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第138章

好巧不巧,扶苏口中的“大伯”,也就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手上确实有两份军报,把他吓得从酒醉中一下清醒了过来。

饮下蜂蜜水醒酒过后,再用热毛巾敷脸,擦擦眼睛,重振了精神。耶律宗真把自己整饬了一番,重新回到书桌前,翻开手头的两份军报,不由得僵住了。

……怎么回事?上面的字一点没变。

也就是说,他刚才看到的军报,不是酒后噩梦凭空幻想?而是真的?

耶律宗真彻底呆若木鸡:“……但是,怎么可能呢?”

他喃喃道。

一向崇尚和平,谦退得近乎软弱的宋国,怎么会突然两面开弓?不仅击退了西夏铁鹞子的埋伏,还报复般攻下了重兵把守的洪州。云州附近的朔州、武州也有数个县城相继沦陷。

甚至于,就在军情传回来的路途上,他们辽国的防线还在不断沦陷。现在,没人知道朔州、应州、武州到底陷落了几何。

这不对啊?

为什么跟我认识是宋国不一样?

耶律宗真真的很懵。

历史上,耶律宗真就是因为喜爱宋国文化而出名的。他擅长音律,精通绘画。还喜好游乐民间,与臣子饮酒赋诗。正因为他崇尚宋文化,对南方的中原之国十分了解。所以才敢断言,宋国断无北上之能。

所以,即使在位期间对西夏胜少败多,耶律宗真也稳坐钓鱼台,丝毫不慌。因为他料定,宋朝是不会趁虚而入的。宋人的文臣武将,既无野心亦无魄力。等讨论出个结果,最好的时机早就过了许多。

比宋国打了胜仗更让耶律宗真震惊的是,他们竟然打赢了辽久攻不下的西夏!这不显得自己这十年的攻伐,宛如小丑一般么?

所以,到底为什么呢?

耶律宗真细细地读着军报,不放过其间每一个字。有了,这写着呢!天降神雷!一定是因为它,宋国才能震慑西夏的铁鹞子,直夺洪州的。

耶律宗真竟然诡异地感到一丝欣慰:看来不是自己太没用,是宋国运气太好。

他长舒一口气,说服自己后,方才召来亲近的大臣前来相商对策。这一幕他很熟悉,云州沦陷的战报传来之后,他早就和心腹们商量过一遭了,结果当然是无法出兵。

虽然无法出兵,但可以派遣使者,向宋国狠狠敲诈一笔岁币。谁知道,宋国最后没有上当,甚至两线开花,

造成了今日的结果。

思及于此,耶律宗真刚才说服自己的优越感顿时消失,败仗的郁邑之情复又归来。他吐出一口酒后的浊气,捏了捏眉心:这次再不出兵恐怕说不过去了,不然岂不是告诉其他国家,他大辽是个好捏的软柿子?

但考虑到辽国国内的情况……他们是真的出不起啊!唉!

——

狄青一直在等辽国的士兵。

不是原先在朔州、武州等地布防的那些,而是真正的军队储备,从京城直调入南端的那种。

算上狄青的羁旅生涯,其实,这是他第一眼见到辽军。从前在西北多和西夏军交锋,到了南边又遇见侬智高所率之南人,也和越南的李氏王朝打过交道。

而辽军与他们都不同。

辽国实行南北分治,其中属于幽云十六州的南人军队,在狄青看来和未经太子殿下锻造前的宋朝军队战力相当。但是部署在朔州、武州等地增援的北方骑兵,则是他见过战斗力最强的。

他们骑术精湛,人与马几乎合为一体。最可怕的是他们近乎全民皆兵。这是募兵制的大宋拍马也不能及的。所以,对付他们,需要狄青好好地费上一番心思。

宋朝的骑兵,人与马是新磨合的,就算有**球这等利器,在后续的拼杀上最多只能和辽军骑兵争得五五开。但他们的军队、马匹储备都有限,就算一换一在国力上也是亏的。

所以,他们宋军有什么优势呢?

狄青在信上写道:一来装备优良;二来物资充沛;三来士兵的文化素质高出不止一截。所以他们最适合打的就是防守之战,拼物资拼消耗,生生拖死辽军。

反正现在是春夏之交,放牧的关键期。你们辽国的男女老少天天在前线呆着,牛羊还放不放了?不放了你们这一年吃什么?

至于我们大宋,血厚不怕消耗。待到辽军不耐烦了,要真刀**地实干起来,还有**球这一手底牌等着他们呢。到时候出其不意来一场大胜,就足以劝退他们了。

太子殿下,你看我说得对也不对?

扶苏读着信,读到这里时点了点头,说得很对呀,没什么毛病。狄青贯彻了他对**的态度,以威慑为主。要让辽国知道他们大宋手握一种利器,就算你们有全世界最精锐的骑兵又怎样?还不是会被雷声吓得到处乱窜么?

所以,倘若您觉得我说得对的话,就劳烦您在西夏想想办法吧。双

线并行、以战养战。这不正是我们的第二个优势吗?

扶苏顿时哭笑不得。

什么呀?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呀!

他就说嘛大宋虽然物资充足血厚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总不能让狄青在边境耗到天荒地老。原来狄青打的是西夏的主意。用西夏方面的物资养着攻辽的军队他还想得怪美。

但其实……扶苏摸了摸鼻子。

别说他还真有办法。

西夏盘踞着未来的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一带。这里虽然气候干燥还有着大片的无人区但其物产也相当丰富。其中最被现代人所忽视但死死卡住古人脖子的物资就是盐。

西夏的青白盐也确实是名产。李元昊甚至效仿中原国家专设盐铁使还建造了炼盐的国有工厂。后世每当宋夏关系紧张西夏就会中止换盐作为要挟。足征他们的盐质量好。

在好几年前西夏使臣和谈失利被大宋抓住把柄时承诺的岁币里就有盐这一项。可惜后来他们仗着天高皇帝远时不时地赖账。官家和扶苏也拿他们没办法。

但现在都打下西夏的一部分了肯定要把盐矿给据为己有啊!甚至不需要全境就某个盐矿的产量就足够70亿人从大宋吃到二十一世纪。

那还等什么呢?

他立刻派人去审讯业已投降的西夏军官询问他们西夏境内哪里有盐矿。得到回答之后又写信问官家多要了五千人马。打算凑足一万人摩拳擦掌大干一场争当一回地表最强盐贩子。

这时候后勤供应是自己亲爹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五千士兵就浩浩荡荡地从汴京出发。他们日夜兼程地赶到了洪州

待人全到齐后扶苏粗粗一审阅军队的质量居然还不错。他一边安排新来的军队好生休息一边把他们打散插入原来的士兵当中以图培养两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