苏也给他鼓气:“加油。”
“那你呢?赵小郎?”
扶苏摸着下巴,沉吟了一会儿:“我就先考个举人再说吧。”
一方面,他不像苏轼般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可是知道宋朝有名有姓的才子文人辈出,科举是多么有含金量。另一方面,倘若说他真的中进士了,也得考虑下大宋人民的承受能力不是?
这不,吐槽的人就来了。
“还真是敢说啊。”一道颀长的身影倚着门框含笑道,也不知道听了多久。
“范师兄!”二人异口同声,叫破了这位不速之客的身份。
苏轼佯装不满地抱怨道:“你怎么偷听呢?范师兄。”
“抱歉,被你们方才的话惊住了,一时忘记了出声。”范纯仁说道。
而扶苏已经通红了脸。
怎么说呢,私下里的豪言壮语,被人偷听了去,总归是让人很尴尬的。
范纯仁却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听你们的意思,今年秋闱都要下场了?”
“对!”苏轼重重地点头,仿佛之前那个质问升斋考试为什么提前的人不是他一样。
“那可太巧了。”范纯仁说道:“我和子固、观澜约好了今年下场。你们二位要参加的话,我就写信请我父为你们当保人,免得你们另外浪费时间了。”
扶苏眼前倏然一亮:“真的吗——”
范纯仁的父亲是谁?范仲淹啊。虽然那篇名震天下的《岳阳楼记》还没出来,但已经是是天下文人的偶像了。对于后世来的扶苏,更是位鼎鼎有名的历史名人。能让他给自己科举作保,那简直是——
“脸上有光啊!”苏轼跃跃欲试地说:“我决定了!就算这次没把握,我也要下场!”
至少能和范仲淹沾上关系,不亏!
扶苏也煞有其事地点头,巧了,他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脸皮没那么厚,没好意思当着人家儿子的面说出来。
“说什么糊话呢。”范纯仁哭笑不得,作势用手探两个小孩的额头:“既然要下场,当然要做足十全的准备。祭酒和博士们对你们俩,可是寄予厚望呢。对了,你们的书都背得如何了?”
扶苏:“……”
苏轼:“……”
一大一小俩豆丁瞬间蔫巴了下来。
“快些背吧。”范纯仁谆谆说道:“待升斋之后你们才能治实
事、写策论。现在离秋闱不足三月了,你们啊,抓紧些吧。”
他撂下一句DDL警告,就飘然远去。徒留扶苏和苏轼两**眼瞪小眼。
“坏了。”苏轼抱着脑袋哀嚎了一声:“真的要没日没夜地背书了。”
“不,比起这个,更可怕的难道不是,范师兄他觉得我们可以两个月搞定背书外的所有。这不离谱吗?”扶苏喃喃道:“在他眼里,我们到底是什么人啊?”
“三岁就能写诗的神童、糖画艺术大师、膳委会的提议者和建立者、受到官家青眼、未来前途无量的小天才、国子监科举的种子选手……”
苏轼掰着几根指头,一一细数着赵小郎的光辉事迹。意料之中地,他成功看到了小扶苏红温的一幕。
“停!停下!别说了,求你!”扶苏拿出孙悟空对着唐僧的紧箍咒求饶的架势:“这儿坐不下那么多人啊!”
他现在还不想改名叫赵大冰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照理说,扶苏打算参加科举这件事,他要跟官家说一声的。但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态,他把这事儿瞒住了,只是照例写了报平安的家书,让梁怀吉送进宫里去。信中除了例行的问候以外,还拜托了官家帮他留意下棉花的动向。
虽然扶苏知道,就算他不写,官家也一定会好生关注的。
对了,说到棉花,他就想到了相国寺里的阿菩她们。于是,他在信的末尾又添上了几笔。
官家看到家书的反应到底如何,旁人不得而知。只不过在次日的常朝之后,他宣了一位不起眼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