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愿为其芒》

4. 图谋

女帝自然清楚,要想将国力迅速提升,贺承启此法可行。

不仅可行,还能将大崇官员换上一批,来一次彻底清洗。但此行必然会遇到诸多阻力,现下朝中利益交织,盘根节错,她可以不采纳贺承启的方法,换成更为温和的方式,只是如此便要花费时间慢慢清理,强国如逆水行舟,只怕敌人不会给大崇这么多时间。

所以,贺承启的方法会被采纳,不仅贺承启,所有有能力、不畏强权之人的方法,只要有益于大崇,都会被采纳。只有这样,才能借助这股力量,快刀斩乱麻,为大崇强盛扫除障碍。

女帝不着痕迹地将视线扫过台阶下的五人。

见贾镰和陈允司并无过多反应,依旧淡然处之,而贺承启右侧二人却立马将头埋了下去,生怕牵连到自己,甚至悄悄往外挪了两步。不过寥寥几眼,她便心中有了数。

女帝见此几不可察的叹了口气,转而看向萧维钧:“萧将军认为如何。”

萧维钧知晓女帝只是想让自己表态,从容不迫道:“贺公子所言虽有些许直愣,但却不无道理。如今国家厉行改革,必然要斩除诸多障碍,此中需以坚定之志方能推行。”

女帝点点头:“不错,若想彻底改变大崇现状,意志坚定者,不畏强权者,不可或缺,”转而看向承启身旁的两人,“但若是面对强权贪生怕死或是明哲保身,则不堪重用。”说罢命那两人退下,不必再进行考核。

此二人眼中充满震惊,赶忙跪下,求女帝再给一次机会。

女帝只道:“你二人能进入最终考核,能力或许不差,但大崇变革,需要的不止是有能力之人,更需要无畏之志,回去之后好好想想,自己是否具备这份无畏。”

言尽于此,此二人那里还会不懂,只怕他们的仕途也在今日一并断绝了。眼中只剩绝望,他们本想明哲保身,却不想反被此所误。

那二人走后,女帝看向陈允司:“倒是少有的能进入最后一轮考核的女子,不知你这‘综合为用’作何解释。”

陈允司不卑不亢道:“回陛下,综合为用即全国各个部分统筹规划,相互促进。天下人皆知弱肉强食的道理,但飞鹰翱翔于天际,捕获猎物时需由眼、翅膀、利爪乃至全身上下所有部位相互配合;猛虎生于地面,扑杀猎物之时,同样如此。而国家治理,亦如此。农业、法制、军队、官制、税制……虽被划分为不同领域,但对国家发展都尤为重要。农业关乎百姓生存,军事关乎百姓安宁,官制关乎国家是否能够有效运行,税制则关乎国家财政,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对国家发展产生桎梏。如今大崇长受突厥侵扰,若是出兵应战,此间需要的兵、将、金银、粮食、武器、战马……均不可或缺,而要凑齐这些因素,让其供应充足,则需要在税制、田制、兵器、人才招揽等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变革,此间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简单来说,就是要国家各部协调发展。

女帝眼中露出赞赏,不由倾身向前。但仍觉不够尽兴,于是将陈允司、贺承启、贾镰、萧维钧四人留下,继续深入探讨变革之策,直至夜深。

“好,好,天不亡我大崇,今日竟将你们送至朕的面前。我大崇强盛之日,指日可待。”女帝脸上浮现兴奋之色,丝毫不见倦怠。

直到转眼看见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殿之内的烛火已然燃烧过半,这才堪堪停下:“朕很期待四位能在朝堂之上大展拳脚……”

出了大殿,内侍提着一盏昏黄的宫灯,在前方引路,寂静的宫道上只余下几人轻浅的脚步声。

经过这一夜的洗礼,若是换做寻常人,怕是恨不得就地铺张床睡下去,但此四人却是面色无异。

甚至贺承启和贾镰依旧在兴头上,继续探讨着改革强国之策。

贺承启将头微微偏向贾镰,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贾先生为何会想要著农书?”

贾镰的脚步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他垂下眼睛,唇角牵起一丝苦涩的笑意,那笑容并未达眼底:“呵……实不相瞒,我年少时,对此事……甚是厌恶。”

贺承启眉头紧锁,甚是不解:“这是为何?”

贾镰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幽深的宫墙,思绪到达了那多年再未曾见过的家乡,声音低沉下去:“我家世代务农,却也勉强算得书香门第。父母心善,见邻里乡亲耕作艰难,时常歉收,便起了著农书、传授技艺的心思,盼着能帮衬一二,”他顿了顿,“那时我尚年幼,只记得父母常在昏黄油灯下伏案疾书,身形日渐消瘦……我不懂,只觉得那些纸墨,比田垄更耗人心血。”

陈允司落后半步,身影几乎融在宫墙的阴影里,只沉默地将视线落在青石板模糊的纹路上,仿佛只是被动地听着一段与己无关的往事,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萧维钧则是在一旁一言不发。

贺承启将脚步放缓,沉默半晌:“后来呢?”

贾先生继续道:“后来……父母因病早逝,留下我与兄长相依为命,流落他乡。兄长……继承了父母的才学,也继承了那份执念。他靠着给人教书勉强糊口,却从未放下著书的念头。每当夜深人静,他便在破旧的桌案前铺开纸笔,我虽不能理解他们的执着,但也会在一旁替兄长研磨掌灯。看着父母兄长都在为了此书宵衣旰食,我只觉得不值当,只想他们多多保全自己的身体。再后来,兄长便因长期日夜操劳,坏了身体先行离去。收拾兄长遗物时,看着桌上遗留下来的农书,只觉伤怀,便收了起来。”

贺承启沉默,不知在想什么。

陈允司这时才微微抬起眼帘,目光并未直接看向贾镰,而是投向了那昏黄的宫灯,道:“先生避之不及,情理之中,只是后来又为何重新著起农书?还执着至此。”

贾先生沉重的叹了口气:“因为……我看到身边饿死之人不计其数,游历之时,更见边关百姓啃食草根树皮,”他的声音陡然哽住,停顿了片刻,才艰难地吐出字句:“更甚者,实在活不下去,便易子而食。

我回去翻出了那本尘封的书稿……我知道,这就是唯一我能做的!我要替他们,也替这天下饥馁的百姓,把这条路走下去!

只是,一人之力,终究微薄,多年蹉跎,进展艰难。直到陛下的求贤令昭告天下,我才看到了一线曙光。”

贺承启并未说话,只是对着贾镰,双手抱拳,深深地、郑重地一揖到底

直至此时,陈允司才明白贾镰为何会在大殿之中瞬间眼含热泪。

一直沉默的萧维钧,此时看向贾先生,微微颔首:“愿先生早日著成此书。”

几人都被贾先生的话勾起了些许思绪,宫道也再次陷入沉默,只余下几人的脚步声格外明显。

不多时,便到了南门。

内侍恭敬地侧身让开,道:“此处便是南门了,诸位大人由此出宫便可,还请回去路上一路小心。”说完便弓着腰退了下去。

出了宫门后,贾镰对着三人拱了拱手,声音带着归家的急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家中妻儿久候,贾某便先行一步了,诸位,告辞。”

说罢,转身匆匆步入京城的街巷之中。

看着贾先生的背影,陈允司在想——这破烂不堪的天下值得他们如此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