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要打?”官家问。
“要打么?”范仲淹等人也俱是面面相觑。
他们几人似乎完全没意识到,大宋还有“主动出击”的选项。毕竟,就连大宋自己也承认,云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宋军更像是过去收人头,而非**匹马打下来的。类似的巧合再难有第二次。
扶苏见状,原本打算再费口舌分析一下两国现状,好给官家、师父他们吃一颗定心丸。但是官家和范仲淹等人只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就淡定了下来。
前者招了招手唤来内侍:“去看看狄卿在不在官衙。要么就在禁军大营。你去把他引来垂拱殿,就说朕有事相商。”
刚巧,狄青还真在。
他因去岁攻下云州的功劳,封邑又增加了千户有余,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宋武将第一人。又因为他和太子殿下、和范相公私交甚好,朝中的谏臣们一般不敢盯着他。这个春天,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时候。
内侍来官衙唤他的似乎,他还在琢磨官家找他有什么事儿呢。
他大方地打点了内侍:“请问……”
内侍不答反问:“将军在官衙而非禁军大营,是在做什么呢?”
狄青一怔:“西南那边的马匹产犊,我正在清点匹数。”
内侍颔首:“您不妨把这些也带上。”
狄青顿时露出明了的神情。在垂拱殿中看到太子殿下,和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的豪华阵容,也没有露出一点吃惊的神色。沉着声给每个人行了个礼**座了。
扶苏饶有兴致地盯着他的手上:“将军手中所持之物为何?”
“回殿下的话,是西南马场的情况。”
狄青当着仁宗的面,毫不避讳地把手中的机要情报给了扶苏看。官家也露出好奇的神情,但没有让扶苏先给自己,反而坐在上首,露出了探头探脑的表情:“如何了?产犊多么?”
范仲淹等人反而被吓了一跳。
官家在养马这件事,朝臣们都有所耳闻。据说从马匹的选种、运输、到培育,全部有皇城司的影子。因为事关**,寻常朝臣都没有过问的资格。
范仲淹因为稳居相位,知道得更多一点。他知晓马场在西南广源州的高山上。山间的气候寒凉,适合北边良种生存。最近的一两年,还会有养成的马匹送来禁军中,供骑兵们训练。
如今,狄青自然而然地把一
应资料先给太子殿下,而非官家。他可不是僭越之人。难道说养马一事,还和太子殿下有关?甚至说,全都是他的手笔!?
扶苏一句话,锤**范仲淹的猜测。
他喜不自胜地说:“还是我有眼光,挑的种全都长成了。
范仲淹等人:还真是!?
官家就更望眼欲穿了:“真的么?
“真的真的。
扶苏一边把资料递给官家,一边好心地向不明所以的范仲淹们解释:“五年前,我偶然发现了辽宋边境的一条走私线。就拜托王大人前去查看。结果那走私线上除了人口,还能运来北边的良马,就从柴家那里筹措了一些钱财,大肆购买马匹,运到西南的马场去养起来。哦对,当时漏给我们马匹最多的就是云州了。
所以,云州才攻下得轻而易举。因为早被他们慢慢渗透成了筛子。
范仲淹:“那柴家?
“就是前朝的那个柴家。
扶苏想起柴家奴仆试图榜下捉他爹当女婿的旧事,不由得会心一笑。那时候,他们当家人柴咏知道真相以后,还一副天塌地陷、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结果一听说自己可以赞助北伐,又瞬间满血复活了。
后来,他送去大笔银钱,官家又从自己的私库里掏了些,让王安石放开手脚、大肆采购。直到王安石把云州能盗来的马都买净了,西南的马场近乎满员,才告一段落。
后来,柴咏在证明过自己可以信任后,又被扶苏放到西北监督马匹养殖工作去了。毕竟人家是花了钱的,总不能只让他看着账本,要见到真实产出才能放心嘛。
地位上的甲方,责任上的乙方,小扶苏如是说道。
范仲淹闻言,露出了然的神色。柴家,也就是柴荣的后代,因赵家夺了他家的基业,这一家反而比别的家族更好信任。因为风吹草动都会被有心人举报,所以反而更需要兢兢业业,才能证明自己的忠心清白。
虽然,咳咳,有点儿缺德吧,但是好用的真的好用啊。对自家未来主君、现任弟子拥有无限滤镜的范仲淹赞道:“殿下这招果然高明。
“没什么,没什么。
扶苏还以为范仲淹在夸自己,擅长引入民间资本呢。根本没想到更厚黑的那一层去。
因为,柴家不是他精挑细选的,是自己非要招婿撞上来的啊!
正聚精会神检阅马匹情报的官家,从层层的白纸中露出一
只眼睛。听到俩人对话后,露出了一言难尽的神色。
傻肃儿,范卿他不是在夸你啊。不,也算是在夸吧,但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仁宗露出无奈的笑意来。
心底软成一片。
哎,这孩子,大事上机灵得不行,怎么小事上傻乎乎的呢?
官家善意地选择了没戳穿,片刻之后收整了神情,正色看向了狄青:“狄卿,这上面说,最初那批种马诞下的良马,如今已有八成可以使用,此话是真是假?
狄青:“回官家,大差不差。
一般而言,一匹马从诞生到投入使用,需要整整四五年的时间。眼下这一周期,刚好是从育种到成熟的期间。
但战马不是一养成就可以使用的,还需要和士兵仔细磨合。骑兵们也需要和战马们建立默契,熟悉马上作战的技巧。
所以,从去岁开始,第一批次成熟的战马就从广源州运来投入汴京的军中。而今年,又有一批战马可以投入使用。先后两批战马的到来,使宋军的骑兵数,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数字。比宋夏战争之前,尤有胜之。
“换言之,此乃宋军对北边作战能力最强的时候。范仲淹说道:“可要好好把握一番。
听到这个惊喜,他终于有了点对北边作战的底气。也明白为何太子殿下说“要主动打说得毫不亏心。
“诶?扶苏大吃了一惊:“那一开始我说要打的时候,你们为什么没什么异议就把狄将军叫来了啊?
还能是为什么呢?
官家,范仲淹等人都无语地看着他。
扶苏终于后知后觉,指了指自己:“就因为……我说了吗?
对啊,不然呢。
他顿时哭笑不得:“不要这么对我有信心啊。这可是牵扯了大宋的国运的。
主动挑起战火,还输了的话,大宋可真是有**危机的!那时候,神仙来了也难救。
欧阳修说了句公道话,准确切中了在座其余人的心态:“非是我等盲从,只是殿下您……实在成功了太多次,使人不敢不信。
众人皆深以为然点头:对啊对啊。
“什么呀。
不过,在座的各位里,唯有范仲淹是真正的文武双全,既通读历史,又有过在西北戍边的经验。算上前世在上州防击匈奴,扶苏还能勉强算上一个自己。
他们两个都做出判断,此仗能打的话……打赢的几率就很不低了。
所以……扶苏抬起头来:“不过这一次,我觉得你们应该要信我。”
“好。”官家说:“那就主动出击。”
他的目光落在了摊开在眼前的舆图:“势要将朔州、应州、武州夺回大宋。”
仁宗一向以宽仁之面示人,就算面对邻国使臣他也温和有礼,还问人需不需要请太医。唯独在说这句话时,眼中射出动人心魄的光芒,使扶苏暗暗觉得心惊。
他知道的,官家的性子素来很好说话,唯独在极少数事上一旦下定决心,就难以动摇,谁来都不好使。前世,“极少数事”或许是逾越礼制的“生死两皇后”,但这一辈子么……
那就是,要夺回幽云十六州。
——
官家一锤定音后,朝廷就此陷入忙碌中。
一言以蔽之:发话打仗的人只需要发话就好了,做准备的人要考虑的可就多了。
西南马场的战马要调度进京,和骑兵进行磨合训练。各地粮仓中的余粮统一运输入京,做成军粮备用。还有兵器、辎重都需要重新清点,淘汰旧的换成新的……
这其中,桩桩件件事物都和扶苏的发明脱不开关系,所以哪儿哪儿也都离不开他。这些日子,他跟个陀螺似的,被各个衙门抽得团团转。这边跑完了跑那边。
对了,值得一提的是,后两样事情因为扶苏的某样发明,变得异常顺利。
那就是——煤。
煤,又叫作石涅。宋人原本不如何重视他的,但扶苏从云州带回特产后,宋朝本土的石涅矿就成了香饽饽。除了蜂窝煤外,扶苏还把洗煤提高纯度等等简单的工艺开了源。
于是,在某些质量奇高的煤炭矿场,优质的无烟煤应运而生。它被运用得最广的,不是生活取暖领域,而是铁矿厂。
理论丰富的学生,或者经验丰富的铁匠都知道,要想生产出质量好的钢铁,火的温度必不可少。但作为燃料的木柴温度有上限,再怎么高炉、鼓风结果都一样。
但煤就不一样了,它理论最高温足以达一千多度,表现平平的煤炭也比木柴效果更好。炼出来的铁矿石肉眼可见更多、也更加坚硬,是造兵器的好材料。
另一边,加了盐和酱料的土豆泥,原本是扶苏发明出来的,在禁军中大受好评的食物。但在选择装它的容器时,却犯了难。
最合适的
塑料宋朝还没有。用陶瓷装未免太重有违军粮简易、轻便的初衷。如果是布口袋呢?土豆泥又是粉糯沙状的极容易沾在布料上又不卫生又浪费。
待铁大量生产出来后终于有破解之法了。铁罐头直接上吧!由于军中人数众多这里的铁罐头不是后世小型的而是巨大的一个齐了扶苏的胸口。造出来之后装满土豆泥由擅长运输的滇马驼在身后刚刚好。
这么大一个铁罐头装满土豆泥足以一个士兵吃上半个月有余。每餐配上不同佐料还能尝到不同的口味。原料还是不值钱、产量极大的土豆。比从前节省了许多倍。
试吃过后也受到了狄青在内一干禁军军官士兵的极大好评。
扶苏开心极了:“那就这么定下吧!”
他打了个招呼让兵部那边多生产一些铁皮罐头。反正这些罐头开完后
烧开水的燃料当然也是蜂窝煤啦。等大军路过云州的时候还可以顺路问各县令薅一点儿计划通。
扶苏叉着腰抹了把脸:哎倘若没有这些进步于时代的发明他还真没有什么底气和辽军硬刚。父皇说的果然没错两边倘若势均力敌那么绝对是守方会获胜。
只有拥有绝对的优势时才能使攻方奋力一搏出胜机。在大秦的时候优势是降维打击般的士兵。到了大宋从士兵素质上最多只能五五开他就从物上想想办法。
说起物……扶苏其实有点犹豫。
要不要试试那样东西呢?
**?
**的造法其实并不复杂别看他跟苏轸提过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做但“一硫二硝三木炭”的口诀深入人心即使比例不那么准确但也大差不差按图索骥总能出成品。
他犹豫的原因无非是……**自己能不能担得起责任。让世界从冷兵器时代一转而为**时代的责任。
或许是大宋势如破竹的节节胜利。又或者是千万人的死亡千万个家庭悲切的呼喊。
怎么办。
要用吗?要试试吗?
扶苏站在原地陷入深深的思考。一般这种时候旁人是不会打扰他的。怕自己随口一句话打断了他聪明脑瓜的转动。但这次却例外因为有重大消息内侍不得不硬着头皮拍了拍他的肩头轻声道:
“殿下……殿下……”
扶苏一个激灵恍然回神:“怎么了?官家找我有事?”
内侍大松一口气没打断殿下重要的思考真好。他随后才说起自己要传达的消息:“官家派小的告诉您辽国的使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