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是我。”扶苏说道。
早在耶律重元的兴趣点转移到《求知报》上的时候,扶苏就做好了自己又会吓到人的心理准备。但他毕竟不喜欢别人夸他,被问道时只用简单的回答了事。
片刻后,扶苏就看见耶律重元的脸上浮现出一个苦意弥漫的微笑——堪称完全丧失了表情管理的程度。这不管对于一个皇太子、还是外交人员都是绝大的失态。
这反而使扶苏更加好奇,是无关立场的好奇,耶律重元为什么会如此作态?苏轼到底给他灌输了什么啊?
他旁敲侧击地问了一嘴。也许是耶律重元真的被打击得很彻底,也把苏轼吹嘘的那些内容说了个七七八八。又道:“云州之见闻业已令我不可思议。不想来到汴京,方知天外还有天。”
苏轼夸耀过的内容,竟还不足宋国太子本人优点的二分之一。
扶苏:“……”
他脚趾抠地了一会儿,方才抬起头,谆谆对耶律重元说道:“其实你不用跟我比,真的。”
“多谢小殿下宽慰了。”
扶苏无奈地抿起嘴角:看来耶律重元以为他在打官腔?实则不然。他的意思是:只有辽国未来的继承人才需要对标他。你是注定出局的皇太弟,何苦处处比较,惹自己不高兴呢。
要是耶律重元听到扶苏的心声,说不定就不是无奈苦笑,而是气得吐血了。
思及于此,扶苏自己也摇了摇头:“报纸快要念完,我们去别的地方逛逛吧。”
别让人再内耗了,良心上有点过不去。
耶律重元点头,对身后的人使了个眼色。那人立刻脱队,买了份崭新的报纸。队伍中的动静瞒不过扶苏。耶律重元觑着他恍若未觉的眉眼,悄悄地松了口气。
报纸实在是个新奇的好东西,对开启民智大有裨益。他觉得大辽也可借鉴一番,准备回去就推荐给皇兄。看样子,宋太子对他的效仿至少是不反对的意思。
“多谢殿下的慷慨。”他说道。
扶苏觉得耶律重元似乎又误会了什么:他不阻止模仿,难道是因为他慷慨吗?是辽国的识字率摆在那,根本不至于到担心的地步啊。
光是在汉人管辖的十六州内,扶苏实地踩过点后就能明显感觉到,当地百姓的识字率远不如大宋高。更遑论由辽人管辖的更北边,即游牧民族的聚居地了。
所以,就算辽国的报
纸发行得出来,又能成什么气候呢?光记得垒意识形态的高塔,不注重国民基础教育,注定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扶苏微妙地顿了一下:“不用谢我,你想做就去做吧。”
有的时候,还是善意的隐瞒比较好。
“多谢小殿下了。”耶律重元说得无比真心实意。得到扶苏口头支持后只觉精神一振,这次访宋他总算不会空手而归。
扶苏:看吧,还能落一声谢谢呢。
耶律重元一洗方才的颓废,对逛汴京这件事又提起了兴趣。本来嘛,汴京城的繁华就远超过他想象,只是为了维持辽国皇太弟的面子,才表现得目不斜视。
现在心中的包袱卸掉后,他看哪里都觉得分外新奇。先买了报纸、打赏过茶博士、喝了一盅汴京特色饮子。一连串下来,耶律重元又问起扶苏,汴京城中哪里有卖书的地方,他想买些书捎回去。
扶苏讶异挑眉:“书吗?”
这个他还真知道。
他领着耶律重元到一书局前,做了“请”的手势。这地方是国子监自营的书店,开店已有三年时间。从四年前起,作为扶苏对母校的一点私心优待,报纸的印刷一直交付给国子监,导致国子监的印书局愈发壮大。
于是,扶苏见状又提议道,让书局空余的人力用来印刷藏书阁中的孤本、残本,顺便再开个书局对外售卖。说不定还能赚点外快。书局的生意一直长虹至今。
耶律重元一说起,扶苏就把人带到了这里。他领着人在书架面前转悠了一圈:“有你想看的书么?”
耶律重元:“有,太有了!”
他的表情犹如掉入米缸的耗子,在书架前看个题目,随手翻翻里面内容,只要自己感兴趣,就毫不犹豫地拿起,全然不顾价格几何。光一个书架走完,他就买了十几本。
如此风卷残云之架势,就算扶苏看了,也不由感叹道:好家伙,看来他“喜好汉学”并非虚名,挑选的多是唐宋诗集、词话、笔记,有几本就连扶苏都没听说过,耶律重元却捧在手心,一副如获至宝的模样。
耶律重元扫书的夸张行径,自然也引起了旁人的注意。有的监中学子正安静看书,听见动静皱起眉头,想看是何方神圣,却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好像他几年前在国子监听讲学时看到的……年龄也对得上……那不就是……
“太……!”
扶苏立刻反应过来
:“嘘!”
“子殿下”三字戛然而止,说话之人险些咬到舌头。他从扶苏的动作中证实了猜想,脸上泛起激动的潮红,重重地点头。然后他就看到太子殿下指了指疯狂扫书的家伙,然后双手合十,露出一个歉然的微笑。
学子更加说不出话来了。
被可爱得。
怎么没人告诉过他,太子殿下那么可爱啊!?难怪官家那么疼他,一切都有迹可循!
可以免费看书的书局不香了,手中捧着的古籍文字也入不了眼了。学子的视线一直跟随着太子殿下看,并且暗暗猜测着,能让太子殿下代为道歉之人,究竟是什么身份。
结合近来的国家大事,难道是……辽国使节团的人么?
学子猜到这个答案,立刻放下书离开书局。他一半是怕自己杵着,碍了太子的事影响邦交。更是想分享自己今日偶遇的幸运。
他的心一路怦怦直跳,在回国子监的路上偶遇了一位同窗。对方看到了他,对他友好地打了个招呼。他正要回应,一开口就变成了:“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偶遇太子殿下了?”
同窗:“……谁问你了?”
等到此学子周遭之人都变成“好了知道你偶遇太子殿下不用再说了”的形状后,他才消停了一阵子。也不能说是消停,他只是放过了周围的亲朋好友们,转而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当日发生之种种。
然后,将这篇文章投稿给了《求知报》。
也不知道主编沈括、总审核司马光究竟是怎么想的,竟然一致让这篇文章过了,登上了当期的版面。该学子一时名声大噪。
那时正值辽国使节团离开前,耶律重元派人买当期的报纸时,先看到标题,再转念一想,自己在大辽把报纸办起来后,会有人写一篇类似的文章登载上报,只为记录和他偶遇吗?
……更加郁卒了怎么办?
宋国的太子小殿下,你真是临走前都不让人离开得安心啊。
当然,那些都是后话了。此刻的扶苏还没意识到自己道歉的小举动,会引发怎样一场哭笑不得的后续。他瞧着快要没过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