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印尼,空气里早已弥漫着不安的气息。雅加达街头的宣传栏上,原本贴着的商业广告被一张张带着煽动性的标语覆盖,报纸上频繁出现“排外”“审查”的字眼,华侨商户们人心惶惶,连平日里热闹的唐人街,都渐渐没了往日的烟火气。
黎卓远坐在“黎记”工厂的办公室里,手里捏着一份当天的报纸,指尖因用力而泛白。报纸头版标题刺眼——《加强外籍商户审查,维护本地经济安全》,下面的小字里,“华侨商户”“资产核查”等词汇像一根根针,扎在他的心上。他抬头望向窗外,工厂的工人们正低头忙碌着,椰子加工车间里传来机器的“嗡嗡”声,橡胶仓库里,阿明正带着工人清点新到的货源,一切看似平静,可黎卓远知道,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爹,您怎么了?”大儿子黎建国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生产报表,看到父亲凝重的神色,忍不住问道。黎建国今年31岁,早已接手了工厂的部分管理工作,为人沉稳,是黎卓远的得力助手。他最近也察觉到了不对劲,街上的巡逻队多了起来,偶尔还能看到华侨商户的店铺被查封,心里满是担忧。
黎卓远放下报纸,叹了口气:“建国,你看这报纸,恐怕要有事了。最近让仓库那边把重要的账目和合同都收好,现金尽量换成金条或银元,要是真出了什么事,也能有点保障。”黎建国点了点头,他知道父亲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这些天他也在暗中做准备,把家里的贵重物品都藏了起来。
于素兰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看到父子俩凝重的神色,轻声说:“别太担心了,先喝口茶暖暖身子。刚才去菜市场,听王婶说,她儿子在政府部门工作,说最近只是例行审查,不会真的对华侨怎么样。”话虽如此,她的眼神里却藏不住担忧——她经历过家道中落的苦难,知道失去一切的滋味,如今一家人好不容易在印尼站稳脚跟,她真的害怕历史重演。
黎卓远接过热茶,温度透过杯壁传到掌心,却暖不了他冰凉的心。他看着于素兰鬓角的白发,又想起六个孩子和几个孙辈,心里满是沉重。从14岁离开中国,到如今61岁,他在印尼打拼了四十多年,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自己的工厂和家庭,这里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可现在,这片土地却让他感到陌生和恐惧。
接下来的几天,局势越来越紧张。唐人街的几家华侨商铺陆续被查封,门口贴着红色的封条,巡逻队拿着名单挨家挨户检查,不少华侨被带走问话,再也没有回来。黎卓远每天都去工厂,看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工作,心里却越来越不安。他让黎建国把工厂的部分货物运到郊区的一个小仓库里,那里比较偏僻,或许能躲过一劫。
5月的一天清晨,雾气还未散尽,“黎记”工厂的橡胶仓库外,阿明正带着两个工人清点新到的橡胶原料。空气中弥漫着橡胶特有的淡淡腥味,混合着远处椰子加工车间飘来的椰香,这是黎卓远熟悉了几十年的味道,也是他一手打造的“家业气息”。可谁也没想到,这份平静,会在短短一个小时后,被彻底撕碎。
“开门!开门!”一阵急促而凶狠的敲门声,打破了工厂的宁静。阿明放下手里的账本,快步走向工厂大门,透过门缝,看到十几个穿着深绿色制服的人,手里拿着黑色的棍子,胸前别着“审查队”的徽章,为首的人手里还攥着一张盖着红色印章的文件,脸色阴沉得吓人。
“你们是……”阿明心里一紧,下意识地握紧了门把手,却被对方一把推开。为首的审查队队长,是个身材高大的印尼人,名叫哈桑,他粗暴地将文件甩在阿明面前,用生硬的中文喊道:“奉政府命令,‘黎记’工厂涉嫌非法经营,现在依法查封!所有人不许动,原地待命!”
阿明吓得浑身发抖,连忙朝着车间方向大喊:“老板!审查队来了!他们要查封工厂!”正在办公室核对账目的黎卓远,听到喊声,手里的算盘“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算珠散落一地。他猛地站起来,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卓远,怎么了?”于素兰刚从椰子加工车间回来,手里还拿着刚煮好的椰子糖样品,看到黎卓远慌张的样子,心里也咯噔一下。黎卓远没有说话,快步冲向工厂大门,于素兰紧随其后,手里的椰子糖样品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像他们此刻的心情一样,支离破碎。
跑到大门前,黎卓远看到哈桑正指挥着审查队队员,强行驱散围过来的工人。工人们脸色苍白,有的紧紧攥着手里的工具,有的互相拉扯着,眼神里满是恐慌。黎卓远快步上前,挡在哈桑面前,声音带着颤抖,却依旧努力保持镇定:“哈桑队长,我们工厂的手续都是齐全的,从来没有非法经营,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您看,这是我们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都在这儿!”
说着,黎卓远就要回办公室拿证件,却被哈桑一把拦住。哈桑一把推开黎卓远,力气大得让他踉跄着后退几步,差点摔倒。“少废话!”哈桑怒吼道,“我们接到举报,你们私自倒卖橡胶,偷税漏税,这些证件都是假的!现在,立刻让开,不然我们就不客气了!”
于素兰连忙扶住黎卓远,对着哈桑说:“哈桑队长,您不能这样,我们工厂养活了十几个工人,要是被查封了,我们一家人,还有这些工人,都没法活了!求您再查一查,一定是哪里弄错了!”
可哈桑根本不听他们的解释,对着身后的审查队队员挥手:“别跟他们废话,进去查封!所有货物、设备,全部没收!”十几个审查队队员立刻冲进工厂,像一群饿狼一样,朝着各个车间跑去。黎卓远和于素兰想跟进去,却被两个队员死死拦住,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审查队队员冲进工厂,心里满是绝望。
“放开我们!那是我们的工厂!你们不能这样!”于素兰挣扎着,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黎卓远看着她绝望的样子,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却只能紧紧握住她的手,声音沙哑:“素兰,别挣扎了,我们拦不住他们……”
工人们也想冲进去,却被审查队队员用棍子拦住,有的工人试图反抗,却被队员们狠狠殴打,惨叫声在工厂里回荡。阿明被一个队员推倒在地,额头磕在台阶上,鲜血直流,却还是挣扎着喊道:“老板!快去救车间里的机器!那是我们的命啊!”
黎卓远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无力。他知道,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华侨根本没有话语权,审查队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根本没有反驳的机会。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工厂,被这群人肆意破坏,却什么也做不了。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审查队队员陆续从各个车间出来,手里拿着抢来的橡胶、椰子糖、现金,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哈桑走到黎卓远面前,手里拿着一张查封令,扔在他面前:“签字!从今天起,‘黎记’工厂被正式查封,所有财产归政府所有!”
黎卓远没有捡地上的查封令,而是挣脱开拦住他的队员,快步冲进工厂。于素兰也紧随其后,当他们看到工厂里的景象时,两人都愣在原地,眼泪瞬间掉了下来,心如刀割。
工厂的大门上,已经被贴上了一张红色的封条,上面写着“政府查封,禁止入内”的字样,封条的边缘还盖着政府的红色印章,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将他们与自己的心血隔开。工人们被拦在封条外,有的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有的小声哭泣着,还有的看着工厂里的景象,眼神里满是绝望。
黎卓远绕过封条,快步走向椰子加工车间。车间的门被踹开,门板掉在地上,上面还留着几个深深的脚印。走进车间,眼前的景象让黎卓远心疼得无法呼吸——他亲自定制的剥壳机、榨汁机、熬糖锅,都被砸得粉碎,机器的零件散落一地,有的零件上还沾着血迹,应该是审查队队员破坏时不小心弄伤的。
地上散落着无数破碎的玻璃瓶,那是用来装椰子油的,透明的玻璃碎片上还沾着淡黄色的椰子油,在晨光下泛着刺眼的光芒。未加工的椰子被踩得稀烂,椰肉和椰汁混在一起,散发出酸臭的气味。熬糖锅里,还剩下半锅凝固的椰子糖,却被一根棍子搅得不成样子,上面还沾着泥土和灰尘。
于素兰走到熬糖锅前,看着里面被糟蹋的椰子糖,眼泪掉得更凶了。这些椰子糖,是她和李婶一起熬制的,每一颗都凝聚着她们的心血,是“黎记”的招牌产品,深受华侨和印尼人的喜爱。可现在,这些椰子糖却被糟蹋成这样,像她们的希望一样,被彻底打碎。
“我的机器……我的椰子糖……”于素兰哽咽着,伸手想去捡地上的玻璃碎片,却被黎卓远拦住:“别碰,小心割到手。”黎卓远的声音沙哑,眼里满是血丝,他看着眼前被破坏的一切,心里满是愤怒和无力。这些机器,这些原料,都是他和于素兰一点点攒钱买来的,是他们创业的根基,可现在,却被破坏得一干二净。
两人又快步走向橡胶仓库。仓库的门被撬开,门板歪在一边,上面的锁被砸得稀烂。走进仓库,里面空荡荡的,原本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橡胶,全都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几个空麻袋散落在地上,麻袋上还留着橡胶的碎屑。仓库的角落里,还散落着一些被踩坏的橡胶样品,那是黎卓远准备送给新客户的,现在却成了一堆废品。
黎卓远踉跄着走到仓库中央,看着空荡荡的仓库,眉头紧锁,嘴唇颤抖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想起几十年前,自己刚到印尼时,在十平米的小仓库里,第一次收到橡胶订单的场景;想起自己和于素兰一起,在仓库里熬夜整理橡胶,累得倒头就睡的场景;想起工人们一起,在仓库里庆祝“黎记”第一次盈利的场景……那些温馨的回忆,此刻都变成了最锋利的刀,一刀刀扎在他的心上。
“我的工厂……我的货物……”黎卓远喃喃自语,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四十多年的心血,从十平米的小仓库到如今的工厂,从单一的橡胶倒卖到货真价实的实业,他和于素兰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熬过了多少艰难困苦。他们经历过橡胶市场的波动,经历过暴雨的袭击,经历过资金的短缺,却从未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失去一切。
于素兰走到黎卓远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她的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