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第128章

对于扶苏拒绝承认的行为,众人纷纷表示不解。从古至今,历代帝王多求生前身后名,怎么就你一人特立独行呢?百姓自愿称颂于你,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扶苏:不,你们肯定没有听过一个词,叫做“一粉顶十黑”!

因为第一世的惨剧,扶苏第二世在网上关注过几个历史博主,知道他们天天拿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们互相比较拉踩,俗称赛博斗蛐蛐。

万一自己因为这雕像留下了什么千古美名,结果翻史书一看,你的“青天”功绩其实就是微服私访时解决了一下当地的恶毒乡绅……

那他的名声可就别想要啦!

但民间倘有什么风声流传,光靠禁是禁不住的。后世的《大义觉迷录》就是前车之鉴。扶苏只好捏着鼻子。每天兢兢业业地司理起刑狱之事,好让自己后世不要嘲笑得太狠。

至于后来他因“青天”之名和划时代的法治思想,屡屡登上后代法制史教材。乃至于成为法律人士的祖师爷之一,就是另一桩故事了。

不止是后来当了皇帝,其实自扶苏他派兵围住了张家,众目睽睽之下把张复财绑住出了宅门,塞进衙门的监狱,“小青天”的外号就立刻流传开了。

这件事反传回扶苏的耳朵,他听完之后就沉默了:“原来怀仁县人苦张家久矣啊。”

明明对他全无了解,只听闻他抓了张复财就能好感顿生,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大家伙太恨张家了。

那他这个青天,还真得当下去。

扶苏拉上了苏轼,又点了几个识字的士兵,在衙门前摆了一排桌椅板凳。干什么?免费帮人写诉状状告张家!也接待被告人其他城中大户!

大家搞快点儿,有冤申冤,有仇报仇啊!

其实,扶苏早在衙门前设立了登闻鼓,但效果却一般般。不是谁都愿意众目睽睽下诉说自家的伤疤。而且怀仁县迄今没有靠谱的县官和师爷——之前的早被狄青进城时,当着县里人的面一刀砍了。

据说,当时也是一片叫好。

“那不对啊?”苏轼问道:“就算我俩去写诉状但还是没人审案子啊?”

扶苏:“有啊?”

“谁啊……难道殿下你指的是,我俩?”苏轼瞪大了眼睛,顿感压力山大:“不,不行的吧,我只会背《天圣令》和《宋刑统》,不会背《大辽律》啊!”

“不,也

不对。当年沛公被老秦人喜迎入关不也只约法了三章?咱们也可以效仿高祖啊。”

无意中**了一刀的扶苏:“……”

意思我都明白但你举例子的时候能不能换个?扎得我心痛啊。

扶苏捂着心口

“而且这里唯一系统熟读过律法的也只有你我咱俩不上还有谁上?”

“还真是。”苏轼托着下巴沉思。多年的编辑经验让他职业病发作:“但这次机会难得大家都关注着……”

“殿下你说我们趁机在怀仁县兴办《求知报》怎么样?前几期的素材就用审判张家的过程和经典案例大家肯定都会买来看等读者群固定下来后面我们再慢慢改成别的内容。”

起号教程。

扶苏脑海中突然浮现这四个字。

“你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博主的。”

“博主?那是什么?”苏轼不明所以:“是大官的意思吗?那就借殿下吉言——”

回去就可以升官啦嘿嘿!

就这样兼具多重目的的“赵氏/苏氏免费代谢诉状业务”在官衙大门前堂堂开业不收取任何费用**童叟无欺!

其声势之隆重还把原本被冻风寒卧床养兵的段银儿引来了。她远远来到县衙的大门外就看到两排士兵带着刀立于两侧负责维持纪律。中间留出用于排队的空地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姓名?”

“俺、俺叫许二妮儿。”

“年龄?”

“五十七……六十多啦!”

扶苏闻言抬头看了一眼赞了一句“您真高寿啊外表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哄得来告状的人骄傲地露出了半颗门牙。

“所以您要状告张家的谁?什么事儿?”

一说起这个许奶奶拧着手指踌躇不安了起来:“俺要告的状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儿还、还算数吗?”

现代刑法追溯时效最长是二十年。但还是这句话这里是古代。

“您要告状的人活着且承认就算数。”

许婶子立刻精神一振:“俺要状告张家老二毁俺的名声清白!当年俺要嫁人的时候去他家铺子里买东西就被他

说偷了他家东西其实压根是他自己亏钱了赖在俺女儿的头上!害得俺二十多年抬不起头!”

扶苏提笔刷刷刷在纸上埋头苦写。

其实许婶子正心中忐忑着就这么鸡毛蒜皮一件小事

许婶子端详着扶苏的样子他没有像村里那些人一样跟着啐几口张家然后叹着气劝她“咱们能怎么办呢日子还不是照样过”。

其实她知道有的人并不是十分信她的话觉得张家是她女儿偷东西的背锅侠。

此刻的许婶子心中颇为空落因为没得到惯常的附和回应她不禁猜测:这小小的青天大老爷会不会不支持她?

但她转念一想这可是笔和纸呢!好贵的!小青天大老爷正在为她用纸和笔写字不比随口一句附和值钱多了?

如此想着她又安心下来。

扶苏对许婶子的心理活动一无所知他记录完时间、地点人物后又问道:“如果这个案件真相大白了您介不介意我们将它登载在报纸上?就是写在纸上可以给你到处给人看!”

许婶子听懂后:“不介意!不介意的!俺要证明俺是清白的!”

“好的。”扶苏填完了最后一个选项:“您后天可以来官衙门口查询这个案子的审查结果。嫌疑人是否伏法认罪都会记录在县衙门口的告示上。后续如果这桩案子登报我们也会亲自把有案情的报纸送上您家门。”

他说得文绉绉许婶子却听懂了她看起来十分高兴双手拍着掌:“那就是说闺女的清白被白纸黑字写在纸上了?俺可以给人看了?”

“对。”

而且扶苏真心相信许婶子的梦想多半可以成真。因为……这是他接到的第四起指控张家门下某家店铺污蔑顾客偷窃之事了。

地点、人物、作案手法全都高度一样。基本排除了报案人构陷的可能性。

他的心情不免微妙从堆得厚厚的纸张堆中抽出几分走向了县衙的深处。

许婶子口中的张家二爷乃是张家主事人张复财的二哥。因为查出来参与了略卖人口他也一并被押送到衙门的监狱里去。扶苏不多时就走了出来手中的几份诉状上都用朱笔划上了一个鲜红的勾。

张家老二承认了。

四份情节高度相似的罪状他否认了

一份,还有第二份第三份,由不得随意抵赖。而况,扶苏还说了句话“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骗你的,其实坦白也从严。

非是扶苏做人不道德,只是这些日子张家的罪行,光是审出来的就堪称罄竹难书。这么说吧,略卖人口甚至不是他们背负的最大罪名。污蔑他人偷盗,更是只算**毛雨。

更别提,还有许许多多因为缺乏证据而无法立案,只能成为悬案的诉状了。

一天天下来,扶苏的指头磨出了茧子,才送走了闻讯想来告状之人。当中甚至有吴家村的。那人告完状后,扭扭捏捏地告诉他,他们把小贵人的泥塑像建好了。什么时候干透,什么时候开始供香火。

扶苏:“……

你不提的话我刚忘掉。

那人临走时一步三回头:“小贵人,别忘了常回吴家村看看啊!

扶苏:“嗯嗯嗯好好好。

待他走远了以后,旁边的苏轼立刻促狭地凑了上来:“真的不回去看看吗?

“想看我笑话直说。

不过,正因为扶苏没有回吴家村,导致好久以后才发现自己的造型竟然那么雷人,想制止已经来不及,就像另一段因果报应了。

现在他们的当务之急时是,把整理出的诉状编成卷宗,再挑出典型的素材编出第一期报纸。这个过程堪称书海漫天,苏轼一边做一边吐槽起来:“干完这个活之后,我觉得我可以直接去刑部了。

“别急别急。扶苏安抚道:“我今晚就给阿爹写信,让他再送几个帮手过来。

“帮手?谁?我可以点人吗?

扶苏别他一眼:“想得美。

当大宋朝堂是菜市场呢!还任你挑!

“先把报纸弄出来吧,《求知报》云州**版本临时主编。

苏轼听了这头衔,“唉唉地叹着气。早知道不放下大话了。接手这工作相当难捱。罪人伏法是好事一桩,但看着十几年、二十多年才沉冤昭雪的前情,又让人心里难受。

唯一的安慰是,司马光不在云州,所以他们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编完内容之后,还有一些列麻烦,譬如说印刷的问题。云州此前从未有书局接过此事。最后还是段银儿中间牵了线——她藏证据的书局是她的乙方,留着印证据但没用上的那些银钱,全用来印了报纸。

“如此方才叫用得其所。她说。

扶苏和苏轼没推

据亲口道了声感谢然后就钻到书局的后院盯着雕版了恍惚之间仿佛回到了四年前《求知报》第一次诞生的时候。

不过他们的心态却截然不同。在汴京时谁也不知道这一创举会不会成功《求知报》会不会有人买账。

但这一次那些得以诉讼成功又选择了公开登报的受害者们简直千盼万盼隔几天就要来官衙见人催一次。

我/我女儿/我丈夫/我二婶的清白什么时候才能白纸黑字地登在纸上?

扶苏和苏轼千赶万赶最终才在张家主犯处斩之日把报纸公开发行出来。罪人处刑、清白昭彰正义的声量同时放到最大方才有意义。

“号外号外怀仁县张家共十七人**!今日公开处刑!”

“张家二十年恶行首次全曝光!大宋小青天还怀仁县朗朗乾坤!”

“原来这些人是被冤枉的!来看他们被张家陷害后的心路历程!”

听到这些宣传语是个人都心动着想买。赶了个早去看处刑现场的更是无论认不认识字都人手掏钱买了一份。

白纸黑字

就算不识字也没关系买这玩意儿就为了两个字解气!

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处刑现场看到彼此手中的《求知报》都一愣交头接耳了起来。有的人甚至挤在一起共看起一报从中拼凑起认识的字眼探究起文章的本意。

“二……十……又有一个‘二’!”

“这个字是生俺认得的。”

“是‘钱’字吗?**。”

“二十三年前张二财通过诬陷怀仁县居民及村民勒索大量财物败坏大量无辜者名声用以弥补名下店铺亏空。本案受害人:白二丫、许二娘、周……”

女子的声音清朗而洪亮对着在场之人完整读出一整篇报道。她缓缓移开遮挡报纸的脸正是养好身体特地来观看仇人斩首的段银儿。

许婶子登时激动道:“是俺!是俺!俺是清白的!”

她挥舞着手中的报纸赔着笑脸凑上段银儿的跟前:“姑娘你刚读的这一段在哪儿?我回去就给人看!”

段银儿给她指了出来:“在这里。”

“在这在这儿啊……”

许婶子死死盯着那一行她认不得的字符眼眶里的泪忽然飙了出来。这在张家的事迹里甚至不能算一件大事但却像冷硬

的巨石一样压了她二十多年。

她背着“偷东西”的名头活到今天。在罪人伏法的当日终于沉冤昭雪。

“……”

见状段银儿的眼底也泛起薄雾她继续念了下去时不时就有人找她认领自己。而随着她越念罪状越多张家人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公开处刑双重意义上的公开处刑。

他们听着自己一桩桩、一件件的恶行被袒露在**被他们原本可以一脚踩死的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