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权力巅峰:从银行职员到封疆大吏 江陵布衣

第941章 书院街的新生

小说:

权力巅峰:从银行职员到封疆大吏

作者:

江陵布衣

分类:

衍生同人

三日后的傍晚,长宁城裹着江南特有的湿润暮色,点石茶餐厅三楼的“洗尘斋隔壁的一个房间,已亮起暖黄的宫灯。

王玉早到了半个时辰,亲自将紫砂茶具烫洗三遍,碧螺春的嫩芽在白瓷盖碗中舒展开,清香漫过窗棂,与街外的桂花香缠在一起。

闻哲刚跨进门,就见梁林教授正对着墙上挂的《长宁古城图》出神。他想到王玉说过的,他不来,洗尘斋就不开门,不禁笑了。

“闻市长来了。

王玉转身斟茶,茶液在公道杯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梁教授下午就到了,说要再看看这古城图,说有新发现。

闻哲快步上前,目光落在图上那道蜿蜒的蓝色线条上,正是前日工地挖出的古排水系统。

“梁先生可是对那‘人’字形沟渠有了新见解?

梁林回过身,眼神里带着学者特有的兴奋,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叠图纸,摊在红木茶桌上。

“闻市长请看,这是我根据县志复原的书院街排水全貌,结合前日所见的实物,竟与赣省饶州饶篁城的古水系如出一辙。

他指着图纸中央,说:

“篁城之所以能保留完整的明清街巷,关键就在‘修旧如旧’的同时,守住了‘水脉护文脉’的根。

王玉适时补充:

“篁城我去过,前年陪老父亲去看油菜花,那老街里的青石板路能映出人影,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小水渠,既排污又浇花,完全不像其他古镇那样满是商业味。

她看向闻哲,“梁教授说,长宁书院街的底子比篁城还好,就是缺个好方子。

闻哲心中一动。自从发现古排水系统后,他就一直在琢磨改造方案——单纯修茸古建筑容易,但如何让书院街既保留古韵,又能让居民安居乐业,始终是块心病。

他前倾身体:“还请梁先生赐教。

梁林拿起铅笔,在图纸边缘画了个简单的草图,说:

“方案核心有两点,一是‘修脉’,二是‘拓新’。所谓修脉,就是以那套古排水系统为骨架,复原书院街的街巷肌理。前日陈教授说要保留主体加现代管网,这个思路很好,但要再细化,青灰砖必须用本地窑口的老工艺烧制,填缝料就得用糯米浆、草木灰加蛎壳粉的古法,连勾缝的工具都得用竹制的,这样才能保证百年后依然能看出原有的工艺痕迹。

“更重要的是维护机制。县志里说南宋就有街坊共治的传统,冬至后清理沟渠,这个习俗必须恢复。可以成立‘书院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街街道办’,让居民参与到古水系的维护中,他们才会真正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根。就像篁城,现在清理水渠还是街坊们轮流来,比雇专业团队还尽心。”

闻哲点头说:

“您说的‘修脉’确实击中要害。但书院街现有居民三百多户,不少房子年久失修,单纯修茸怕是满足不了居住需求,总不能让大家守着古董受穷。”

这正是他最头疼的问题,古建保护与民生改善如何兼顾,是许多古城改造的死结。

梁林闻言一笑,指向草图右侧的空白处:

“这就需要‘拓新’了。我前日去看了书院街东南的凤展坪,那片地势平坦,背靠青山,前临溪水,与书院街直线距离不过三四里路,正好可以建一座新镇。”

王玉说:

“我已经让人做了初步测算,凤展坪占地约两百亩,够建三百套带院落的民居,还有配套的学校、卫生院和商业街。书院街的居民可以自愿搬迁,老房子由政府统一收储修缮,愿意留下经营的,政府给补贴;愿意搬迁的,新镇的房子按原面积置换,不用补差价。”

闻哲愣了愣,他没有想到,王玉竟然有这样的气魄和见识。

“呵呵,王总在新区做房地产做出新意来了,看来梁教授此番来长宁,是同你通过气的。”

王玉一笑,说:

“我也做过一些考察,这个项目要启动,估计前期资金两个多亿。”

闻哲没想到他愿意如此大手笔投入公益性质的古建保护,说:

“王总,这可不是小数目,回报周期怕是要十年以上。”

王玉摆了摆手,给闻哲倒茶,说:

“前年修‘晋城’影视基地,梁教授给我当顾问,就说过一些成功的安全。而且梁教授说了,这不是亏本买卖。”

梁林说:

“这就是饶州篁城的模式——‘老街守韵,新镇便民’。书院街修复后,重点发展非遗展示、国学教育和精品民宿,比如把那处明代的粮仓改成非遗体验馆,让制玉、木雕、印制销售古籍书、竹编、剪纸这些老手艺有个落脚点。

“而且,如果长宁书院能恢复宋代时的讲堂授课,有学生在,书院街又可以提供配套服务了。

“而凤展坪则承担居住和日常商业功能,超市、菜市场、幼儿园一应俱全,这样老街不会因为过度商业化失去烟火气,新镇也不会因为没有文化底蕴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